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促进思考 探究提升能力

2021-06-19 09:26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212016
中学数学月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题意顶点椭圆

唐 毅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 212016)

刘新春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212200)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

新课标对学生的“四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回顾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往往被一个个的问题牵着走,被动地应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主要是简单的判断和解决一个个的数学习题),没有主动思考的时间和欲望,不会从问题出发思考问题是从哪里来的、问题中隐藏着怎样的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又孕育着什么样的新问题.学生满足于被动回答或做完数学习题,没有将习题转化为新的问题.

要解决学生出现的上述问题,教师首先要有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好的问题像蘑菇,往往会一簇簇出现,好的问题还会孕育出许多新的问题.以解题教学为例,教师在给学生呈现一个数学问题前,首先要精心设计好一串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发现联系、领悟规律,明白问题的实质.在对问题的多方思考中产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诱导、启发学生萌生疑问、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在问题解决后要提供反思、领悟的时机和策略,让学生学会在总结规律的过程中产生新问题.事实上,尽管“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并不一定是产生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前,而是诞生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与解决问题以后的总结、反思之中.因为发现问题的过程是建立在理解深化的基础上的,数学能力水平越低,往往越提不出价值较高的问题.

以下举一例说明如何以问题促进思考、以问题启发解决、以问题孕育问题,培养学生的“四能”.

1 设计问题,启发思考

此问题中的条件与结论都比较清晰,但稍作思考就会发现,△ABC的三个顶点似乎不确定,自然而然地怀疑这样的三角形是否存在.如果存在,三个顶点不确定,三条边不固定,底边和高均不知道,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积?可否选择确定一个顶点或一条边,求出相应的三角形的面积,再探求一般三角形的面积?因此,在寻找求解策略和方法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1)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是否存在?

(2)如果给定一个顶点,能否求出三角形面积?

(3)在不知道底边和顶点位置的情况下,如何表示边长和高,求出三角形面积?

灌封:另一种聚丙烯酸酯技术——乐泰 AA 5831用于保护和固定电动机或转换电子控制装置中的部件。聚丙烯酸酯是大批量灌封操作的理想材料,在紫外线和潮湿环境下仅需数秒便可完成加工。针对电力驱动定子线圈灌封应用,汉高提供乐泰 PE 8082双组分环氧技术,其导热系数为 1 W/mK,可显著降低工作温度。此外,该材料还具有出色的耐油性。

将③式展开,并将①②两式代入,化简可得3x1x2+4y1y2=-6.

以上设计了4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

2 关注过程,发现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如:不论三角形如何变化,三角形的面积是定值,这个定值应该与椭圆相关,对于其他的一般椭圆是否也有类似的结论?

3 总结经验,提出问题

既然椭圆中存在内接三角形使得其重心在椭圆中心,类比双曲线,可以提出相似的问题:存在顶点均在双曲线上且重心在双曲线中心的三角形

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如果椭圆内接三角形的重心在椭圆中心,则任意一边所在直线与过相应顶点的椭圆的切线平行.

4 结语

从教师设计问题抛砖引玉,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寻找求解思路,到边求解边发现新问题,再到总结回顾产生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这是一个问题倍出的历程.学生不断经历“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四能”必然获得 提升.

猜你喜欢
题意顶点椭圆
Heisenberg群上由加权次椭圆p-Laplace不等方程导出的Hardy型不等式及应用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下)
例谈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一道椭圆试题的别样求法
关于顶点染色的一个猜想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
数学问答
一个人在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