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级英语故事教学策略研究

2021-03-23 21:29张桃桃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52期
关键词:小学核心素养

张桃桃

摘要:近年来,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为了提升教学实效,让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真正落到实处,本文立足于沪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Enjoy a story版块,阐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低年级英语故事教学策略,即如何让学生在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理解故事、感受故事、表演故事,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故事教学

一、引言

故事教学从字面简单的解释是以故事为载体进行教学。具体我们可以理解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个完整的故事为教学主线,学生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点。在小学英语教材中,故事内容多是由学生熟知的童话或谚语故事等改编,故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笔者所执教的沪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Enjoy a story版块图文结合,德育并行,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非常好的语言材料。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受课时等条件的限制,往往忽略了这一版块深层的育人价值,而是更注重故事中词汇和核心句型的操练,没有将故事加以充分运用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结合沪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的Enjoy a story版块,探讨授课教师如何在故事教学中将语言和思维有机结合,总结出有效的故事教学策略,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教师教学意识的树立起到积极作用。

二、小学低年级英语故事教学策略

1.读前环节

在学习故事前,教师可根据文本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切入点着手,如歌曲、视频、游戏、谜语等,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导入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故事前,教师可根据故事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导入故事,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学習英语的好奇心。例如,在The wolf and the sheep故事中,教师可通过歌曲Baa baa black sheep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故事情境。歌曲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What animals do you hear in the song?通过直击主题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教学过程中来。

(2)激活已知,预测故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学习故事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看图、读标题等手段来预测文本中将要出现的信息。例如,在故事The wolf and the sheep中,教师可先出示故事标题,然后向学生提问:

T: After you read the title, what do you want do know about the story?

以上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养成关注标题的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从标题中提取信息。接着,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图片上:

T: Look at the wolf, how does he feel?

Ss: He is sad/ hungry/ sleepy.

教师在此时既呈现了故事的主角,又引导学生观察了人物的表情,预测了人物的心里状态,帮助学生感知故事、理解故事。以上的教学活动精准地指向了故事主题,既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故事内容进行了预测,又能培养学生的推测能力和分析能力。

2.读中环节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时刻以核心素养为理念,充分培养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

(1)研读图文,了解故事,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基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故事中配有的图片对学生学习故事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研读故事中的每个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图片、解读图片,进而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品质。例如,在故事A big fish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图片进行补白。

T: Let’s guess, what does she say?

S: She says “Let’s go fishing”.

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地回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通过以上的提问和思考,学生能更好体地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更好地感知故事,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2)设计板书,理清故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故事一般都隐藏着一定的故事主线,教师可围绕某一条主线设计板书。优美、形象的板书既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又能帮助学生梳理故事发展的脉络,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板书,小组合作复述故事、表演故事,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读后环节

(1)挖掘文本,表演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读后环节,教师应结合低年级学生乐于模仿的性格特点,鼓励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表演故事,让学生在语境中进行真实的语言输出和交际,进而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有限,教师应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表演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用英语更好地表达自己。

以故事Are you my mum?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角色,戴上人物头像,用符合情境的语音、语调、表情和动作来表演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故事的乐趣,进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2)联系实际,升华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教师要善于抓住故事主题意义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连接点,引导学生从课堂的学习转向对实际生活的反思,让学生结合自我进行思考和表达。在学习故事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与交流。例如,Kong Rong and the pears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个中国古典故事,教师可以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国古典文化,学习尊老爱幼、互相谦让的中国传统美德。

最终得出“We should respect the old and love the young.”的结论。

故事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更是要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体悟文化,形成正确的文化观,从而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

三、结语

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乐于模仿、表现欲强等性格特点。故事教学对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根据文本特点,结合学情,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英.2021.提升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实效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6):60-64.

[2]吕慧.2021.一次小学英语故事课的磨课经历与收获[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6):23-28.

猜你喜欢
小学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