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教学目标 巧用课堂资源

2021-04-14 00:24杨雯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0期
关键词:取舍生成性资源提问

杨雯

【摘要】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伴随着教学过程而产生的各种教学事件与因素,能推动教学进程。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学生的各种呈现出的状态和回答。在课堂中要适当取舍生成的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针对能推动课堂发展的资源要可以通过讲解、演示等方法辅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应善于把握课堂教学资源,服务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学目标  生成性资源  取舍  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0-0133-02

课堂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第一现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回答、发表的意见、提出的问题等都是非常好的生成性课堂资源,能最直接地反映学生对于生活的认知和当前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生成性课堂资源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它可能打乱教学秩序,但如果运用得当,也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新的契机[1]。那么在教学过程,如何紧扣教学目标把握这些有效的生成性资源?笔者以沪教版数学二下《角》为例,阐述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收放有度

课堂上的每一个回答都是新的课堂资源,但每个资源都不放过,课堂就会过于拥挤,偏离教学目标。那么适当取舍,选择贴合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当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仅代表了个别学生的认知水平时,及时的缩小处理才能使课堂成为大家的课堂,而不是个人的秀场。如在新课开始时比较红、蓝角的大小,学生就是说出了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锐角比钝角小这一知识点。显然这位同学已经在教学之前掌握了所学内容,这时,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学生,并请其他学生用已学知识比一比。冷静处理,学生也回到了问题本身,本课任务主要是学习认识这几类角。当课堂上出现推动课堂的错误答案时,应把握住时机,放手学生讨论,能唤起学生寻找错误原因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学会装傻,让学生纠错,借错引发学生思考,进行反思,从而感悟到数学本质[2]。如,在学习“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时,出示了两个角(红角边长,蓝角边短,但红角比蓝角小),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提出此问题的目的是让学了解并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角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这是一个蓝角和一个红角,比一比哪个角大呢?

生1:当然是红角大啦,红角的两条边比蓝角的两条边长。

生2:不是这样的,我认为是蓝角大,因为蓝角张开得大。角的大小不能看边的长短。

师:出现了两种答案,到底哪种正确呢?谁能为我们解释一下。

生3:因为我们在学习直角的时候知道了黑板上的直角和我们小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样大。黑板的边那么长,我们小三角尺上的边这么短,但直角的大小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就知道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前两位同学的答案经常会出现在教学中,这是教学设计中等待的答案,产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讨论[3]。借助第三位同学的答案,利用了已学知识,为同学们清晰地解释了为什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此时,如果教师立刻出示预设的动画而不是请学生回答,学生就失去了一次表达的机会。正是这样的表达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了学生迁移的能力。结合比较直角的方法,学生学习“将两个角的顶点与一条边对齐,看另一条边,哪个角叉开得大,哪个角就大”,观察比较出蓝角大,为后面与直角的比较做铺垫。这个已预见的意外,让学生学会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以及如何比较角。

在课堂中,如果是与本课无关或不能服务课堂的知识,我们要淡化缩小,不要让课堂偏离教学目标。在做足准备的课堂,一旦发现有价值的知识,就应善于捕捉,这就是课堂的助力剂,推动课堂。将捕捉到的信息展示、讨论、解决,课堂的重点得以逐一解决。

二、引申提问

课堂是动态的,有些生成性的回答有些意外,感觉相去甚远。换个角度,就会发现有些回答与我们的预设只隔了一层纱,引申一下,即可迁移回到教学设计中来。提问是个好方法,能从中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提供讲解的思路。教师作为引导者,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发学习,积极地思考,主动地解答同学的疑问。

在判断“这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有部分学生很快就判断出是什么角了,但有小部分学生迟迟未能下笔。讲解时,特别关注到了这几位未下笔的学生,并请了生1、生2、生3回答。

师:谁能再讲一讲什么是锐角?什么是钝角?

生1:像这样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

师:那怎么判断,哪个是锐角?哪个是直角?哪个是钝角呢?

生1:……(沉默未回答)

生2:用尺比。

师:什么尺?怎么比呢?

生2:三角尺……(陷入沉默)

师提问生3:你会比吗?

生3:用三角尺的直角比。

师:你能用老师的三角尺来判断一下1号角是个什么角嘛?

