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统文化教育 创造高中古诗文教学“激趣艺术”

2021-06-22 19:05符宏毅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5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激趣传统文化

符宏毅

[摘 要] 利用传统文化知识探索高中古诗文教学的“激趣艺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本文通过导语引趣、课中激趣、结语留趣三方面阐述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 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激趣

高中古诗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利用传统文化进行导语引趣、课中激趣、结语留趣,开展高中古诗文教学的“激趣艺术”。

一、导语引趣

(一)对联导入

《陈情表》的教学导入: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由此可见,《陈情表》乃写孝“至情至性第一文”。预习本文后,你认为下面的对联拟得好吗?

(1)陈情一表真名世,忠孝二字感君心。

(2)陈真情字字催人泪下,表忠心句句感恩肺腑。

(3)伶仃孤苦祖母抚养恩似海深,人命危浅李密尽孝情比天高。

(二)故事导入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想迫害曹植,命令曹植在七步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七步诗》,诗人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七步诗

曹丕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以曹植的《七步诗》引入学习《郑伯克段于鄢》,了解郑伯(郑庄公)与其弟弟共叔段之间的矛盾纷争。

(三)身世导入

讲授陶渊明《归园田居》时,将其作者的身世告诉学生,让学生了解陶渊明一生“大济苍生”抱负的由来。

对陶渊明一生影响最大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其曾祖父陶侃,一个是其外祖父孟嘉。曾祖父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官至大将军。外祖父孟嘉,出身高贵,官至征西大将军长史。陶渊明五次出仕,29岁时,做了江州祭酒;36岁时,第二次出仕,做了荆州、江州刺史桓玄的慕佐。40岁时,第三次出仕,做了镇江参军,出仕不久,又辞职回家;后又做了建威参军,这是第四次出仕。公元405年,41岁的陶渊明做了江西彭泽令,这是他第五次出仕,也是最后一次出仕。陶渊明担任彭泽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整齐去恭迎。陶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田,从此过上隐居田园的生活,写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

二、课中激趣

(一)文化习俗激趣

讲授《诗经·氓》,为学生描述春秋时期士娶妻的婚俗礼仪的“六礼”环节: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彩:即待女家许亲后,男方聘请媒人到女方家,持雁行采择之礼。问名:媒人持雁作礼问女子姓名、生辰,以便占卜请示纳吉。纳吉:男方在祖庙中对女名进行占卜,得吉兆,再遣媒人到女方家告吉。纳征:男方遣人到女方送聘礼。请期:请女家主人确定婚期,以表谦虚。亲迎:结婚当日迎娶女子,即今天的迎亲。

(二)观念相异激趣

在《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刚被婆婆赶回娘家,县令和太守就先后登门给自己的儿子说亲。“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官宦,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为什么县令、太守都愿意让儿子娶一个被人遗弃的女子为妻呢?为什么刘兰芝的母亲愿意让女儿再嫁呢?

原来从西周到北宋,人们并不忌讳妇女再嫁。在汉代,妇女改嫁是司空见惯的事,一般不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当时人们并不忌讳娶离过婚的女人为妻。汉代的开国功臣陈平,他的妻子在嫁他之前曾嫁过五次,东汉时妇女再嫁例子更多。不但民间如此,皇帝也不例外。汉武帝的姐姐馆陶公主寡居时与董偃交好,武帝至公主家,呼董偃为主人。馆陶公主死后,还与董偃合葬。

教师通过解释,学生就理解了为什么刘兰芝刚被赶回娘家,县令和太守先后派人登门给自己的儿子说亲。

(三)关键字词激趣

讲授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当中的“悲”与“独”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悲”有八可悲:悲一,万里,地之远;悲二,秋时,凄惨;悲三,做客,客居他乡;悲四,常做客,长期漂泊;悲五,百年,晚年;悲六,多病,体弱多病;悲七,台,高远处;悲八,独登台,无亲。

作者为什么“独”登台呢,“独”如何理解呢?原來这首诗写于唐代大历二年(767),杜甫客居夔州(今四川奉节)。此时唐王朝内忧外患,而诗人也身患严重的疾病,生活困顿。这一年的重阳,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来登高饮酒,不料这位亲戚没来,杜甫感慨万千,只好独自登高,所以说“独”登台。

三、结语留趣

(一)结尾对联留趣

教授归有光《项脊轩志》后,要求学生根据《项脊轩志》的内容写出对联,学生余味未尽。

上联:项脊轩见往事,悲喜参半。

对出的下联:

下联1:南阁子思旧情,爱恨交加

下联2:先大母盼儿效,冷暖自知

下联3:枇杷树寄离思,甘苦与共

下联4:枇杷树诉前缘,忧乐在心

写出对联:

对联1:斯人已去,空余琵琶悲冷月

此恨犹在,唯有桂影寂庭除

对联2:明月半墙,默闻呱呱儿泣

书香满架,静听琅琅书声

对联3:望月移步折桂枝,今生有恨

睹物思人感余心,来世续缘

对联4:愁倚树下,看花开花谢,人间才几日

闲坐轩中,望月圆月缺,尘世已百年

(二)结尾问题留趣

教授《孔雀东南飞》后,给学生留下这样的问题:刘兰芝究竟是什么原因被焦仲卿之母遗遣。有下面几种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1)无子说。古代“出妻”有“七出”条文:“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孔雀东南飞》文中说:“共事二三年,贱妾留空房。”刘兰芝结婚二三年了,没有生小孩,所以被离弃。

(2)妒忌说。焦母早年守寡,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常年的孤独寂寞,使母爱变得极端自私而具有排他性,自焦仲卿结婚后,夫妻的爱渐渐取代了母子之爱,因此焦母对刘兰芝由不满到妒忌,进而憎恶,必驱之而后快。

(3)经济压榨说。《孔雀东南飞》中说,兰芝“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说明兰芝这儿媳妇可能是买来的,为此兰芝“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很贤惠,很能干。

(4)不贞说。焦仲卿长期不在家,焦母产生怀疑,加重劳动,“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焦母认为“此妇无礼节”,所以“大人故嫌迟。”

(三)结尾字词留趣

农历七月七日李煜作《虞美人》,这首词招来杀身之祸。因为,当时北宋国都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南唐国都在南京,也就是在汴京的东南面。词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写的就是故国吹来的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的又是春水又向故乡东流去,这在当权者看来是有“东归故国”之意,这两个“东”字,招来了杀身之祸,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琵琶行》结尾“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教材对“青衫”的解释“唐代低级文官的服色为青色。”教师提问“那到底唐朝官员服色有几个等次呢?”学生来了兴趣,查出:唐朝官员服色等级——紫、红、绿、青,青为最低,白居易为九品官员,所以着青衫。

王维的《山居秋暝》题目是“秋暝”,即秋天的黄昏,结尾两句为什么写成“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如何理解“春芳歇”呢?这是诗人王维写得巧妙的地方——含而不露。詩人王维把自己非常独特的感受和情志埋得很深,他把整个秋天的傍晚变成春天的宁静、空灵的心理境界,这是他情志的表现。

参考文献:

[1]高建林.自然之子陶渊明[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

[2]李亚鹏.刘兰芝缘何被谴[J].语文教学通讯,2008(11).

[3]欧亚瑛.浅谈《氓》中的婚礼习俗[J].语文月刊,2017(5).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激趣传统文化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从“意会”走向“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