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颖
【摘 要】 伴随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初中生物课堂也出现了较为高标准的改革要求,由于当今社会犯罪年龄越来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对心理教育下的初中生物课堂进行简要分析,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调查资料表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是很理想。在初中学习阶段,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学生有心理方面的问题,而中学时期,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与课堂息息相关。对学生来说,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每个人的相处模式、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等都会成为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的原因。作为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缓解这些压力,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
一、帮助学生了解负面情绪
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研究社会生物的学科,初中阶段是学生青春期发展较为稳定的时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方面都是发育的最好时期。初中生物比其他科目能更好地讲解心理健康的知识,所以教师在充分掌握课本内容后,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找寻适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章节,用课堂授课的方式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常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日常生活上就应该适当了解学生心理,有效结合初中生物教学新模式,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课堂上,教师要逐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调节自身情感和情绪,增长心理方面的知识,从而有效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生物教学一般涉及的领域多为人的外在情况,很少触及心理层面,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要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要让学生了解生命与文化的重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苗头,及时引导学生端正心态。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屬于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很多学生会羞于和年长者进行沟通,让问题在心里逐渐发酵,最后酿成大祸。不善于沟通的表现除了师生之间缺少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外,还缺少师生间合理有效的沟通环境。在教育体制的改革下,很多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的体育成绩,对学生心理发展却不闻不问,学生在改变学习模式后,可能会出现焦虑、复杂的心理。教师如果还是置之不理,那么学生的焦虑会逐渐压抑成高强度的压力,最后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问题,对教学进行适当调节,帮助学生走出焦虑情绪,释放自身压力。
1.选择适合学生了解的心理教学教材
有些生物教师对于心理教育方面可能也是一知半解的状态,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可能也是生物教师对心理健康的学习,所以好的授课教材对于师生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存在。教师在初期阶段,在普及生物健康知识的时候可以稍微对心理健康有所关注,在生物知识掌握足够充分后,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此外,教师可以找心理教育方面的医生进行基础的询问,或是通过自学掌握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再通过平时教授的课程逐渐渗透给学生。
2.让学生在生物课堂掌握心理知识
生物教师在教学中涉及人文这一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教学《人的由来》这一章,教师就可以对学生传达人的身体与思想方面的发展起源,男女之间的差异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教学《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一章,就可以向学生传达血脉亲情的重要和家庭矛盾化解这些心理疏导问题。在这些课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学生学会共情,对陌生人有怜悯情绪,学会梳理自身情绪,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构建和谐健康的师生体系
师生关系也是教师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学生在心理出现矛盾和焦虑时,如果对教师没有足够的信任,学生就不会对教师敞开心扉。例如,教学《了解自己,增进健康》这一章,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互动环境和交流空间。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找一些心理健康的问卷做成PPT,让学生来答题,分数不稳定的学生教师要在课下主动询问学生的情况,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对外,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保密,要成为学生放松心情的树洞,更好地了解学生内心的烦恼情绪,帮助学生解决,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上有所发展。教学《青春期》这一课,通过讲解男女生差异和荷尔蒙、内分泌的知识,让学生理解男女关系、学会洁身自好,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征,让学生不因为身体变化而改变心性,不会出现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即使在课下,学生带着心理问题来咨询,教师也不能随意敷衍,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开导,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能够重视自身问题、正视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初中生而言是较为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一味死板地进行生物教学,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烦恼,疏通不良情绪,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土荣.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数码设计(上),2020,9(5):146-147.
[2]张玉秀,刘建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初中生物教学[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0):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