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的设计与思考

2020-11-06 03:13李晓静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情境教学法教学设计

李晓静

[摘   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课程的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围绕议题进行活动型教学设计。文章以《影响价格的因素》为例,通过议题式教学与情境教学的比较,对议题式教学的设计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情境教学法;教学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8-0050-02

议题式教学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面简称新课标)所倡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提到议题式教学,很多教师的第一反应就是情境教学。情境教学主线清晰,陶冶功能和启迪功能明显,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在以往的教学中成为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但笔者认为,议题式教学和情境教学是有很大区别的。笔者以《影响价格的因素》为例,通过议题式教学与情境教学的比较,对转变教学方式、落实议题式教学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一、以情境为线转向以议题为线

在情境教学模式下,教师会依据课标的要求,在全面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围绕一个主题,创设几个具有连贯性的、环环相扣的情境,然后师生以情境为载体,解决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这样的模式下,主题情境是贯穿教学的主线。以《影响价格的因素》为例,按照情境教学的模式,教师往往会设计如下的情境:某人去商场购物,发现商品A的价格好像与前段时间不同了,为什么?商品A的价格再怎么变,也不会比商品B的高或低,为什么?总结A、B两件商品的价格变化,能得出什么规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情境是整个教学设计的主线。

议题式教学有何不同呢?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也需要设置情境,通过情境展开议题的讨论,但情境不再是主线。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围绕议题展开活动设计,活动设计应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线索,统筹议题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并进行序列化处理。何为清晰的线索?议题(或者说是问题)必须是可争议、可商议、可评议、可建议的。那何为序列化处理?就是要求议题的设置必须坚持整体构建、有序衔接、依次递进的思路,充分考虑课程的垂直组织和水平组织。基于此,笔者认为,议题式教学是在统筹教材内容、社会资源、学生现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个中心议题,再围绕这个中心议题,延伸出一个个环环相扣又环环相生的子议题,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些子议题的分析、思考、讨论而突破中心议题,实现教学目标。《影响价格的因素》一框虽分为两目,但笔者认为可分为三大板块: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其内容虽多,但都围绕商品价格这一核心。于是,笔者以某笔记本电脑为例,设计了“商品的价格是如何形成的?”这个中心议题,再分解成三个子议题:(1)该笔记本电脑的最终成交价格是多少?说一说你的定价理由。(2)你的定价理由中,哪个(些)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为什么?(3)你能预测一下这款笔记本电脑未来一年的价格走势吗?请用图表示。由子议题构成的问题链成为教学设计的整体逻辑线索,学生在对子议题的分析、讨论、突破中形成了整体知识框架。

二、以知识为核心转向以素养为核心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深入推进的新阶段,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被认为是课程改革新阶段的破题之举。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由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要素构成。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教师要引导学生步入开放的、辨析式的学习路径,使学生亲历自主辨识、分析的过程,从而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这种学习路径和过程应不同于以往的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往往是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师设置的主题情境要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内容,要借助情境的设置突出和落实知识,尤其要强化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理清易错易混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分析、理解、掌握清晰的知识脉络,构建明晰的知识框架,从而实现对教材内容的了如指掌。

議题式教学中的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这就表明,议题式教学中议题的设计既要基于思想政治的学科知识,又要高于学科知识;既要通过对议题的讨论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又要让讨论体现学科价值,从而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议题式教学的实践,应使学生在学中、议中、辨中形成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要求在议题式教学设计时要了解学生对议题的认识状况和原有经验,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笔者在进行《影响价格的因素》的教学设计时选用了笔记本电脑这一商品主要是因为它离学生生活比较接近,特别是男生对这一电子产品比较熟悉,这样教学的开展就会相对顺利。当然,为了使所有的学生能在自我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评议,笔者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必要的参考信息。比如在进行第一个子议题的讨论时,笔者展示了以下信息:该笔记本电脑上市后消费者关注度的变化情况;相似配置其他品牌笔记本电脑的参考报价;笔记本电脑售价主要包括的三个部分……这样,在进行议题的讨论、分析后,学生就能从成本、配置、技术、服务、质量、关注度、营销手段、同类竞争、消费心理等方面说明自己的定价理由。最后,学生展示的成交价格与笔者的购买价格极其接近。学生在议题式教学中提升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科学精神。

新课标要求在议题式教学设计时要了解议题的实践价值,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中的各种现实问题。不管是怎样的议题,议题式教学的核心应该是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笔者设计的第三个子议题是本框的重点、难点,也是本框的总结,其本身的理论性很强,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较少涉猎,因此在理解和掌握上是很有难度的。笔者通过让学生画一画笔记本电脑未来一年的价格走势图,既让学生在作画中回顾、应用了已有知识(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也让学生在相互比较学习中自己总结出了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更是让学生掌握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为更好地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利用这一规律提供了理论前提,当然也有利于培育学生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以及公共参与素养。

三、从教师的单向反思转向师生双向反思

反思,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教师通过不断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进行反思,可以在自我调整和自我建构的过程中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不管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反思都是教学成长道路上必需的,但我们强调的教学反思往往更多的是教师的单向反思。情境教学实践后,教师的教学反思往往是:情境的设计是否合理;能否与课程知识进行完美对接;能否体现主题,实现教学目标……这样的反思更多的是一种教的反思,那学生的学呢?不需要反思吗?

议题式教学是围绕议题展开的,要让议题既具备知识性、学科性,又具备开放性、思辨性,在议题的设计时就需要教师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找准议题和知识点之间的结合点,这无疑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会根据情境的设置和课本的知识去揣摩教师的意图,但当面对可争议、可商议、可评议、可建议的议题时,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才能摆脱低层次的知识接受,上升到高层次的知识碰撞。因此,议题式教学需要师生的双向反思,在师生双方的思维激荡中提升教师教的能力和学生学的能力。

笔者在教授《影响价格的因素》时,议题的开展、问题的层层深入顺畅而自然,学生的参与和表现也可圈可点。但在课后的教学评价中,学生在遇到“商品价格是市场形成的”这一观点时却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这不得不引起笔者的思考。笔者虽然设计了“商品价格是如何形成的”这个中心议题,但由于本框内容和课堂时间的限制,在三个子议题的讨论分析后并没有引导学生得出这个重要的结论,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而学生通过三个议题的讨论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市场对价格形成的作用,但由于深度学习能力和市场经济活动参与度的不足,使之无法得出这一结论。所以,开展议题式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仅要在课堂中进行,还要在课后的教学评价中进行,更要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只有这样,围绕议题的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才能得以有效开展,师生才能在双向的反思中形成和提升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议题式教学,相比情境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師设计的议题是否可操作、可把控?围绕议题展开的活动是否富有成效?这无疑是对教师议题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的考验。另一方面,学生是否愿意参与?能否顺利参与?这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查。只有师生双方的能力都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开展议题式教学,推进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真正落实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李勤.议题设计的“六原则”[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10):38-41.

[3]  胡惠闵,王建军.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  费金娟.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教学初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4):17-18.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议题式教学情境教学法教学设计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