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江
摘要:所谓心理疏导则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结合青少年心理特点,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教育疏导使他们取得心理平衡,并促使他们在智力、情绪、意志、性格、能力和品质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作为和学生走得最近的班主任当然更是责无旁贷。所谓疏导,即“疏通”和“引导”。对于班主任来说,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让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信任感,把老师作为自己的好朋友,愿意把心里话说出来,从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问题;疏导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有个著名的关于人的“五个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一尊重需要一自我实现需要。该理论认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惟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的而各种需要有先后顺序与高低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性发展的境界或程度。”就是说人的各种心理需要得以满足人就会进人舒适的心理区域那么内在动力将得以调动内在潜能将得以激发。
一、创设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学习环境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要有书画长廊、名人名言,给学生在曲径廊亭中看书,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中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学习的压力显而易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学习成绩好、中、差的不同层次,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学习非常认真,但成绩总是不理想,从而导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如果此时家长和教师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些,从而加以有效疏导的话,往往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会由此产生逃避心理,不敢正视自己的问题,却乐意接受一些消极叛逆等不良思想,有的萎靡不振、忧郁不安,有的脾气暴躁、易冲动;有的情绪冷淡,对批评、表扬无动于衷,不喜交往,行为孤僻;有的沉迷小说、网络游戏等,更有的抽烟、酗酒、打架、斗殴、逃学、离家出走等。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团结互助用友爱满足安全需要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期更是学知识的关键期。在这阶段学生们开始把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看得很重要把交朋友也看得很重要这种正常的交往虽能促进同学间的友爱相处但在交往过程中也往往存在一些偏差。一些品行、学习都较差、心理存在一定问题的同学结交在一起他们义气重动不动就惹事生非给同学学习和班级声誉往往会带来一些影响。要使这种学生摆脱心理上的种种困惑满足他们在集体中的安全需要作为老师只有对他们以更多的关爱和鼓励促使同学间互相关心友爱相处才能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达到师生心理相融。要采用“逐步教育逐步分化瓦解”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把他们曾经放“野”的心重新“唤”回来达到“回心转意”的目的。还有一些学生原本是朋友后来因为一些小事而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老师则要采用“疏导障碍握手言和”的方法加以解决。这样在有益适度的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心灵是敞开的精神是愉快的使他们在团结互助、互尊互爱的氛围中满足了安全需要。
三、优化家庭教育
一般说来孩子未走出中学校门之前,在家庭的时间最多、和家长相处的时间最长、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最大。所以,家庭可以、而且应该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家庭是社会的缩影,是社会对中学生产生影响的极为重要的特殊渠道,社会对中学生的影响作用往往取决于家庭的“过滤”功能。因此强化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良好导向、正面榜样作用,对于抵御社会不良刺激,疏导中学生的心理冲突至关重要。
四、构建社会疏导体系
青春期学生的教育是全社会都要关注的课题,有关社团如共青团、妇联宜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对校外教育机构,如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之家等;对社会文化教育设施,如图书馆、纪念馆等;对社区心理服务机构,如心理咨询室、心理服务热线等进行协调,形成社会疏导体系,充分发挥社会支持性功能,形成教育合力,帮助中学生疏导心理冲突。
五、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咨询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辟心理咨询室,设置和配置有益于咨询工作的环境,指定心理辅导老师,尽量让咨询学生做到定人定位。咨询老师要做好个人咨询档案,注意信息反馈和掌握动向,不断运用心理学原理调节和排除学生咨询心理上的种种不利因素。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良人际关系所引起的消极情感体验,不仅会改变学生的情感生活,造成学习适应不良,而且影响学生的性格特征,出现忧郁、焦虑、孤独等不良心理。因此,教育和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消除由不良人际关系派生的各种心理障碍。
激活学生主体,增强适应紧张刺激的能力。矫治问题中学生学生心理偏差,除了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疏导和矫正训练外,重要的方面是抓住学生主体因素,提高心理素质,激活主体,培养自信心,用自身的能力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一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1]冯绍群.行为心理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年.
[2]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心理学与生活[M].王垒,王畡,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库恩,著.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