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2016-11-15 22:20邱小燕
科教导刊 2016年27期
关键词:心理影响案例分析

邱小燕

摘 要 父亲缺失对子女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文献资料与案例访谈,从子女发展的角度分析父亲缺失如何影响他们的性别角色,性格品质,智力学业和社交能力,进而分析原因,并从社会、家庭和父亲个人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父亲缺失 案例分析 心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9.067

Abstract Effects of father absence of children already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sociologists and psychologist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iterature and case interviews, of father absence how to influence their gender roles, character, academic intelligence and social ability from the ang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children, and to analyze the reasons and and from the society, family and father personal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father absence; case analysis; psychological influence

大量的心理学、社会学研究显示,父亲在家教中的重要作用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因为“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风纪的世界、阅历与冒险的世界。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①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也有“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但在很长的时期内,大多数学者的家庭教育都集中在母亲这一方,而忽视了父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1 父亲缺失的含义

所谓父亲缺失,大体包含下列情形:(1)父母离婚、去世或离弃家庭,致使家中缺少父亲;(2)有些父亲,由于自身的问题和孩子在情感上很疏远,致使孩子有父亲如同没有一样;(3)有些父亲认为抚养孩子是女人的事情,因此对孩子撒手不管,远离了孩子的生活;(4)有些父亲虽然在家,但是抚养孩子的方式不当。②

有两种形式的父亲缺失,一是身体上的缺失,这是由于男性远离家庭参加工作而引起的;二是心理上的缺失,或者说是父亲功能的缺失,尽管父亲在场,但是孩子却感受不到父亲的存在,父亲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未尽到父职。③本文将以三个案例来分析父亲缺失对子女产生的影响。

案例一,离婚家庭的父亲缺失:W,大三女生。父母在她小学二年级时离婚。离婚前,妈妈是家庭主妇,爸爸在公司做保安,经济条件一般。妈妈个性柔弱,离婚后经济压力很大,妈妈一直跟W唠叨,要好好学习,以后就要靠她了。W在学校很要强,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比赛,但实际成绩还是比较差,老师反映她并没有这个实力。跟异性的相处中,W也存在很大的问题。W说班级大多数男生都很喜欢她,想要追求她,因为她异性缘好,导致女生都嫉妒她。班主任反映,W经常跟异性网友出去玩,滥交男朋友。

案例二,因工作远离家庭的父亲缺失:Y,大二男生,从小爸爸就外出打工很少在家,妈妈比较强势,既当爹又当妈,把Y抚养长大。在学校里,Y比较孤僻,独来独往,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Y刚进学校的时候学习很认真,但成绩很一般。有一次参加数学竞赛失利后,就自暴自弃,把书、作业本都烧掉了,说再也不学了。此后就经常旷课,赖在寝室睡懒觉。

案例三,父亲在家未尽父亲责任的父亲缺失:Z,大一女生。妈妈在纺织厂打工,很忙。爸爸没有工作,经常酗酒赌博。在她的印象中,爸爸就是喝酒,喝醉了就打妈妈和她。Z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爸爸打她打很凶,还说要把她打死,她当时又害怕又愤怒。她也没敢告诉妈妈,因为妈妈也没有能力保护她,甚至可能还要牵连到妈妈被爸爸打。小学的时候,Z暗恋过一个男生,表白后被对方拒绝了,此后跟异性的交往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上大学了,Z对男生、男老师表现出极大的仇恨。有好几次她都说听到某个男老师或男生在背后说她坏话,就拿了一把刀说要教训教训他们。

2 影响父亲参与教养的因素

2.1 社会文化经济因素影响父亲的教养参与

父亲参与教养会受到社会传统文化和自身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在以上的三个案例中,父亲都只有小学学历,甚至小学都没毕业。没有稳定工作,替人打工,收入较低。对于广大父亲来说,一方面由于受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男主外,女主内”,人们对男性的要求就是以事业为重,教育子女的事情就全部交给了母亲。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具有时代性,其在成为父亲之前,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以应对孩子日后的成长。

2.2 父亲个人特征影响父亲的教养参与

Feldman等研究发现,在性别角色定向中,兼有双性气质和倾向女性特征的父亲,与传统的性别角色定向的父亲相比,更可能参与孩子的教养。④以上三个案例中的父亲,都偏向于大男子主义,不善情感表达,甚至缺乏同理心,很少关心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因此父亲要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这样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尽量给孩子施加正面的影响。

2.3 母亲会影响父亲参与孩子教养的水平

Belsky研究发现,配偶的支持是决定父母职能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⑤W妈妈本身依赖性比较强,离婚后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形成了W要强的个性,但当W的缺点不足暴露出来时,她又采取了回避的态度。Y爸爸长期不在家,妈妈大包大揽,主动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既当妈妈又当爸爸,使得父亲无法参与到子女的教育当中来。Y从小到大的人际环境是非常封闭的,他接触最多的就是妈妈,所以导致他内向害羞,不善言谈的性格。Z的父亲对她们母女非打即骂,实施家庭暴力,Z妈妈是敢怒不敢言,即使她知道父亲的教育方式不对,但她也无力改变现状。成年后Z已经把对父亲的仇恨泛化到了所有的男人身上,她觉得她有责任来惩罚这些“坏”男人。

