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勤
(江苏省南通市北城中学 226000)
何为自制教具?顾名思义,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以教材内容为主,参考教学目标,根据身边常见的材料,简单制作形成的教具.具的制作需要保持简洁性、创造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生物课堂之中,生物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自制教具.通过教具的使用,帮助初中生快速的消化重难点知识,掌握生物概念.同时还能够以教具为道具,活跃生物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发的投入到生物学习中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年纪尚小,思维能力正处于培养阶段.和枯燥的课堂相比较而言,初中生更加喜欢趣味性课堂.课堂越是生动有趣,就越是可以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专注力,刺激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短时间之内,快速完成学习目标,掌握生物知识.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一定要合理借助教具,创设趣味性课堂,让初中生更加自发的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之中.
例如,在学习人体呼吸这一章节的内容时,由于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明白人体呼吸的积极意义.但是人体是通过什么器官呼吸的?在呼吸的时候,身体中的能量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初中生并不知道.人体在呼吸的过程之中,需要肺部器官参与气体的交换.在生物课本之中,虽然有详细的解释,但是扁平的文字并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学生们很难通过书面表达,想象出肺部的工作情况.为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人体呼吸这一知识点产生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自制教具,来开展教学活动.“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呼吸.没有呼吸,那么人就丧失了生活能力.在呼吸的过程之中,肺部器官是主力军,那么,肺部是如何呼吸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之后,教师就可以设置肺部制作的实践目标,和学生们共同制作教具.在制作的过程之中,要引导学生选取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材料,比如说剪刀、橡皮筋、玻璃管等.亲自带领学生们在课堂上制作模型,理清制作思路,明确设计步骤,引导学生们正确使用材料,分析不同材料的功能性.为了保证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将学生们进行合理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模型制作活动.在制作的过程之中,小组成员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发挥自己的特长,选取合理的材料,最终成功完成制作.对于学生而言,动手实践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趣味性,帮助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之中.最终,在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小组合作之中,学生们完成了制作:将玻璃管插入橡皮塞之中,在玻璃管上安装气球并使用橡皮筋扎紧.学生们可以拉近橡皮筋或者放松橡皮筋的过程之中,感受气球的变化,发现呼吸的规律.
初中生物课本之中存在着大量的抽象内容和微观知识.这些知识如果单纯依靠口述或者书面表达,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生物结构的神秘性,如果不能够得到直观展示,那么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个时候,教师就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将肉眼观察不到的生物结构,借助生活之中的材料,尽可能的还原出来.这样学生们就可以直观地看到生物结构,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从而快速的吸收知识,掌握学习目标.
例如,学习到双螺旋结构时,很多学生会一头雾水,不知道该结构的具体形态和积极作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们通过自制教具,来完成对这一抽象的生物知识的理解.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之中,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观看课本上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们对双螺旋结构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带领大家动手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之中,教师千万要减少自身的主导性行为,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空间,合理的提问,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认为制作双螺旋结构需要哪些材料呢?磷酸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碱基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等等.利用这些问题,一步一步的带领学生,完成材料的选择与制作.最终,学生们挑选了硬纸板、订书钉、铁丝、即时贴为制作材料,将硬纸板做成五边形代表脱氧核糖,碱基则是颜色各异的即时贴,磷酸是球型纸片.用订书钉将上述要素串联起来,就成了一个脱氧核苷酸,在用麻线将脱氧核苷酸串联起来,就变成了双螺旋结构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之中,学生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分子结构的变化和发展,了解了其组成结构,从而顺利掌握知识点.
自制教具不是属于初中生物的实践活动,而是回归于初中生物课堂,交给学生的重要学习任务.任何一个模型在制作之前,都需要进行反复的构思和设想,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每个学生制作完成以后,教师还可以对他们的模型进行对比,从而找出作品之间的差异性.让学生们针对彼此的模型进行参考和学习,进一步提升个人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学生们其实对这一生物概念并没有深刻的认知.教师在课堂之中也只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相应的图片与视频,单一的感官刺激,学生们无法深入掌握,教师就可以号召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细胞模型.这个时候,教师不必在课堂之中制作,而是在班级里面来回巡视,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制作模型.在巡视的过程之中,随时接受来自学生的提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直观能动性,结合个人的理解,制作细胞.在制作完成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别展示自己的制作思路和制作心得.其他的学生及时的提出补充意见.这样的互动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们进一步完善自我,完成对知识的消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要求不仅仅要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全面发展.不论是哪一门学科,都必须要站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开展教学活动,初中生物也不例外.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人们有所学,有所得,在教育中感受到人文情怀,体会到学科魅力,进一步成长为一个健全发展的人.不同的生物知识,有着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同的教学策略所起到的作用也不一样.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之中,会使用到各种各样的教具,以此来提升课堂的丰富性,将抽象的生物知识直观的展现出来,帮助初中生快速消化生物知识,了解生物内容.对于教师而言,要学会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之中,带领学生们感悟生命的真谛,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们开展自制教具活动,让学生们在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之中,进一步的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更加珍惜生命,珍惜现有的美好生活.设置“抽烟对生物所带来的危害性”的主题,借助矿泉水瓶,若干跳蚤、香烟、水等常见的材料设计教具.将跳蚤放置在装有水的矿泉水瓶之中,点燃香烟,不断挤压,使之融入水中.根据不同的挤压次数,观察跳蚤的动态变化.学生们发现,挤压次数越多,烟草数量越大,那么跳蚤的求生欲就越强,纷纷想要跳出水中.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学生们意识到了吸烟的危害性.从而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并贯彻落实到现实生活之中,以此来约束自我.初中生物之中存在着大量的素质教育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融入人文情怀,表达对学生的关心,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让学生全面发展.
这些年来,我国新课改的大旗不断挥舞,各个学校纷纷响应,积极改革,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培育出更多优秀人才.在初中生物课堂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自制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将深奥的知识形象化,降低生物学习难度,让学生们自发的爱上生物这门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打下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