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少些“浮躁”多些“沉淀”

2021-06-22 04:59李翠荣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育

李翠荣

[摘 要] 教师在多年的从教工作中会收获酸甜苦辣,需要静心自我反思、自我审视。本文阐述了教师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 教育;教育环节;班级治理

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对教育会有更深的认识。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学生与不同的家长,存在着许多浮躁,需要教师来解决问题。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听课形同虚设,没有效率

随着年级的升高和知识难度的提升,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在课堂上几乎没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面对老师的问题,只要有一个学生有种想法,哪怕是不严谨乃至不对的答案,好多学生也跟着回答,好像约定好了似的,看上去那样自信,那样坚定。当教师不给与及时肯定或是暗示大家再读读想想时,才会有少数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不一样的想法。这时不动脑筋的学生,还要看看提出质疑的是谁,如果是平时学习不错的学生,就不加思索的一边倒,马上就改变了主意,没有自己的思考。当老师给出合理的解释后,他们也从不质疑,好像一下子恍然大悟!当老师问:“还有哪里不明白,我再给大家解释一下?”每每这时,部分学生自信肯定的语气:“我们都懂了。”好像不需要帮助的。下一个同样的问题(改一下数字或者把情景稍微换一下)被提出时,让他们独立解决,这时就尴尬了,有好多学生就好像是没听课似的,无从下手。这种假听课现象在很多学生身上存在,不知什么时候形成了这种浮躁,不得不让教师陷入深深的思考。帮助学生克服浮躁,有效听课,学会思考,每堂课都有新的收获,这是课堂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题目拿来就做,没看清条件就做

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许多学生遇到问题不会仔细审题,而是急于动手。经常是题目看不完,条件还没有看全就开始做题。并且还蛮自信的,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尤其是考试,多数孩子交上试卷都信心满满:“题目很简单,我能得100分。”可是,等别人说出答案或是发下试卷,才恍然大悟:“哇,有个条件没看见,如果我再认真点就好了。”每当这时笔者就开玩笑似的和学生说:“没有谁给你捂住眼睛,世界上就是没有卖后悔药的。”然后抚摸一下学生,给他些安慰。这不是用粗心就能解释过去的,静下心来读题,认真审题,用全新的视角对待每一个题目,这是一种态度,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行。

(三)做完题就上交,检查只是一种形式

学生做课堂练习和测试题时,总是急匆匆地把题目做完就上交。教师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好好检查,但他们根本就检查不下去,好像做完了就能得“一百分。”有些很明显的错误,本来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但是学生盯上半天却看不出问题。学生检查试卷就只是一种形式,试卷翻过来覆过去不知多少遍,什么问题也检查不出来。学生不动手算一算,也不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验证方法进行检查。只有写着验算的题目才知道去验算。

(四)家庭作业敷衍应付、收效甚微

同样的作业内容,如果在校内有老师监督,质量会好一些,如果设为家庭作业,结果會非常糟糕。经常有家长微信咨询:“老师,某某同学听课怎么样?在家做作业出错率很高,就好像没听课一样。”学生家庭作业中丢三落四,抄错数字、看错运算符号,不读题目,还有写作业时随意性太强,为了尽快完成,不按课堂上的算理、算法去完成。总之,教师想不到的错误,都会出现,让你哭笑不得。

学生出现这种浮躁现象的原因,不得不让教师反思。这种浮躁的心态是学习的大敌,如果不彻底解决,学习永远不会好。这与课堂的引导是不是有关系?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审题习惯、反思习惯?课堂不单单是传授知识,良好思维的培养是教学的一部分。帮助学生克服不良习惯是家校共同探讨的课题。

如果不改变浮躁现象,不单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从长远着眼,会影响其做人做事的态度。教师要静下心来,引导孩子“慢”下来,让学生感受到“慢”就是“快”的道理,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探索、去思考。只有学生自己想出来、做出来的问题才会有持久性,才能让学生真正找到自信,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小组合作”不能只走形式,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关注到每个层面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多呵护“学困生”,对于他们的观点,给予肯定、鼓励和指引。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欣赏,而不是相互排挤。让他们知道学习需要独立思考,而不是盲目跟从。针对学生平时课堂和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案例,并分析存在的原因和改正措施。经常性地召开主题班会,有的放矢地展开讨论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给予指导,让学生认识到浮躁的危害,脚踏实地地对待学习,才是教育的根本。

二、班级管理中存的问题及建议

首先,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能有功利性。从一年级开始陪学生成长,作为班主任最了解孩子的情况。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的开始,学生之间差距较小。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平均分都能达到九十多分。表面看来,学生之间似乎没有多少差异,家长们还算心平气和。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难度提升,从知识储备和智力方面都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成绩慢慢出现了差异,年轻的家长无法面对,无法接受,陷入了焦虑与困惑。每次期末考试成绩出来,总有家长向笔者询问孩子的成绩:“老师,孩子的成绩方便发给我吗?班内能排多少名啊?各科平均分是多少?”每当这时,笔者总感觉无法正面回答家长问题,生怕家长比来比去,从哪个方面都找不到优越感,而伤害到孩子。暑假时和一位家长交流,她就曾经说道:“某某同学的家长因为孩子期末成绩没达到理想目标,焦虑了一个假期,每天和孩子过不去,补习班给孩子报了一大堆。”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还没有形成,有的学生没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还完全依赖家长和老师的辅导。所以孩子成绩出现调整和波动,出现差异并不完全代表自己的真实水平。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不能给孩子贴上第几名的标签,而扼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作为孩子引路人的老师和家长,不能太功力,要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负责。

陪伴孩子成长是一种快乐,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教师只管付出努力,精心培育孩子,不必太在意眼前孩子成绩的得失,静待开花结果就好。

其次,兴趣班泛滥,拔苗助长。不知从何时兴起,上辅导班成了一种时尚。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家长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笔者曾经调查过,一个周末有的孩子能上4~5个辅导班,最少的也要上2~3个。由于不同辅导班的时间无法统筹协调,有的学生从这个辅导班出来,直接奔向另一个辅导班,有时吃饭都要在路上。现在的学生真累,累的让人心酸。学生忙忙碌碌,一连上几个兴趣班,哪儿有时间消化和吸收知识。好多兴趣班并不是学生自愿的,是家长的攀比心,生怕自己的孩子少上了哪一个就会被别人落下。几个兴趣班赶下来,结果把做校内作业的时间都挤没了。于是乎,一痛的怨恨:“老师们作业太多了!”校内适量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孩子查缺补漏的必要环节,结果被兴趣班给冲淡了。周末本来是学生休息调整的,结果比上学还累。家长不但心累,还要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这种浮躁的现象让教育走入了怪圈。难道不需要沉淀与反思吗?

如果不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上再多的兴趣班也弥补不了课内学习的缺失。只能让孩子更浮躁。艺不压身,选择1~2个孩子感兴趣的辅导班,不是不可取的,但不能贪多,要懂得取舍。

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容不下丝毫的浮躁。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为孩子长远发展负责,而不是只看眼前的成绩。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从孩子兴趣出发,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要有合理的定位,不被五花八门的兴趣班所诱惑,不为短时的成绩波动所惑。小学是孩子学习生涯的起步阶段,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呵护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孩子优秀的学习品格和吃苦精神,为孩子的终身学习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童均崇.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对策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28):160-161.

[2]何亚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要点及策略[J].新课程,2020(43):228.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车内教育
题解教育『三问』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