3 父亲缺失对子女心理发展的影响

3.1 父亲对子女性别角色发展的作用

W,父母在她二年级时就离婚,使得她在青春期就缺少和父亲的亲密交往,成年后她对异性的渴望特别强烈。Y成长过程中父亲长期不在,主要由母亲抚养教育,而且母亲又特别强势,所以他比较柔弱,缺少男子汉气概。Z不仅感受不到父亲的关爱,反而更多受到的是父亲对其的伤害,为了保护母亲和自己,她必须让自己强大起来,所以Z的行为模式更偏向男性化,缺少女性的温柔。也就是说,父亲的缺失对子女性别角色的发展有着不利影响。男孩子往往把父亲看做自己的榜样,从父亲那里模仿学习男性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因此男孩子父亲缺失会导致他缺乏角色认同,形成男孩女性化。而女孩子往往会根据父亲来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并在与父亲的亲密互动中学习与男性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因此女孩子父亲缺失会导致她女孩男性化。

3.2 父亲对子女性格品质的影响

W,在情感上她是渴望得到父爱,父亲缺失导致她从外界异性那里寻找父爱从而使得她早恋或者视恋爱为儿戏,只为满足渴望的“父爱”和缺失的安全感。Y本来学习很认真,积极报名参加学科竞赛,但是在初选的过程中就被淘汰了,于是他自暴自弃,面对问题不是勇敢积极地去解决而是逃避退缩。Z的父亲对她非打即骂,她习得了父亲的暴力行为,情绪冲动,思维偏激,难以沟通。父亲作为男性的性格品质与母亲有很大的不同。W和Z由于父亲的缺失,导致她们在自律、自制的养成方面缺少引导,不会控制自己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特别是在情绪、情感的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Y由于父亲的缺失,导致他无法勇敢地面对困难,个性上优柔寡断,不够坚强独立。

3.3 父亲对子女智力学业成就发展的影响

在以上的三个案例中,W、Y和Z学习虽然都比较努力,但是成绩都很一般,甚至偏落后。老师反映他们的思维比较刻板,不够灵活。母亲对孩子的养育一般以照顾衣食起居为主,而且女性相对更细心,所以母亲带孩子的方式比较保守,她们考虑到安全因素,对孩子活动的限制比较多。而父亲带孩子的方式与母亲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方式更灵活、更自由,一般不会太限制孩子的活动,鼓励孩子去探索甚至冒险。并且父亲与儿童往往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互动,这都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

3.4 父亲对子女社交能力的影响

W崇拜父亲提供给母亲的依靠,内心渴望自己也能拥有这样的一种力量,但是因为父亲的离开,导致她从外界异性那里寻找父爱从而使得她常常“自作多情”。Y的妈妈比较强势,控制欲很强,Y跟父亲几乎没有机会交流,导致他性格内向害羞,不善言谈,遇事容易采取逃避的方式。Z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环境中,她无法感受到父亲对母亲的爱,导致其个性冲动、鲁莽、偏激,甚至恶化成攻击性,反社会人格。孩子经常与父亲接触,往往社交能力强,伙伴关系融洽。父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游戏玩伴的角色。通过游戏,儿童不仅可以摆脱对母亲的依恋,而且进一步扩大了他的社交圈,从家庭内部转向家庭外部,有了更多地机会与同龄人接触。父亲可以从男性的角度教他如何与人相处。

4 对策和建议

4.1 社会应制定相应政策,促进父亲参与教养

作为生育孩子的母亲,享有“产假”的权利,父亲也应该享有“男性护理假”,保证父亲参与教养。这为父亲参与教养提供了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保障。

4.2 父亲自身要树立家教新观念

父亲要改变“男主外,女主内”的陈旧观念,意识到父亲在子女教养过程中的重要性,父亲和母亲都是还是成长不可或缺的。所以父亲都要学习新的教育观念,包括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父亲,如何施加对子女有益的影响,如果不在子女身边如何和子女保持亲密沟通,以及对自己子女的期望目标等。

虽然父亲作为男性工作上的压力相对更大,但父亲也也要合理安排好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在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精神上的关心。每天抽出一些与孩子共处的时间,多陪陪孩子。

4.3 通过家庭成员促进父亲参与教养

母亲也应该转变观念,支持并监督父亲参与孩子的家庭教养,做好子女和父亲之间沟通的桥梁。夫妻双方明确各自在孩子抚养和教育中的任务,分工合作。如母亲主要负责孩子的衣食起居,父亲主要负责孩子的学习游戏。

夫妻双方必须在观念、态度、行为上保持一致。当出现不一致时,相互讨论、沟通,选择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也应该学会放权,养育孩子首先是父母亲的责任,从而给父亲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

注释

① 弗洛姆著.爱的艺术[M].刘福堂,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7.

② 戴维·斯托普著.与爸爸和好吧——发现父亲的作用和影响[M].李丽波,译.九州出版社,2005.

③ E·Anthony Rotundo,American Fatherhood:A Historical Perspective.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85.29:1.

④ Feldman,Shirley S,Nash SC,& A schenbrenner BG.Antecedents of fathering[J].Child Development,1983(6).

⑤ Sirignano,Sylvia W & Lachman ME.Personality change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parenthood the role of perceived infant temperament[J].Development Psychology,1985(6).

猜你喜欢
心理影响案例分析
研究性学习对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影响
浅谈焦虑对高考体育加试考生的心理影响及状态调节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科技劳动视角下的超额剩余价值来源探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
家庭临终关怀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