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灿涛 戴水姣
我国基础外语教学费时低效已引起外语界的普遍认同,国内许多知名学者专家已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找出了许多原因,提出不少的应对措施和建议。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无可否认的基本事实:我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完全照搬欧美英语国家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而且外语教学“全盘西化”的趋势还在继续蔓延,教育权力部门及权威部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已引发各种各样的“后遗症”,应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高度重视,必须采取有效对策加以矫正。
我国学者在二语习得理论与实践中进行了有意的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的基础外语教学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外语教学的混乱;教学实践中我们重在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忽略语法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其普适性,忽略其差异性。此前很长时间,我国对英语教学方法研究较多,英语教学理论研究较少;二语习得理论引入我国后,二语习得理论和教学方案对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但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虽崇尚实证研究方法,但研究的内容主要是验证其理论假说,假说又较少针对实践问题,尤其是极少结合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问题;加之所有对二语习得假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作为本国语使用的各种策略上,而二语习得假说与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学适用性及兼容性研究相对滞后;我们长期盲目照搬二语习得理论来解决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问题,导致教学质量长期停滞不前,远远达不到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每个学段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
现在越来越多的外籍教师从事英语口语教学,这对优化英语教学环境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出现很多疏漏,对他们的要求明显低于对我们的教师要求:他们没有责任目标、没有科研任务、没有教案检查、甚至不用听课评课,等等。他们同样把母语是中文的中国学生当成母语是英语的本国学生来教。英美等国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大多是开放式、讨论式,课堂问答,师生互动是常态。但我国学生由于词汇量较小,口语能力较低,语言基本功较弱,根本达不到外语教学的理想程度和教学要求,课堂教学效益十分低下。笔者多年来曾去多校实地听课,发现许多外籍教师课堂教学组织松散、主观随意强,课堂教学容量少,一堂课讲几分钟,讲几个要点写几个单词后,就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自由讨论或操练,差不多下课时就叫每组代表进行表演或对话,由于大多是低年级开设口语课,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有限,分组活动大多是闲聊嬉戏中度过,这种课堂教学放羊式的松散管理其收效确是事倍功半,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
对外籍教师的管理不能仅停留于每周上满多少节课,达到多少工作量的层面上,应明确质量要求及责任目标;外籍教师的课最好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因为学生有较好的基础,这样学生大胆提问质疑就有可能,课堂互动和交流就有实效。
2010年以来遍及全国的各个层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成为引领全国外语教育改革的风向标,专家讲座大都是介绍国外及中国香港教师的一些训练方案,也分析国外的教学案例,但如何与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相结合仍然是一片空白;由于课程设置重复安排,在教师培训及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环节等方面,着重介绍与分析外语教学理论、教学流派、教学方法,给学员展示的观摩课也是单一的“交际课”模式,这正与当今中国屈指可数的外语期刊大量发表国外英语教学理论诸如“二语习得”的研究成果不谋而合;广大教师在不辨真伪优劣的情况下一味盲目跟风走,中国本土的行之有效的外语教学法如“16字教学法”(张思中教学法);“四位一体教学法”(包天仁);“外语立体化教学法”(张正东);“10字教学法”(章兼中)等相对来说介绍推及的力度明显不够,甚至根本无人问津;更没有邀请相关理论的创始人或相关研究人员现身说法,推广相关成功的教学经验;有些专家的讲座内容是早已见诸报端的理论成果,简单重复、机械模仿,仅是一时奏效,长时失效;使用的教材或语言材料大都是反映异国情调的生活方式和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和中国的国情学情(特别是占全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广大农村学校和农村学生)相距甚远。这种中小学英语教师国培研修项目耗资多、周期长、成本高、收效少,得不偿失,培训评估也只能是走走过场而已,难以真正起到教学引领和评价反拨的作用。
我们要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应明确外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应遵循以下具体策略。
