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伟
学生在学习动作技术过程中,都是从一个不会到会的过程,并且从学会并掌握到在实际比赛中、生活中,学以运用,活学活用。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自己学会了动作技术,而是还学会了动作技术的学练方法,更是能够运用这些方法,科学合理地举一反三,自己能够自觉地去自主性学习,真正达到会学的最高目标,凭着自己的学习欲望,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灵活运用所学动作技术,去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多次的反复练习,不断巩固已经学会的,逐渐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动作技术,从动作的泛化分化逐渐走向自动化,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定量累积的基础之上。俗话说量变发生质变,厚积方能薄发,一切动作技术的形成及固定都是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方能达到和标准动作相近的规范动作,并能在生活和比赛中熟练运用。如:在学习乒乓球正手攻球动作过程中,在动作的最开始阶段击固定球球无法上台,此时需要让学生练徒手挥拍动作,让学生对动作的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动作分为引拍和挥拍,引拍拍面前倾,大小臂夹角大约90度,挥拍时转腰收小臂至左眉毛正前方,每节课的课前都要做诸如此类的挥拍动作,久而久之学生的动作才能上台,这都是积累的力量,上台后学生逐渐重拾信心,教学效果明显上升。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明确目标,制定的目标需可观测、可测量,要明确,切忌大而空的目标,想要面面俱到到后来反而很难抓住重点。如:四年级在教授小篮球原地运球单元时,在最开始的第一节课,我强调重点是掌心空出,五指张开,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便会反复的强调重点,通过抛接球上下接住球让学生体会手指触球,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掌心是否空出,最后学生对比动作掌握率较高,这一切都得益于我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因此,教师在教授一项技术时,一定要明确理解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动作技术的完成会逐渐接近并达到标准动作技术。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运动环境下完成的,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掌握,并能快速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如以小篮球原地运球为例,学生若只是一味地进行原地运球,动作难免单一枯燥,此时可以做互换球运球的练习,遵循球不动人动或球动人不动的原则,让学生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尝试运球,改变运球的环境,这样的练习方法富有挑战性,深得学生喜爱。再如在原地运球练习到一定阶段可以让学生尝试行进间运球,此时提示运球的部位,拍球的后上方,给予球向前的动力,这样从原地运球到走动中运球的改变,一方面可以增加运球的挑战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学生的运球技能在运球中无形中上升。
学生在学会并掌握动作技术后,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继续复习,强化,并能在已有的知识、技术、技能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达到真正掌握。如:在学习站立式起跑的过程中,在学生将技能掌握到一定阶段之后,教师便可以改变运动技术的环境,可以由一人跑变成两到多人的合作跑,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再如:原先只是单纯的跑,后面可以携带球、棒等器械进行快速跑,这样增加负重有助于学生体能的增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各种小动物跑,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童趣,让学生拥有一个开心的学习环境,这样的练习形式非常适用于中低年级。
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需要建立在其对技术掌握到一定阶段,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和比赛中去。如:学生在学习800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知道“极点”、“第二次呼吸”等专业知识,教会学生知道不同的运动负荷对于学生的刺激不同,怎样的心率对于学生最有效。之后教师就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利用休息的时间进行课外锻炼,将课上所学及时的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去,甚至可以将所学交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锻炼手段。再如:快速跑在追赶公交车中也是一个很好的运用,跑的速度快,当遇到即将出发时更容易追到公交车,可以为生活提供很多便利。这样的反复运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科价值。
学生运用的场景有些时候离不开教师的创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一切契机开展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的平台。如:在学生教授学生行进间运球时,在学习的后半阶段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打比赛,让学生将所学的运球知识运用在实际的比赛中去,并凸显运球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将运球与其他的传球及运球上篮等技术相结合,告知学生最终目的是什么。这样的组织形式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由技术转向战术,同时活跃课堂氛围,教学质量也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总之,教师一定要把握学情,熟知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合理有效地采用新颖多样的学练方法,促使学生的学习从量变发生质量,从而真正从“学会”达到“会学”的最高目标,能够自觉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让体育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更好的适应环境,成为未来社会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