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代教育中,非常推崇大语文教育观,其中包括四个核心思想:堅持完整结构思想;重视训练效率思想;联系生活思想;着眼整体教育思想。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将“大语文观”融入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当中,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推动职业教育向着新的方向发展,带领学生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多样化的培训和训练,促使他们都能够成为专业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都能够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大语文观;高职语文
近些年来,文学研究领域中的文化介入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拓展了文学研究的外部领域,使得文学研究增强了与社会的联系。
大语文观,是在大语文教育理念下,由我国著名的教师张孝纯教师在“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我的语文教育观”中提出的。他系统阐述了语文教学“一体两翼”语文教学整体结构模式,主要在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开辟第二语文教学方式和加强语文环境的积极影响为主要的方面。并且在这种思想理念下,重视在语文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并向学生生活中不同的领域来进行语文教学的扩展,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效的联系,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文学的泛文化和语文教育界提出的“大语文观”其实是存在某种必然联系的。
一、文学泛文化趋势与“大语文观”之间的联系
文学的泛文化和教育界提出的“大语文观”,都显现出一种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与生活之间交叉融合的大趋势。文学研究领域的泛文化趋势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了社会大众对文学的态度,具体体现之一是,文学研究不再仅仅是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究,研究领域得到外延。同时也不局限于对文学作品文本的研究,还有其背后所具有的关系和结构。即从文化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阐释。这种研究趋势自然而然也渗透到语文教育中。
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看,在“大语文观”的思想下,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中不能过于悠闲,需要在教学中根据作者的经历以及写作的原因和时代背景等多方面的知识融入到其中,并将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和职业进行有效的反应。通过进行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教学片段中,感受到熙熙攘攘的生活环境,以及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进行了解和学习,并根据社会的需求来进行相关职业的特点和需求。
二、“大语文观”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在进行语文教学中,具备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就职业院校目前而言,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更为重要,它既是职业教育中语文学习对普通中小学语文学习的延续,也是现阶段教学的需要。然而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现状
随着文化研究的全面深入,不少学者滋生“纯文学的焦虑”甚至提出“文学已经死亡”的论断。研究方法偏向人文社科,缺少审美,最终也使文学愈加偏离人文学科,远离文学审美。这种倾向体现在教育层面则是过于讲究实用性导致教育的目的变得越来越功利,体现在职业教育层面则是过于强调语文为职业教育服务,为生活服务,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简单地说就是重专业课,轻文化课。
在高校进行语文教学中,学生普遍语文基础较差,厌学情绪较为严重,课堂上他们对语文课程缺乏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中,部分教师依旧通过传统的灌溉式教学,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自下边听,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并严重的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有效的掌握语文知识。除此之外,院校在进行语文教学应该以实用性和技术性为主要的教学重点,总而来说,需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学习,并掌握学习的技巧。在对语文教学学习分析中,因为缺少一定的技术教学,学生在学习中浪费了较多的时间,从而导致学生并不喜欢进行语文教学,从而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
(二)对策
1.重视语文的育人功能
许多观点认为职业院校要突出专业课的地位,基础课应该与学生专业或职业领域相对应,基础学科的地位也在不断地弱化。而事实上无论是哪一个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语文。语文课标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旨在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蕴藏着深厚的中华文化积淀,对学生有着独特的德育渗透,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促进一个人的人格全面发展。大语文观不仅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教育理念,而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审美情感、健康人格等素养为目标的全员、全程、全课程人文育人观。
2.将“大语文观”引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要以课堂为中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该将与学生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相关的每一个领域贯穿起来。人文性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工具性是职业发展的充分条件,这对职业教育中的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基本能力和更好的融入职业、行业的综合能力。树立了“大语文观”的理念,就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定上,更加科学、实用,更加适用于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每班男女生比例的不同,在上课时也可以设定不同的内容。在高职语文课上,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文本和校园,分析社会实例,除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点之外,也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材料储备。增设学生活动,让学生关注社会,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见解,正是“大语文观”所提倡的。