“二语”和“外语”具有完全不同的本质属性:“外语”在国内母语的环境中主要通过课堂学得,学外语的目的多样:如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外国科技文献,参与外事往来、国际事务与文化交流等等。“二语”是本国的一门语言,有更多的环境支持;而外语缺少语言环境,外语学习主要取决于正规的教育或培训。人们在本国生活中大量使用“二语”,则完全可以在自然环境中非正式的习得。区别“二语”和“外语”的一个重要标尺则是环境因素,在美国,英语是全国统一的官方语言,但英语是外来移民的“二语”,由此可见,英语在中国应属“外语”范畴,而不是“二语”。我们在母语中文环境中进行的教学活动不是“二语习得”而是“外语学得”;虽说汉英两种语言表达的概念都是相同的,但汉语是一种音形义结合的象形文字,从语法结构来看动作隐含在修饰之中;而英语是音形义相结合的拼音文字,从语法角度看动作显露于修饰之中,两种语言系统在表达方式上确有很大区别;另外中国学生的汉语定势思维对英语学习有负迁移作用,这是无法否定的。
克拉申认为学语言知识只能培养监控能力,习得才能培养说外语的能力,这种观点显然背离逻辑、不合实际,因为二语和外语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语是在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而外语则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方式下进行的,有意识的学得和无意识的习得都是内化语言的两种途径,习得和学得主体和客体一致,语言认识过程相同,但外语学习者不具备二语习得者明确的学习动机;二者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不能混淆或偷换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英语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外语教学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不同的教学思想反映了对语言教学规律的不同认知,语言习得理论不能完全反映语言的内在规律和语言的教学规律;有意识的学得和无意识的习得都是内化语言的两种途径,它们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但应区分不同的学习者和学习环境;克拉申的“习得”或“学得”理论是在美国的教育环境中产生的,并不完全适合中国中文环境下中国学生学英语的客观条件;我们应该吸收“二语”与“外语”共同的理论观点,不能全盘照搬、盲目仿效,否则会适得其反,走入外语教学误区。
语言的习得主要是语言的语法体系的习得,“语言技巧的习得包含的不是单词、句子的简单记忆,而是语法规则的习得”。传授英语语言知识、语法知识是培养英语语言技能的前提和基础,二者要双管齐下、不可偏废;中小学每个学段、每个年级之间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要从宏观上规划好、把握好,不可出现知识断层或重叠,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我们应正确把握“二语习得”与“外语学得”理论的适用性原则,尽量使用英语,但不排斥汉语,不减少英汉翻译练习,不轻视汉语的辅助作用,不能盲目地用“二语习得”理论来指导“外语学得”的教学实践;根据我国国情学情坚持以学得为主,习得为辅的教学观,创造“习得”条件,提高“学得”效益;通过语言学得——习得的机制及教学模式的分析,掌握克拉申的习得论在母语与外语学习中的差异性与兼容性,以期对基础外语教学多维教学理论提供教法参照和积累成功经验。
我们应一分为二地看到“二语习得理论”合理性和局限性,既关注语言知识的教学,又注重让学习者参与语言交际实践,体验语言运用的过程,促进学习者外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既要看到中英文化的趋异性,又要看到中英文化的趋同性;既要防止母语的干扰,又要充分发挥母语文化的辅助作用,加速学习者外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由于全国各级公开示范课的影响,“交际法”的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外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把语言习得理论作为实施课堂教学的唯一指导思想。从语言形式与意义功能相融合的角度看,二语习得理论与交际教学法观点在一定意义上是一致的,因为交际教学法的核心也是强调语言的形式和功能结合,排斥语言讲解和汉语翻译。教师无法用英语解释清楚很多语言现象、语法规则以及抽象概念,没有母语的参与,学生也无法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无法消化语言材料,更不可能参与语言实践。
二语习得理论与我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存在巨大差异性,中文环境下中小学英语教学也具有极大的特殊性,这是因为外语教学不具备大量丰富的、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外语学习者不具备第二语言学习者明确的归附型学习动机;习得和学得主体的一致性、客体的一致性和语言认知过程存在共同性和兼容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忽略学生的主体角色和主动行为,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和交际情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教材所蕴含的语言信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眼耳手口协同活动,积极参与,大胆讨论,彼此合作,在真实情景中参与英语学习的全过程,学生通过有情景的“习得”逐渐领悟语言知识;教师适度讲解语言知识和分析句子结构有利于学生感知和理解语言材料,学生最终通过有计划的“学得”真正掌握语言技能;外语课堂“习得”和“学得”两种模式紧密结合、综合运用,课堂教学效益一定会有大幅度提高。
我国基础外语教学质量要走出低谷,我们必须解决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不符,教学指导与教学实际脱节;盲目照抄照搬西方外语教学理论的现象。提倡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整合众多教学流派,结合我国的国情学情,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学习阶段,有计划、有重点、系统地教学语言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力争中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只有正确掌握“二语”与“外语”的本质差异;辩证运用“习得”与“学得”的教学方法;创建“二语习得”和“外语学得”的课堂模式,我国基础外语教育才能跟上新时代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