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戒尺不再烫手

2021-01-17 23:04戴珺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疏导

戴珺

摘要:《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已经试行,教师要把握好尺度,做到“慧管”,面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情境下灵活运用。同时,借助家校合育的平台,增进家长、教师、学校的合作,完善惩戒教育的过程。此外,将劳动教育与惩戒教育相结合,在惩戒过程中及时进行疏导,使得惩戒教育变得有制度、态度和温度,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最高目标。

关键词:惩戒尺度;疏导;家校合育

在“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的一番话在网络上引起了一番轰动。唐校长认为教师们的职责应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教导,促进他们的整体性成长,从而培养出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网络上对教师的批评扑面而来,屡屡曝出教师进行不恰当、不合理的惩戒行为的相关新闻。这让外界对教师的惩戒方式有了极大的疑虑和抨击,也让许多教师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协调师、生、家、校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我经常会感到:当老师太难了!

一、制度的意义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于2021年3月1日开始正式试行。这项惩戒规定的目的是让教师对学生的惩罚由依靠伦理道德的方式变得有法可循,它不仅规范了教师的惩戒行为,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有效保护,明确了教师在何种情况下、可以采用何种行为,使教师增强了敢于教育惩戒学生的底气和勇气,促使教师勇于维护教育正义,帮助学生规范言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教师的尺度体现着教育的智慧

合理的教育惩戒是适当有度的惩戒,不同于“体罚”,它在不损害学生自尊与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帮助学生规范行为。教育惩戒更不应认定为行政处罚,因为行政处罚必须遵循平等和处罚法定原则,而教学作为一种艺术,必须允许教师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运用惩戒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在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如此一来,师生关系也会得到缓和。青年心理教师张倩说:“对老师而言,惩戒也是教师教育的担当。即使惩戒,也并非冰冷的,这都考验着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智慧和能力。”

(一)异趋以育

在实施教育惩戒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不是单纯的信息交流,而是人际交往的艺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一部分学生的心理性格脆弱、自我意识敏感、心理闭锁、情绪两极化等,这要求我们注意沟通的方式,学习并积累沟通的经验。惩戒没有固定的套路,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私人订制”。因此,教育惩戒的尺度和方式应当因人而异。

随着实践的发展,学校和教师也创造了许多新型的不伤及学生自尊和身体健康的惩戒方式。例如,有的教师与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制定“弹性惩戒制度”,给出若干惩戒措施,由违纪学生自己选择接受何种惩戒。不同成长阶段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初一的学生,相较于初二、初三的孩子,他们难免行为处事易冲动,为此,教师可以制定“绿色惩戒”班规,对违纪学生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后,进行弹性惩戒,由学生选择写一封道歉信、抄写一篇尊敬师长的文章在班级朗读,或做一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具体事情等。由此可见,惩戒教育实施的关键点便是教师要学会因时而异地去转变。

(二)家校合育

《规则》第16条指出,教育惩戒的合理实施,离不开多方合作的力量,家庭与学校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这将整合成一个实施系统。那么,合育便成了各方共同建立的惩戒制度的代名词,即合作共探,育学生教育之果——立德树人。

1.规则制定

惩戒形式包括口头训斥、罚写作业、扣留、签订行为协议、增加体育活动、隔离等,对学生严重的不当行为,学校有权处以短期或长期的停学。因此,在制定惩戒规则时,学校可以为家校合作提供机会和平台,让家长参与学校规章制度、教育惩戒方法和策略的制定,以此提高家长对教育惩戒的认可度。

2.规则实践

学生违反规则后,家长同样具有知情权和发言权。学校和班级要对规则进行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或取消,并保持家庭与学校的实时关注监督。学校在给予惩戒的同时,也需要以恰当的方式告知家长,向家长反馈教育惩戒的原因和措施。

3.后期观察

学校和班级应该引导家长配合学校的纪律措施,对行为失范、违规违纪的学生进行教育。一系列的教育工作措施完成后,我们还应展开一段时间的观察,在此期间学校仍与家长保持沟通,并实时根据情况对规则进行调整与修改。比如,对于违反寝室纪律的学生,若其在惩戒过程中表现良好,达到了惩戒目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及时调整惩戒的内容或者终止惩戒,并且告知家长。

笔者认为,家长支持是影响学校和教师进行教育惩戒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惩戒想要发挥作用,应努力构建家长支持的教育惩戒体系,增进家长、教师、学校的合作,将“父母参与”作为原则之一,重视父母参与的深度,同时又提升家校合作的层次。唯有这样,教育惩戒才是完整、有效、多面的,人们对教育惩戒的认知也会变得更加深刻和客观,由此使合育产生最大化的效果。

三、“带着温度”疏导

教育惩戒的重点在于关注学生的“思想”而非“身体”。全面有效的教育惩戒不仅需要纠正学生错误的言行举止,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规则遵循意识,更要发挥对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引领性、保障性作用。这便需要完善教育惩戒后的疏导沟通体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强调把握好师生间的交互关系。

例如,一位同学早自习经常迟到,班主任说,既然他不肯准时上早自习,那就让他去打扫包干区。这位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罚扫后,开始漫不经心,逐渐认为这是浪费时间的事情,本来早自习能背的知识点,现在要挤到课间去背。一个星期后,班主任找他去谈话,问道:“知道错了吗?哪里错了?”学生说了自己的感受。班主任就说:“你既然认为这是浪费时间的事,那为什么之前要迟到,浪费早自习的时间?”这位同学听了老师的批评教育,承诺以后不会再犯了,班主任才让他上早自习。从上述事件中看出,疏导的主要方法是班主任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错误,让学生明白自己接受惩戒的原因,这会让他的心里好受一些,更心甘情愿一些。同时,教育者要给予学生机会,让他知道自己是“可塑”的,让他有“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意识。这样的疏导不仅让学生在心头握了一把尺子,而且是一把有温度的戒尺 。这样才会真正地让学生将戒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惩戒教育变得有制度、态度和温度,从而达到树德育人的最高目标。师者的初心是进行德育教育,用爱和关怀对待学生。规则本身是冰冷的,不容打破,但人心不冷,具有温度,因此,要把爱和惩戒相结合,这样手中的戒尺才能发挥有效的价值。

青少年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具有极大的潜力以及可塑性,需要正确的价值导向。教师担任着立德树人的职责,这是一份神圣的使命,要求既要敢管,又要合理、智慧地运用惩戒权力,并且要有温度地疏导和沟通。“惩戒绝不是教育过程的终止,而是教育过程的开始。”教师应让教育惩戒合法、适时、适度,让手中的戒尺不再烫手,而是成为教师有效教育的有力武器和保障,为我所用,实现铸根、育魂、启智、润心的最终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彬,陈磊,高雪春.教师惩戒权的法律效力、现实意义及其实现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0(04).

[2]刘长海.英国中小学生管理新規解读[J].比较教育研究,2015(03).

[3]王春霞,张乐华.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山东省寿光世纪教育集团弹性惩戒制度的探索[J].中国德育,2016(18).

[4]曹辉,朱春英.学生违规:社会归因与教育惩戒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11(10).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疏导
当小学生情窦初开时
中学生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低年级数学兴趣提高四步法
浅谈高中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机制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班主任疏导智障生不良心理的方法探讨
如何疏导中职生的逆反心理
例谈小学生应激心理障碍的疏导策略
音乐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音乐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