在现状分析中提到职院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基础薄弱,未能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问题,教师也缺乏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因此,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融合,在职业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所谓的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融合,就是立足现代的物质条件,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不断增强语文课同社会生活的关联性,从而突破传统的封闭的格局。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重任,这些专业人才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状况。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时期的发展,都需要劳动者具有一定的责任感和担当。在古代的《礼记学记》中就有这样的表达: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话住主要的意思是,告诫人们要重视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有利于成长和发展。在现代化的今天,职业教育中的语文课要注重打破传统,整合信息价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教育理念相融合,用文学作品中的各种劳作场面和复杂的任务关系,为学生展现出各种职业场景,模拟出社会生活,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职业特点和行业需求。
职业教育中的语文课本,其中包含着很多的文章,这些文章都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例如,梁秋实的《雅舍小品》风靡整个中国,不仅吐露了心声,也宣扬了自己的独特个性。在文章中,作者描述了艰苦的生活、战乱时的恶劣环境,但是作者却能泰然处之,体现出了作者的博大胸怀和超然的只会。做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在今后的发展中会遇到很多的艰难险阻,也会在职场中遭受各种的挫折和历练。在学习完《雅舍小品》后,会给职校的学生一些心灵上的触动和感悟。
(四)强化整体教育,注重能力的提升
在职业教育中做好整体教育,就是达到德育、智育以及体育的合谐统一。将大语文观念融入到职业教育当中,就要做好教学的顶层设计,做好职业学生每一个教育环节的整体把控,不仅要注重语言、文字、文化的学习和培养,还要注重德育、智育以及体育的整体性的教育。在教学设计中,要坚持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同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培养。在语文的实践教学中,要深刻的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和科普说明类的文章,帮助职业学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人文内涵和现代职业能力认知水平。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社会化发展,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多学习一些科普类、说明类的文章,可以帮助职业学生拓展视野、增长见识,提升文化水平。在语文教材中包含的一些说明文都需要认真学习,掌握那些丰富多彩的科技知识和前沿技术,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专业学科的发展动态,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就业行情,也有助于学生掌握进入职场需要具备的知识内容和专业技能等。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也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智力、情商、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引领职校学生实现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更好的满足职业发展的需求。
(五)注重優化内容结构,建立完善育人系统
优化内容结构,就是将语文教学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相关联,并使之协调发展。“大语文教育”思想要建立在社会层面的基础之上,支撑起学校的教育系统,重视人才培养。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语文逻辑思维的培养,特别是在古文、现代文学习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文字内涵的理解和掌握。
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包含有古代诗歌、文言文、记叙文、说明文等常见文学体裁,还非常注重学生对语文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写作能力的训练,结合考试体系六大能力,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闭环。“大语文教育”要依据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流派的思想宣传和四场碰撞,关注各文学形式的发展,不管是文学、历史,还是哲学都会相互渗透,给社会发展、行业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六)注重训练效率,力争最高发展
所谓的重视训练效率,就是注重学生在听、说、读、写、思等方面的训练和教学,力求最小的投入而获得最大的回报。职业教育重视工学结合,重视基础学科和专业技术相结合,在一定的时间内让职业院校的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重要作用。在信息化时代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提供课程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多种学习需求,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依据现代职场汇总的需求和职业院校学生学习上的劣势,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将说、写、思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阅读鉴赏要以中外的文学名著赏析为主;语言表达要以面试技巧、自我介绍、演讲表达为主;写作则主要以应用文写作和说明文写作为主。在语文实际教学中,要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以多种方式去模拟职业工作,培养起学生完整的、良好的写作规范与公文写作习惯。
文学的泛文化趋势下“大语文”思想体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走向完善和成熟,将其运用到职业教育当中,使得语文教学不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字词、语法等基础知识方面,而是展现出“大语文”的魅力,实现了职业发展和学生个人成长的完美结合。在职业教育中构建起“大语文教育”体系,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基本知识能力获取与学生职业发展相融合,将语文特点与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技术相结合,将基础学科的普适性作用和智力发展、非智力发展相结合,将语文素养与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相结合,让职业院校的学生接受到了全面的、完善的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马君.浅谈大语文教育观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0,22(03):21-24.
[2]齐增会.张孝纯“大语文教育”的思想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梅睿(1989.7-),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本科,学士,语文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