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冬冬
【摘 要】 回顾作文教学历程,反思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远离作文教学初衷导致的迷茫、拔高作文教学的目标、对积累不能坚持”等问题,提倡回到作文教学的源头,从名家前辈那里汲取活水,重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明确学段作文教学目标,多发现闪光点。
【关键词】 作文教学;明确目标;批改和评价
从事作文教学有几年了,也听过不少“花样繁多”的作文公开课,但对怎样教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怎样才能让学生不烦恼写作文,还是有些疑惑,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写不出鲜明生动的作文,就源于没有活水流动在心里,所以,我们要回到作文教学的源头,汲取活水,使作文教学重新活起来。
一、忘却作文教学的初衷,观念错位
教育家叶圣陶说:“为什么要作文?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简单点,作文就是表达自己心里的情感、想法。想要表达的欲望强烈,自然是肯下功夫在表达技术上的。”
现在,小学每周有两节作文课,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安排,作文题目大多是定好的,虽说习作主题似乎很贴合小学生的生活,给予的素材也有可供学生选择的余地,但这种“硬试”的作文,很难说就切合学生内心的“积蓄”,四年级下册有一次作文“游某个地方”,有个学生咬笔杆咬了半天,我问他为什么不写,他说:“老师,我除了老家,就是现在的家,没有出去玩过,我不知道写哪里。”我们学校属于外来务工子女较多的学校,家长整天忙碌,很少有时间带孩子出去旅游,而学校安排的旅游,学生都聚集在好玩、好吃,放飞心情上,没有对周边的景色认真仔细地观察,所以部分学生都是在苦思冥想,咬笔杆,甚是“难为情”。没有积蓄,教师口干舌燥、旁征博引了半天怎样写作文,结构怎样安排,开头结尾示例等等,學生在这两节课上还是没有太多要“做”文的感动。作文课上很少诞生一气呵成的好文章。仅仅靠两节作文课上教师煞费心思的讲解,就想写好作文也是不可能的。那写作教学应当从哪里抓起呢?
教师在平时的活动中,就应该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多教学生观察的方法。此外,教师应改变传统阅读教学就是阅读教学的观念,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的理念备课教学,多注意指导阅读,引导学生逐课逐课地体会,作者怎样用心思,怎样有条理地表达出中心思想,他们就仿佛跟作者一块儿想过、考虑过,到他们自己作文时,所谓熟门熟路,也比较容易抓住中心思想了。
二、拔高作文教学目标,师生受挫
教育家于永正说:“其实,小学生作文只是一种练习——练习用笔说话。”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对于孩子,有几分品德、知识、情感,就说几分话,写几分文。”这些名家的告诫都提醒我们:对小学生作文,要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拔高作文要求会让教师和学生都陷入痛苦的旋涡中。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各个学段的习作要求,教中段的教师倘若期望学生主动积累素材,语言表达文采绚烂,内容具体生动,岂不要失望吗?例如,写想象作文,四年级有一次习作—《我的奇思妙想》,学生写时很开心,很兴奋,因为他们喜欢想象。很多学生写了自己想发明的东西,但在批改时,我觉得写得很不好,因为我希望他们写清楚运用了什么原理,神奇的东西是怎样工作的。所以我对这次习作感到很失望,学生听了我的评价,一下子变得垂头丧气。试想:四年级学生能懂得多少高科技呢?怎么能说清楚高科技的原理呢,就是高年级学生也未必能做到。这是忽视学生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拔高习作要求的一次“教训”。
三、修改和评价上:目标不明,缺少示范和鼓励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中段——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高段——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即从三、四年级开始,学生就开始学习修改自己的作文,只要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即可。五、六年级能全篇修改。修改作文是课程标准要求的,所以教师应教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慢慢具备修改的能力,目的是尽可能做到充分地、确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在修改上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要求过高,甚至希望学生改过后,作文没有问题存在,忽略学段目标,故而导致对学生批评较多。修改时,学生一般会看,很少出声读,看往往不容易发现问题,思想容易跑路。对初学修改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多示范修改;对高段学生,教师要明确交流评价步骤,传授修改方法。分段实施,循序渐进,共同参与。批改作文上,教师存在的问题是:关注问题多于关注学生的闪光点,批评和意见多于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重视讲写作技巧,不注重作文批改和评讲;拿一把尺子量所有学生,学生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和兴趣。
在作文教学上,引用卡夫卡的话:“通向同仁的路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各位名家前辈的经验就像一束光,照亮我教学中的迷茫和困惑。向前走,不忘出发的初衷,边走边学习,为作文教学注入活水。”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夏丏尊.我怎样教语文[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
[2]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M].教学科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