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晓韵
【摘要】幼儿园肩负着传承本土文化的重任,基于钱岗古村文化资源的园本课程开发研究,不但有利于村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而且也是在多元文化影响背景下园本课程开发的应然选择。本文以钱岗古村文化资源作为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核心,深入研究钱岗古村文化对幼儿成长的意义并探讨钱岗古村文化资源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钱岗古村文化资源;园本课程;开发与利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钱岗古村有800多年的历史,据说这座祠堂大约建于1406年,与北京故宫同年而建有历经位于从化市太平镇钱岗村内的广裕祠是陆氏家族宗祠,它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兼具历史价值、建筑价值和美学价值。
一、基于钱岗古村文化资源的园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幼儿园课程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钱岗古村文化资源是一座巨大的课程资源库,它不仅有鲜明的岭南地域特色,而且有明代时期的传统建筑、爱国的历史名人、特有的民间工艺和传统习俗等,而这些内容一直伴随着钱岗村儿童的成长,被幼儿所熟悉,这为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发和利用本土广裕祠特色文化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幼儿通过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激发认识爱家乡钱岗、爱自己从化的情感,增强对钱岗古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同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进度的不断推进,在领会《纲要》精神的基础上研究和探索钱岗古村文化资源价值,充分认识、发掘和筛选具有教育价值、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文化资源融入到幼儿园课程,形成园本课程。开发和利用钱岗古村的钱岗古村文化资源,不仅可以实现文化的传承,而且可以使儿童在学习和传承岭南文化的过程中,发展健全的精神和人格,促进其全面發展。
(二)有利于建构古村儿童的文化身份,萌发其热爱家乡情感
近年来由于受到外来多元文化的冲击,历经百年传承和积淀下来的丰富多样的村落文化正逐渐衰弱,以此带来的是幼儿对钱岗村文化身份的淡漠。而幼儿园作为传承古村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肩负着传承古村文化的重任。因此,亟需开发和利用基于钱岗古村文化资源的园本课程研究,让幼儿在幼儿园中充分吸收钱岗古村文化资源的精髓,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二、开发与利用钱岗古村文化资源构建园本课程的有效策略
(一)深挖适宜的文化资源
与北京故宫同年修建的广裕祠在百年间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资源。为更全面地了解广裕祠,幼儿园先组织教师进行实地参观,亲身体验广裕祠本土文化资源的魅力,考究和梳理具有教育价值的资源,如发现广裕祠的宗祠、牌坊、民间艺术、民风风俗、地方特产、历史名人等都可以作为园本课程进行开发利用。
同时发挥家长作用,带领幼儿进行实地参观。在参观中通过教师和家长倾听幼儿的声音,记录幼儿“好奇点”和“童言稚语”,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表征。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兴趣点和发展需求,为教师预设与生成活动打好基础。接着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钱岗古村文化的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挖掘、整合钱岗古村文化资源中有助于幼儿理解、身心发展的内容,形成园本课程。
1.发掘以广裕祠建筑美为主题的课程资源
广裕祠是广东第一次发现有确切建筑年代的古建筑,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文物古迹里都是惟一的,它曾被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称为"非常宝贵的建筑标本",广裕祠里聚着数百年历史的城墙、村落、祠堂、牌坊以及建筑内的石刻木雕、雕塑等,这些无不折射出陆氏村民的生存历程和智慧光芒。在畅游广裕祠活动中,幼儿对广裕祠的外形建筑、柱子、梁、屋瓦、木构架以及被称作"广州的清明上河图”的封檐板充满好奇,提出“为什么广裕祠的外形是青绿色的”、“瓦片是怎么挡雨和排水的”、“广裕祠的角为什么飞起来”、“广裕祠外面为什么有条河”、“我哥哥姐姐经常在广裕祠里很容易迷路了,为什么这里面的路那么难记”和“广裕祠的主梁上为什么刻画了很多字和画”等。可见幼儿对广裕祠的建筑和布局充满了好奇。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和发展需求,逐步引导幼儿在欣赏广裕祠建筑中发现广裕祠建筑的美。如从欣赏建筑的外形入手,建立整体感受,激起幼儿进一步欣赏的兴趣,感受广裕祠建筑的艺术美。
2.发掘以编织为主题的课程资源
广裕祠附近有闻名中外的钱岗糯米糍和橄榄,因此每年荔枝丰收来临前,一些村民都会聚在在广裕祠里编织箩筐、果篮等。一些幼儿对此非常好奇,回到幼儿园也在津津有味谈论编织的工艺,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园邀请了钱岗村的工艺能手陆伯伯进园,分享编织的“玩法”。因此生成了《漂亮的手链》、《巧手巧编》、《美丽的相框》等美工活动、《荔枝箩》、《橄榄筐》等美术欣赏系列活动,同时投放相应材料到区域。在投放中能基于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和动作发展需求,选择富有挑战性、趣味性、丰富性的或可进行组合的编织活动材料,如荔枝树枝、木质相框、麻绳、塑料绳、丝带、水瓶、玻璃瓶、塑料圈、纸巾筒、吸管、纸盘、木板、铝线铜线、棍子等,并鼓励幼儿利用多种材料组合编织。
3.发掘以名人轶事为主题的课程资源
陆秀夫是南宋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和文天祥、张世杰一起被后人称为“宋末三杰。陆秀夫及其后人陆从兴和陆广裕等人的事迹均被刻广裕祠的牌匾中,至今仍受后人瞻仰。在调查问卷中了解到,较多幼儿对广裕祠门口的陆秀夫雕像产生极大的兴趣,“为什么大家要建一个雕像纪念他,”“陆秀夫爷爷为什么被称为民族英雄”等,为帮助幼儿了解历史名人的事迹,园所特邀请到村长和陆耀洲爷爷进园,为幼儿讲解《陆氏家族的历史》、《陆氏趣事》等,帮助幼儿了解陆氏家族的兴起和历史,知道陆秀夫爷爷等人为了国家奉献自己所有的一切,萌发出爱自己的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4.发掘传统民俗为主题的课程资源
