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怀文
摘要:“微剧场”是一种生动有趣的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突破固定的场地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能展示,增强学生的美术体验感。本文以京剧为例,通过人物分配、舞台搭建等对京剧“微剧场”制作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微剧场”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微剧场”开展策略
美术是一门强调实践的学科,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在众多的教学形式中,“微剧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剧场”包含微人物、微舞台、微演绎三种要求。微人物即人物小、服装精、道具细,孩子们通过绘画制作各种造型的人物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微舞台即舞台微,将原本表演的大舞台缩小,变成由孩子通过绘画制作的微舞台,可不受场地空间限制,适合3~5名孩子共同操作演绎;微演绎即时间短,每场的用时在3~5分钟。“微剧场”改变了固定的舞台形式,让孩子们参与制作的每一个环节,深入了解传统的京剧文化。将舞台搬到生活中,精简了表演时间,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参与其中,让表演不再那么遥远。
一、“微剧场”存在的问题
我校着重以“一支笔”“一个球”“一台戏”打造校园特色课程,其中“一支笔”即画笔,“一台戏”即戏剧。在课程中孩子们得到了很多展示的机会。但是仔细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由于时间、场地等各方面的因素,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案例1]“我也好想上去表演”
一次无意中听到两个孩子的对话:“我也好想上台表演啊!”“可是你没排练过,怎么能表演给大家看?”“好羡慕他们。”“要是我们也能表演就好了。”两个孩子羡慕的是戏剧社的小演员们。从他们的言语中,能感受到孩子非常愿意表演,很想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
在戏剧课程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每次上台表演的都是戏剧社的成员们,其余孩子能参与的活动仅是观看。在真正的大舞台上表演,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长时间的练习,这往往会耗费大量的课余时间,不适宜大面积展开教学。长此以往,容易影响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失去对戏剧的兴趣。
[案例2]“我想画这个人,她的衣服好好看”
在教学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中《夸张的脸》时,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段京剧的变脸视频,原本想让大家将关注点放在脸谱夸张的手法上。没想到下面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我想画这个人,她的衣服好好看。”“头上戴的这个是什么?”“舞台好好看呀!”孩子们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演出者的衣服、发冠,舞台上面了。
在京剧舞台中,孩子们的关注点往往不是演员们的唱腔或者动作。他们常常被京剧舞台上一些精彩的细节如服饰、发冠、舞台装饰等所吸引。
二、原因分析
“微剧场”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但目前小学美术“微剧场”的开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原因有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创意需求等。
(一)课程形式单一,无法实现学生人人参与
在日常的教学中,“一台戏”的课程多以在舞台上表演的形式出现,孩子们以观看的形式参与,缺乏展示自己的机会。当他们喜欢上戏剧并想要深入了解时,缺少了解的渠道。“一支笔”的课程多数以绘画的方式进行,整体缺少乐趣。最后的成果多以展览的方式呈现,一场接一场,很难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课程内容较少,无法满足学生创意需求
在小学六年的美术课程中,有关京剧的内容较少,仅六年级上册的《戏曲人物》这一课其重点在于用水墨画表现戏曲人物,利用简洁的线条去表现人物动态,并没有深入体现中华传统戏剧文化之美。
而在网络媒体上,关于京剧知识的普及这一块,主要以面向成年人为主,缺乏新意,不能激起学生深入了解的兴趣。
三、“微剧场”的开展策略研究
“微剧场”在实施过程中基本遵循“1+2+1”模式,即一剧本、二实践、一展示,其要素如下:
对剧情内容来说,挑选一本合适的剧本尤为关键。选择适合孩子们表演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孩子们喜欢的京剧故事,能够增强微剧场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此外,“微剧场”还要合理分配人物角色,让人物角色能够推动剧情,搭配好“微舞台”,给学生们创造良好的表现条件。
(一)合理分配“微人物”
京剧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行当中又有细致的分工。角色用行当来划分,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和年龄)、社会属性(身份和职业)、性格特征等区分。从一开始就要设定好角色,抓住其面部特征,区分鲜明。人物的服饰和道具,在表演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不同的角色拥有其独特的造型。以头饰为例,不分朝代与季节,而是根据角色的身份和年龄来确定。
(二)搭建好“微舞台”
搭建舞台是整个“微剧场”建立的重要环节,原本戏楼的舞台为三面敞开,观众可以从正面和两个侧面共三个地方观赏演出。在“微剧场”的舞台设计中除了最常见的形式,还可突破传统,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如环形旋转舞台,让原本一成不变的剧场,变得更加生动有新意。
(三)精心设计“微演绎”情节
精心设计的人物角色和舞台,为情节的演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要科学精心地设计“微演绎”情节,让小学生们在情节演绎中感知美术的魅力。
1.趣味化演绎形式
孩子们利用绘制的京剧人物在“微剧场”上演绎,在“微剧场”的台面上打出一些洞,用于固定人物及道具。通过在人物背后固定硬卡纸或木棍的方式可将人物稳插在台上,并移动到不同位置。人物背后的棍子或卡纸,由头部向上粘贴,孩子们可手拎着京剧人物进行表演。这样的人物在舞台上的活动更加灵活,同时表演环节配上不断活动的人物会更加的鲜活生动。
2.丰富展示形式
选择孩子们喜欢的剧本进行表演录制,由教师后期制作成3~5分钟的微视频,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又可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将孩子们制作与录制的作品共享,通过学校官方公众号在家长间传播。学生和家长利用网站和手机在线或下载观看,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设计与表演之中,提升了“微剧场”制作的参与度,也使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得到了提高,让剧场不受空间、时间限制,“活”起来,“动”起来。
(四)“微剧场”的评价设计
在“微剧场”开展过程中,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方式应该多维度、多主体、多平台,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评价主要包括微制作展示评价与微视频展示评价两方面。
1.微制作展示评价
同学们可以进行线下投票,将自己制作的人物放在舞台上,选出最佳舞台。这一方面展示了“微剧场”,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观察了解到其他同学所制作的京剧人物,更好地拓宽学生视野。
2.微视频展示评价
将学生在“微剧场”的表演拍摄制作成微视频,利用校园公众号进行微信推送,进行限时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作品。线上评价让剧场不再受到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结语
“微剧场”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帮助学生将美术知识运用到戏剧课程中。本文探讨了“微剧场中包含什么内容,怎样制作微剧场”的问题,包括“微剧场”的内容选择与制作两方面的内容,希望能为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马艺菲.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172173.
[2]李金桂.小學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的创新思路[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172173.
[3]周仙.关于小学美术课堂色彩教学的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164165.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