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政广
摘 要: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中体育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实践性,但是体育课的课程教学,并不单单是学生进行肢体训练的过程,也离不开学生的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所以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探讨改进教学方式,在引导学生领略体育精神的同时,还能积极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从而高质量地完成体育的各项课程教学任务。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实践;男女分班;分组合作;游戏教学
凡是课程教学都有教材,教材具有指导性、一致性,但是却忽略了学生本身的身体差异性,作为体育教师,在按照教材为学生授课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身心健康,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体育运动员,而是在教会学生体育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国家培养健康人才。所以,如何高效地进行初中体育教学实践是体育教师不断探讨的话题。
一、男女生分班式教学
初中体育课实行男女分班模式是一种最近一直备受体育教师推崇的新型教学模式,因为传统的男女一起上课的教学实践表明,制定一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运动量对于部分男生来说远远不够,但是对于部分女生来说就显得有些吃力,因此男女学生对体育课都不感兴趣。所以教师的教学模式也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根据尊重男女生身体特点的差异性,结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男女分班教学并设计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内容,不但有利于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根据男女生的身体特点展开不同的课程教学,以最终达到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和完成教学实践任务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那些可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体育项目时,男女混班的话,男生女生关于体育项目的选择就会大有不同,教师只能顾及双方的身体条件来选择一个折中的项目来进行教学,这不但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还降低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所以我会实行男女分班式教学,根据男女生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特点来制定课程内容,例如,男生上课时,我会展开学生“足球技巧”教学,在迎合男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运动量,让学生在通过打篮球来愉悦身心的同时还能够增强身体素质。在女生体育课上,我会选择一些“健美操”或者“跳绳”等体育运动,鉴于女生的身体相对较弱些,我会把对其动作的要求和运动量都稍微降低,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教学实践的运行。
二、分组合作与互学教学模式
体育运动本身就是双向甚至多边运动,有些项目甚至是一个人无法完成的,需要通过与其他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来取得成绩。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为学生进行分组,让组内成员互补互助,来提高团队的综合实力,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身心的综合发展。
例如,在教授“篮球课程”时,我会先为学生讲解关于篮球运动中各大主力的名称和主要作用,比如“小前锋”是要求能得分和以能远距离的得分为主要目的,以及其他四个篮球职位的介绍。在教授完这些理论知识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優势来进行分工合作,并在不断地训练的过程中增强组员之间的相互学习。这种分组合作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辅助指导,并为小组分配相对应的学习任务,最后进行小组之间的任务考核,并给出小组团队成绩,这样在培养学生体育知识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游戏教学方式
针对现在部分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基本情况,作为体育教师要依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把体育游戏引入到课堂中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游戏引入教学的核心是“寓教于乐”,在开展体育游戏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号召全员动起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开展体育游戏的同时穿插教授一些体育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习得知识,这种游戏教学模式无疑是一种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实践质量的新型教学模式。
例如,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这个教学实践任务,我会在平时的体育教学时,改变以往的组织学生“长跑慢跑”等枯燥无味的传统方式,或者要求学生对某一肢体动作进行反复机械的练习,这都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不利于体育的教学实践。所以我会花费心思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打雪仗”、“抢座位”等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的游戏,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强身健体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敏捷能力。
总之,在初中体育的教学课堂上,要充分给予学生以自主性,教师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出更好的教学实践模式,而不是体育教材的“知识搬运者”,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来设计课堂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在课堂教授的过程中,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通过在游戏中教授体育知识的方式引起学生的体育兴趣,并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从而达到优质地完成体育教学实践任务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步坤.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实现途径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5(24).
[2]舒爱琼.浅析初中体育开放式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2015(04).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