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改革深化推进,当前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时代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很显然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尤其是当前背景下具备音乐素养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很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歌唱兴趣、发展学生表演能力等均起到积极的影响,更需要教师注重提高合唱教学有效率。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问题;提高方法
总的来说,人们主要通过音乐反应现实生活或情感态度,是一种艺术形式,其在塑造人的性格方面具有极为积极的作用[1]。小学阶段是学生塑造性格、提升审美素养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合唱是音乐教学组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其具体的表现工具为人声合唱,且可以通过人声之间的差异表达思想情感,以此让听众产生情感共鸣。由此可见,当前阶段教师很有必要深入探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效果的提高方法。
1.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性不足
教师开展合唱教学不单单需要积极向上的学生,同样也需要专业性较强的音乐教师。但是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校教学重心为文化课教学。就算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了音乐学科的地位,但纵观小学阶段音乐教学师资力量来看仍然极为有限。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专业性较强的合唱教师,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时只能让学生单纯的“唱齐”,最终合唱教学在缺乏专业教师的基础上很难高效开展[2]。
1.2忽略学生之间的差异
新课程深化改革背景下每个教师都高度关注教育改革问题,且每个教师也积极进行教学反思。但也正因为如此部分教师教学的着力点存在偏颇,由于高度重视教育内容的改革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如此一来教学模式并未发生变化。与此同时,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具有自己的能力与个性特点,因此每个学生对音乐的掌握程度都不同,但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很让学生发挥自身的特长,满足不了学生合唱的需要,最终合唱教学效率并不明显。
2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教学效果的提高方法
2.1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严谨性、科学性都属于合唱教学的特点[4],提高合唱教学效率的前提是帮助学生建立合唱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给学生挑选优秀的合唱教学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为其营造优良的听觉氛围,以此激發学生合唱热情。只有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热情其才可以深刻体会合唱的感染率,从而通过歌曲书法自身情感,取得理想的合唱效果。以教学《萤火虫》为例,笔者要求学生先欣赏,并要求学生有感情的应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与此同时,事先给同学们准备了萤火虫的头饰或荧光棒,以此创设优良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在优良的氛围中体会音乐之美感,深刻体会音乐的乐趣。在此之后带来同学们应用淳朴、天真的情感以及优美抒情的声音合唱,深刻体会合唱之乐趣。如此,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歌曲的意境,收获了乐趣并建立了兴趣。
2.2创设合唱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合唱兴趣
传统合唱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基本上都是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循规蹈矩,整个课堂沉闷,毫无生机,学生对合唱兴趣不高,无法发挥音乐在合唱教学中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意识到只有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才能激发其学习热情,挖掘合唱的趣味,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合唱兴趣。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针对教学的内容创设了合唱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为例,从这首歌分析可知尤其适合合唱,笔者先让同学们单独训练开头句,强化学生应用“呜”的发生方法,使学生打开嘴巴并成为一个圆形,之后使学生在笔者的带领下他概念股轻声歌唱的方式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这一段,之后应用“哼鸣”的方式学习,找到“叹气”之感。在此之后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给同学们呈现了这一画面,要求学生在“哼鸣”时发挥想象力,同学们犹如置身于划船的情景般,并在“哼鸣”的过程中一边摇摆自身的身体,将唱、听、视等多种感官融合起来,为学生营造了趣味性较强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对合唱的热情。紧接着,笔者又利用多媒体给同学们播放几个歌曲合唱的童声视频,要求学生观看的过程中聆听,给学生自主选择权,让其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版本学习。这个过程中笔者发挥自身引领作用引导同学们认真地理解这首歌的每一句歌词,同学们就像置身于湖面中一般,开心地唱歌、划船,产生了强烈的合唱兴趣,合唱效果显著提高。上述教学环节中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沉闷的课堂气氛,同学们注意力被吸引到课堂上,产生了强烈的合唱热情,增强学生对合唱的了解,为教师顺利开展合唱以及提高合唱教学效率均奠定良好的基础。
2.3引导学生练习声部,奠定合唱基础
合唱教学可以分为几个声部,每个声部都是相当重要的,任何一个声部都不可忽略,必须准确把握各声部之间的关联。合唱教学效果与不同声部是否协调有关,若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那么其在合唱时就是简单的不同声部的叠加。不同声部之间没有配合自然谈不上协调,这就需要教师在合唱练习中严格按照简单到复杂的原则[5]。二声部的练习是合唱练习的基础,我们在练习合唱时让学生同时唱两个声部,准确把握这首歌曲,然后现将歌曲按照不同的声部进行演唱。考虑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表演能力欠缺,在练习分声部时很容易存在声部互相干扰的问题,应该引导学生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熟悉演唱的音色、声部的音量等,不可盲目突出特色而忽略与其他声部的配合。这样一来学生在系统的训练中快速掌握了相关的演唱技巧,为提高合唱效率奠定基础。
2.4开展多样化合唱训练,提高学生合唱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重复的合唱教学方法极易让其产生厌学心理。针对小学生这一特点,教师在合唱教学中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合唱积极性,提高其合唱能力。首先,教师在合唱训练中可通过游戏化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合唱呼吸习惯训练,使学生可以在直观感受中了解合唱特点。比如可通过“闻花香”、“小狗喘气”、“吹蜡烛”等游戏让学生在快吸慢呼、快吸慢呼中锻炼自身肌肉弹性,提高其气息控制力。
2.5发挥乐器辅助作用,高效开展合作教学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主要发挥乐器的辅助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乐器不单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合唱技能。所以,教师要想最大程度提高合唱教学质量就必须掌握熟练的乐器应用技巧,在课堂上给学生演奏各种乐器,以此帮助学生准确把握音准与音高。以教学《梨花英秀》为例,笔者给同学们提前准备了各种乐器如竹笛、钢琴,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用竹笛给同学们演奏,让其可以亲身体会竹笛的音色。在同学们听完之后笔者把握时机与同学们互动,要求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曲目中表达的情绪。接下来笔者又让同学们欣赏了“西皮流水”这一旋律,让其跟着音乐哼唱,体会这首歌的跳跃、轻快旋律。在以上环节中同学么深刻体会京剧节奏、声腔以及轻快的特点,使其可以精准把握不同类型的乐曲,为其合唱电动基础。可见,教师在音乐教学组引入乐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辅助了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準确把握乐器音色的特点,促进学生提高自身音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合唱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水平,提高其综合素养。作为新时代的一名音乐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合唱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上文中本文从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合唱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合唱兴趣、引导学生练习声部,奠定合唱基础、开展多样化合唱训练,提高学生合唱能力、发挥乐器辅助作用,高效开展合作教学几个方面着手对提出有效开展合唱教学的建议,希望为广大教师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潘禹洁.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7(11):217.
[2]刘菲.略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新智慧,2019(28):101-101.
[3]何为.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中旬,2019(1):173.
[4]张贺.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9):42-42.
[5]高亚娟.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J].黄河之声,2020(13).
作者简介:李芳(1992-07),重庆市万州区,女,汉族,音乐教师,本科,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