广裕祠作为陆氏宗祠,在每年特别的日子都有很多的庆典活动,如新年的闹新春、舞狮采青、掷彩门、赶趁墟等。根据广裕祠的节日庆典,开展了以庆祝新年的《闹新春》,《热热闹闹趁墟日》、《舞狮活动》等主题活动。并将民俗传统节日教育多以主题形式开展,渗透于各个活动环节之中。既与儿歌、故事、谈话等语言活动相结合,也与美术、音乐等艺术活动相结合,还与体育游戏、角色游戏、科学活动、自然活动等有机结合。在整合五大领域内容的基础上,满足儿童认知、情感、能力等三方面的发展需要。
(二)利用环境创设营造广裕祠氛围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认为,幼儿具有“吸收性心智”,他们通过吸收周围环境的知识和经验来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机构瑞吉欧的工作者把环境视为“一个可以支持社会互动、探索与学习的‘容器’”。因此,环境创设与课程相互作用,让其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我们在环境创设的时候比较注重钱岗古村文化的体现,各个区角的墙饰也融合广裕祠建筑美风格,让幼儿以及家长都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广裕祠家乡本土文化气息。如区角柜使用广裕祠外墙的青瓦色纸进行装饰,在三维空间布置上取材于当地的荔枝木,在盛东西的篮子上使用广裕祠特有的编织框……在细节中处处展现钱岗古村文化的元素。这些元素自身散发着广裕祠所独有的特色,教师利用饭前课后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分享每一处元素背后的故事。在建构区的环境创设中,准备了很多“城墙砖”,让幼儿用于搭建“心中的广裕祠”。在科学区中,投放各种书籍,手工艺成品,各种工艺品制作的流程图片,供幼儿欣赏。在编织区里,与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可操作性的编织材料并投放在区域中……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激发了幼儿对村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依托多样化的课程形式,开发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
根据课程内容、教学需要以及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依托多样化的课程形式,开发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
如把广裕祠相关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园主题领域活动教学中,结合“建筑美、工艺美、名人轶事、传统习俗”等构建活动游戏和教学内容,从艺术领域、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等结合钱岗古村文化元素进行语言渗透、体能锻炼、律动舞蹈和手工绘画制作的活动课程。在游戏活动中唤起幼儿对本土家乡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本土艺术的审美感知、审美想像、审美创造能力。作为园里的特色园本课程,开展以钱岗古村文化的一日主题活动。结合幼儿园广裕祠主题进行渗透式教育,也就是融入在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有机地渗透钱岗古村文化教育内容。比如在幼儿晨间接待和离园时,全园播放改编过后的节奏鲜明的有关广裕祠歌谣、童谣或律动。在区域活动中,穿插广裕祠有关的内容或者材料。早操可以利用改造过后的广裕祠中的一些简单道具编排各年龄阶段的器械操,午饭前后各班可以利用电视播放有关广裕祠传说或故事。通过本土文化主题式渗透式活动中,结合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使幼儿不仅更加深入的了解家乡广裕祠彩的形式和内涵,体验到钱岗古村钱岗古村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热爱家乡本土文化的深厚情感。这种学习方式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会更受到了幼儿的普遍欢迎。
通过本土文化主题式渗透式活动中,结合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使幼儿不仅更加深入的了解家乡钱岗古村文化的形式和内涵,体验到村落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热爱家乡本土文化的深厚情感。
(四)形成循环的开发利用模式,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整理建立属于幼儿园本土的资源课程库,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内容
利用周边资源展开的课程,不仅可以丰富现有的课程内容,还可以不断转变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同时对幼儿园不同类别的教学课程有着借鉴、参考和研究价值。关于对广裕祠本土课程开发利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需要将活动开展过程的声、像、文本资料整理留存,形成幼兒园本土文化的资源库,对再次开展的相关活动可以借鉴和思考,使本土文化课程资源形成良好的循环,同时可以不断扩展本土文化资源开发的范围。关于我园已开展的钱岗古村文化资源课程内容的案例有:《畅游广裕祠》、《陆秀夫的历史》《广裕祠的建筑美》、《好吃的糯米糍》《舌尖上的广裕祠美食》《广裕祠趁墟日》及相关延伸的主题活动。活动中,幼儿亲身体验真实的探究环境,教师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并提供有效的支架支持幼儿的想法,孩子们在一个轻松、自由、自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了地方特色资源的魅力。
综合考虑,钱岗古村文化资源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钱岗古村文化资源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与传承价值。因此,把钱岗古村文化资源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从班级环境创设、主题活动、特色游戏等模块进行实践探索,发掘钱岗古村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并将之传承到幼儿,呼唤新生一代对本土文化的保护意识和创新意识,构建幼儿园的特色园本课程教学。
文献综述
[1]霍廷菊,孙雪莹.90后大学生对岭南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17(2)
[2]霍秀媚.“一带一路”倡议与岭南文化的传承传播[J].探索,2018(3)
[3]罗彩.新时期广东文化精神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J].探求,2018(1)
[4]虞永平.试论园本课程的建设 [J]. 早期教育,2011(8):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