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兰兰
[摘 要]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教材《环境保护》为例,分析2003年版与2017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的变化,提出教学实施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标;比较;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8-0086-03
一、研究背景
课标改革的原则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坚持科学论证,坚持继承发展。课标改革的标准是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更新教学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增强指导性。课标在教学实践中接受检验,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把握课标的基础上,根据课标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大城市病”问题的逐渐突出,各种极端天气现象的报道,地理作为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的学科,地理教育及教研工作者对上述问题的探索义不容辞,此外,还要深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从新旧课标的对比出发,对当前的环境教育工作进行理性思考。在国内课程改革的热潮下,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于2018年出版,本文将尝试以选修教材《环境保护》为例进行新旧课标的对比,为深化课程改革提出建议,为解读课标内涵提供思路,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二、范围界定
本文涉及的“课程标准”为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2003年版课标)和2018年投入使用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本文涉及的“人教版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2007年1月第2版)。“环境保护”在2003年版课标中作为选修6出现,而在2017年版课标中作为选修4出现。
三、两版课程标准的对比
(一)主题不同
2003年版课标将“环境保护”模块主要分为5个部分18项主要内容,2017年版课标将“环境保护”模块缩减为4个主题12项主要内容。从主题上来看,2017年版和2003年版课标相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继承性,提出了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提升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地理课程,尤其提出要侧重主题教育,将地理知识放入真实情境中,使地理学科生活化,将环境保护的主体变为学生,增强学生对环境过程的理解,实现课程目标。
(二)课程目标不同
2003年版课标提出高中地理课程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逐渐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017年版课标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环境观念,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落实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环境现状、理解环境过程、掌握环境保护的方法。2017年版课标较2003年版而言具备如下特征:
1.更符合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要求
课程目标由三维目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转变,在三维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通过對整体的环境问题和环境过程的了解,让学生正确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环境问题,我们要更加清楚人地协调的重要性,培养人地协调观,解决人地关系问题,共建和谐地球。
2.主题教育明显增强
在2017年版课标中,主题教育更加明显,围绕着具体地理事物现象规律展开,符合高中地理课标修订的问题导向,以真实的情境为依托,对主题中学生要实现的目标给予充分的说明,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明确教学方向,又有较大的创新空间,增加教学的灵活度,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广度方面有所收缩:2003年版课标中既有环境问题也有生态问题,导致课程内容较多,课时数量不足,从而影响课堂效果;2017年版课标将内容具体划定为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广度在缩小,深度在加大。例如对水资源的检测、土壤污染的修复涉及跨学科的视角,要求学生进行综合思考。
3.强化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2017年版课标注重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1)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包括收集信息的能力、发现信息的能力和开展问题导向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创意。(3)培养学生实施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包括实施活动、体验与反思。落实实践活动需要教师示范讲解,帮助学生提升操作能力。体验有助于理解课本知识,反思有利于调整策略,最终提升地理实践能力。强调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帮助学生认识环境现状及问题成因,掌握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实施建议”的比较
2003年版课标中,实施建议是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组成的。
2017年版课标中,实施建议由教学与评价建议、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组成。本文主要讨论教学与评价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两个版本课标的教学建议中均提到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应结合具体教材,明确教学方向,提高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在2017年版课标中,对《环境保护》选修教材的“内容要求4.4”要求学生学会水质采样方法及方案设计。实施过程分为以下步骤:明确主题、确定目标、设计实验、实际操作。教师应教会学生水质检测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要让学生明确检测内容并将检测结果书面化。“内容要求4.10”要求学生能解释土壤污染的形成机理,说明常见的土壤污染类型。针对土壤污染的机理,教师要从污染物、污染过程、污染特点等方面讲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演示,帮助学生了解污染过程,以实现从源头治理。
(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分为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是对学生学习现状和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评估。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推动课堂教学。2003年版课标中的教学评价以学科知识和方法、技能为主,缺乏与学生思维的关联性。为了实现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发展,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表现的评价。教师应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自己搜集资料、主动分析和思考,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体现“立德树人”的理念。
五、结论
2017年版课标颁布没几年,依据新课标编写的教材尚未完全颁布,笔者结合实习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比新旧课标的要求,提出一些教学建议:首先要处理好新旧课标相承接的关系,在旧课标基础上把握新课标的变化;第二,明确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的相互补充,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第三,处理好地理知识教学与活动课的平衡,以活动为依托,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理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课标的理解和思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将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认识,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认识环境状况,理解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 参 考 文 献 ]
[1] 吴捷,汪涛.从“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的转型升级:以“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9):74-80.
[2] 董雪圆. 中美初中地理教材环境教育比较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3] 段芋竹.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
[4] 司雪琴. 新旧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5] 陈盼.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道德教育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6.
[6] 曹勇. 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教材比较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