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之韵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功能的重要手段。教师应通过作文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有效利用和改进当前的作文辅导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思路;写作内容;案例分析
作文一直是学生的“老大难”问题,这和教师的辅导方式有莫大关系。在开展作文教学时,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有效利用和改进当前的作文辅导方法,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案例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为例,围绕“规范语言表达,理清写作思路,充实写作内容”三个方面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有效的评价与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案例背景】
通过对任教班级38名学生的作文写作情况进行批改和组织四年级语文教师进行习作教学的问卷调查,总结出我校四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任教班级的学生习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从教师角度看,首先是教师对作文的指导方式单一,以“课堂讲解,学生动笔写作,课后集体批改”的教学模式为主;其次是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了认真的批改,也耗费了较多的时间,但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速度缓慢。
(2)从学生角度看,首先是学生的写作水平较低,知识面较窄,拓展思维不足。在习作中,主要表现为习作中心思想不突出、语句不通顺、词不达意、没有条理等问题。其次,学生对写作有畏难情绪,写作内容贫乏,表达杂乱无序。
【案例过程】
一、获取案例样本
按预定思路收集作业,获取作业样本。本案例作业来源于上海市嘉定区绿地小学四(3)班学生,共38份样本。
二、数据统计
我们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批改、评价,然后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分析结果表略)
三、情况分析
我们从“选材、表达、结构、立意”四个方面,结合本篇习作的表达要求“学生能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对照四个评价方面的内容,在表达方面,学生普遍存在语言表达不通顺、写作内容不具体、缺乏情感表达等问题。
四、对策研究
(一)借助“提纲”,理清写作思路
为了使我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我通过指导学生在写文章前先写出习作的提纲,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在写提纲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及结构特点,以使写作思路变得清晰。
1.理清习作开头的表达思路
在明确了习作题目后,笔者让学生围绕“你的乐园是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先确认写作对象;接着,指导学生用上“悬念、开门见山、场景渲染、修辞”等作文开头的方法,明确习作在开头部分的写作内容。
2.理清习作重点部分的表达思路
承接学生在开头部分的习作内容,对于习作重点部分的表达,笔者主要指导学生围绕“乐园的样子”和“在乐园里干什么”这两个方面来表达。
围绕“乐园的样子”,我指导学生思考:你的卧室是什么样子的?打开门先看到什么?窗户什么样?白天的小屋是怎样的?夜晚的小屋又是怎样的?理清关于乐园样子的写作思路。
3.围绕活动展开叙述,将写作内容变得具体
在“我的乐园”里可以做什么,也是这篇习作的重点写作内容。笔者引导学生思考:窗户两边是什么?你的书柜是什么样子的?里面放着什么书?你常常怎样读书?比如,学生的原有表达是:“我的房间里有一个书柜,里面放着很多书。我最喜欢读书了,它让我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当我进行了相应的指导后,学生将表达修改为:“窗户的旁边就是我的小书柜,里面装着很多书籍,有妙趣横生的《十万个为什么》,有惊险刺激的《鲁滨逊漂流记》,有励志成长的名人传记,还有让我爱不释手的《昆虫记》,它们可都是我的朋友。我常常把这些书当作我的宝贝,认真地翻看每一页书。有时候还会写上一些心得体会,让我成为一名拥有智慧的‘小书虫。”
4.文末升华情感,提高表达情感的能力
在学生的习作中,有的学生表达时或缺少结尾,或使用的语言不能凸显文章的中心,或缺少情感的升华。所以,在文末的指导中,我指导学生使用修辞方法,做到首尾呼应、点明中心、升华习作的情感。例如,可以使用以下的句式:这就是我的卧室,我喜欢它,因为_____;我喜欢它,因为_____,它是我永远的乐园!
(二)以语言训练点为抓手,夯实表达能力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训练方法对于作文教学效果也是至关重要的。为此,笔者依托“说写改写方法”,以语言训练点为抓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重视“说写”
学生在习作表达中,通过“说写”的方式,依据教师给出的评判标准,在课堂上互相指出对方作文中写得好的地方,通过有理有据的互评,更易让学生互相学习,消除“怕出丑”心理。此训练点就是让学生愿意去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能够很好地运用语言文字把内容表述出来,让学生积极分享自己写得好的作文,并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写,也可以让其他学生评一评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当然,在写作前,笔者也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写内容有哪些要点,通过“说”来打开学生的思维,后期让学生进行写,学生也会觉得更容易一些。
2.重视“仿写”
在日常的语言训练中,要求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词句,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相应的“仿写”训练,将自己学过的好词、好句、好篇章合理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要求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在课上分享日常的所见所感,进行“仿写、扩写、缩写”的训练,有助于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作文训练的方法上,我们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和尝试,找到合理有效的监督和评判体系,而不只是采取写周记、讲解作文技巧等单一、老套的作文训练方式。
3.重视“改写”
让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语句,也就是进行“改写”训练。这个训练点是让学生能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学生在修改习作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强化规范使用语言的能力。
(三)以“仿写”为主,“说写改写”为辅的教学实践
教师可以变换“说写与读写”的训练方式,让学生进行相应的“仿写”和“改写”训练,减轻学生上课前的心理负担。这样一来,学生也表示比较适应,对写作没那么讨厌和害怕了。因此,采取多元的作文训练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结合四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班级学生的学情特点,在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中,笔者主要以“仿写”训练为主,辅以“说写改写”的作文训练。在辅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单纯地给学生提出仿写内容和要求,部分学生仿写的内容会比较俗套,大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如何下手。为了避免出现以上几种情况,我们在进行实际的仿写训练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比较好的片段和内容,或结合“语文园地”中的语言训练点,进行相应的仿写训练。
在作文训练中,单一的作文训练方法,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能力,因此需要通过多元的训练方式开发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仿写”是创作的前提,从词语仿写到最终的篇章仿写,都有相应的阶段性,不能一蹴而就。教师应教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不能因为-点成绩而骄傲,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停滞而懈怠,而是要有充足的信心,相信量变最终会导致质变。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改写”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讓学生切身体会到作文通过“改写”所呈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波.细致观察用心体验: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J].新课程(教研版),2011(07).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