生3:直接摇头不会。

师:哪位同学能做小老师为大家展示借助三角尺直角比的方法判断1号角是什么角?

生4上台为大家准确清晰地演示并判断1号角是一个锐角。

師:请同学们学着这位同学的方法来比一比。再请同桌互相检查是否比对了?

经过同学的展示和同桌之间的纠正,学生们每人都会借助三角尺的直角判断1号角是钝角。紧接着又练习了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2号角,41名同学都能正确地将三角尺的直角和2号角进行比较。3号角也全部正确了。特别关注了3名同学的比角和判断情况,3名同学在2号角和3号角的判断中全部正确。基本解决了用三角尺直角判断这是什么角的问题。4号角的判断中,没有统一请学生用尺判断,而是自主检查判断是否准确。4号角的大小与直角很接近,就笔者课堂观察有11名同学并未使用尺比较,这11人的正确率只有32%,导致全班的正确率只有82%,学生再次使用三角尺的直角进行比较验证是什么角,100%的学生判断正确了。5号角,请同学再次检验判断,12 人没有用三角尺,但在本题中只有2名同学判断错误。4号角和5号角在判断时用尺率是差不都的,为什么会出现正确率的差异?

师: 你们用了什么方法判断?(自由回答,用三角尺的直角比,用眼睛看)

师提问生5:你是所有角第一位判断完的同学,并且判断全部准确,你能介绍一下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5:一共有5个角,我发现1号角、2号角、5号角很明显,用眼睛看就可以直接比较出角的大小了,我只需要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3号角和4号角就可以验证这个是什么角了。

师:4号角和直角很像,就需要使用三角尺的直角来比较验证一下,这样才能准确地判断这个是什么角。5号角很明显,就是钝角,同学们就可以结合目测的方法判断。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总结一下如何快速地判断这个角是什么角呢?

生:当一个角和直角差异很大时,我们只需要用目测就可以判断这是一个什么角了。当这个角与直角很像时,我们需要用借助三角尺的直角比较判断,如果这个角比角大,就是钝角;这个角比直角小,就是锐角。

在巡视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了部分学生完成得特别快以及部分学生迟迟未下笔。教师将这两个有价值的信息纳入教学环节,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掌握了学生薄弱点之后开展了讨论、演示、操作、巩固练习。正是教师的多次提问,搭建了学生间学习的桥梁,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成为讲解者,通过讲解示范提高自身对知识把握度,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示范,学习操作如何区分角,经过了同学的讲解,自己的操作,认真思考真正掌握了本课的重点知识。生5通过回答问题,分享了优化的判断方案,渗透了不断优化的思维,提供同学们多维解题的思路。

发现薄弱学生的问题,发掘好学生的优点。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层层递进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感悟、分享总结,提升学生的思维结构,化解学生的认知冲突。

三、深度挖掘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度挖掘教材的深度[3],引领学生探索,提倡学生开发潜能,提高知识理解的深度。如在小游戏“拼一拼”中,两把三角尺拼一拼,能拼出锐角和钝角吗?学生通过操作,合作拼出了许多角。一位学生展示了两个比较小的角拼出了一个锐角;另一位学生汇报,一个直角和其他锐角拼出了一个钝角;用两个锐角也可以拼出一个钝角……有位学生说道怎么多的数也数不完。随即笔者就问:“真的数不完吗?”有位学生举手回答道,是可以数完的,给每个角编上号,只要按照顺序两两组合,并画在纸上数就可以一个不漏地数完,然后再判断这些角是什么角,就可以清楚知道能拼出几个锐角,几个直角,几个钝角。像角的计数这样的任务培养了学生的有序思维,不但复习了本课的知识,动手尝试也促进学生能缜密地思考问题,为学好数学打下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许许多多的生成性资源,合理的选择可以有效地服务课堂。对于本课,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就基于课堂生成的资源怎样巧用,写下了一些筆者的所思所想。教师作为组织者可借助以上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课堂环境中,寻找“柳暗花明”,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郝军.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2]岳润华.让生成性教学点亮数学课堂[J].学周刊,2015(4):235-235

[3]李际善.待数学课堂中的“错误”[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5)

猜你喜欢
取舍生成性资源提问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取舍之道
做好音乐歌唱教学环节的取舍研究
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生成性资源的实践探索
取舍之间彰显有效教学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取”与“舍”的思考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