康云艳
【摘 要】教学情境设计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课程内容积极创设出形象、生动、能激发学生情绪色彩的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就高中地理学科而言,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最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师基于学情开展适切的教学情境能最大程度优化课堂生态,激励学生参与课堂并最终顺利实现学生的思维发展,综合优化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生发展;情境设计
教学情境设计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课程内容积极创设出形象、生动、能激发学生情绪色彩的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投入精力切实感受、理解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情境构建,实现学生的“责任感、能终身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所具备的必要的品格和能力”,在情景中完善技能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磨练意志,形成正确的付出与获取的价值观念。在弗洛伊德所提出无意识心理现象理论中,认为在无意识的情绪变化体验中,人类能够不自觉的认识新事物。因此,在课堂上开展教学情境设计,有助于学生在无意识的情绪体验中认知新事物。构建课堂情景化教学内容,是将地理教育以宇宙地球、区域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发展等多维度进行考量的需要。
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真实度高的情境中,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掌握所学科目内容,提高其运用能力,真正使得地理学习思维融入到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能够以知识为载体,形成核心素养,同时基于核心素养在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教学路径中,实践操作的具体路径有:
一、紧密联系生活,加强知识应用
地理学科尤其是高中地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综合性学科,且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差异较大,直观接触所有涉及到的地理环境比较困难,对于高中生的学习具有一定难度,容易使得高中学生采取死记硬背式学习。许多高中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变动不大,无法从现有课本的图文资料中去深入体会地理环境影响的整体性,从而容易造成学习的局限性,仅仅停留在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中,无法形成一定的地理核心素养,将地理条件的分析应用到各个地区领域中去。特别图文之间描述的衔接可以进行灵活转换运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对于里面涉及到的各类地理名词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来展开讲解。比如说对于“区位”内涵的讲解,如果当地资源或者区位条件不够明显,可以列举一些经典性的区位条件,比如从山西的自然资源煤矿去分析,以此分析对于农业、矿业、工业还有商业、服务业等产生的影响,并且在授课过程中注意选取此类地区的真实变化性资料,而不是仅仅呈现某一时期的区位条件,使得学生能够培养一种动态的地理环境观。对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衔接时,比如美国福特汽车的零件销售,此类思维也是地理核心素养中所不可缺少的,对于扩展学生的地理视野,更加全面的分析地理条件以及运用到生活中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于学生在解答陌生地理环境时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
链接生活能让学生迅速调取所获得的基础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力。教师还可建议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参与地理实践、观看新闻报道视频及阅读相关书籍,用新學知识来分析并尝试为解决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模拟角色练习,训练转换思维
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注重对于地理因素的多视角分析,特别是在核心素养中对于人地协调观念的培养。在分析地理环境以及需要提出相应对策时,需要从多角度进行模拟分析练习,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一学生的问题所在即为忽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以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整理,没有形成较好的转换思维。因此,在情景教学设计中同样可以引入角色练习的指导思路,使得地理学习充满学习乐趣,也更为灵活。
如在学习“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教学目标是层层递进的,从收集资料认识全球气候,再到全球气候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的影响,最后到核心素养中非常看重的综合思维能力。在以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学习目标课堂体现时,规律总结多为直白语言的描述,但本章节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其进一步分析,“请你从社会各界来分析阐述应该如何尊重地理发展规律”。在课堂中的活动探究环节,教师可先提供来自不同区域、不同角色的人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观点,引导学生从分别来自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发达国家与地区,从事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环境保护部门的不同人群角色去不断探讨分析,在保持一定逻辑思维的情况下,进行层层递进分析,甚至可以开设一个比较全面的专题来回顾串讲以前所学习的各类区域。使得学生可以依据一定的地理思维来重新梳理章节学习的顺序,更好的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代入角色、融入情境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某一地理问题做分析,在对同一问题的多次思考后,学生自然能逐步建立思路,具备基本的思维变换能力。多个案例的分析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不会再出现学生消耗了很多时间强化了记忆但遇到新情境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切入并精准解决问题的现象。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得以不断优化。
三、调整授课模式,加强思维指导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学生形成了在一定的人地协调观之后,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具备从“动态”、“全面”、“系统”的思维方式到解决地理问题时所需要的思维能力,这些均需要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培养。其中的要素综合能力、时空综合能力以及区域综合能力,需要平时学习中针对学习方法和思维进行指导训练。教师需在遵循高中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的条件下,将思维的训练与拓展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
如在学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这一内容时,教师指导学生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做分析时应避免模板化,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区位条件进行必要分析。在读图时,指导学生能够从隐含的经度纬度以及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隐含信息挖掘,注意呈现整个分析过程,并且选取相关题目进行练习,逐渐培养学生的要素综合能力。农业是全球行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第一产业,但由于地理差异性较大,各地农业发展类型有所不同。在对于差异性较大农业产业分析时,带领学生首先从时空中进行分析,比如从小的切入点入手针对水资源的差异进行分析,在相关水危机的成因上进行多角度例如自然和人文的条件分析,培养一定的综合能力和辩证性思维。最后结合以前学习过或者将要学习的经典区域进行区域中农业的综合分析,注意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配合板书进行框图分析,画出逻辑思维导图,把握各要素分析之间的依据。在课后练习过程中教师能够有意识选取经典题目,引导学生复述思维过程,对于其中出现的缺乏地理分析依据、地理分析依据错误等问题进行指导,将思维的形成过程融入到日常的地理学习中去。
与其他学科相同,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关键在课堂。重视学生在教师精当设计的课堂上的思维延展,恰当探究活动安排,侧重于借助同伴间的协作促进问题分析全面、科学、完整。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对问题分析的过程,找到其中的主要问题并精准施策。
综上,基于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情境设计路径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情境设置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巧妙嫁接知识内容,解决抽象事物理解难的问题,设计出符合各阶段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以核心素养为最高实现目标,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动手探索问题、融入角色体验人文知识,注重学生隐形学习过程,真正强调透过地理表象看本质的学习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掌握知识,使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实到地理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张娟.中学地理教学情境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尤华云.现代教育理念下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