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的培养策略

2020-11-06 03:13姚姝伊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区域地理综合思维

姚姝伊

[摘   要]区域地理具有综合性,教师应注重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综合思维中的“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在区域地理教学中体现明显。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厘清地理要素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要素综合”思维;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利用“时空尺度”思想培养学生的“时空综合”思维。

[关键词]综合思维;区域地理;要素综合;时空综合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8-0093-02

“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其中,在属性上,综合思维属于一种思维方式和能力。“综合”强调的是在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时所遵循的基本观点,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观察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地理要素的變化和发展。

目前,综合思维的内容被概括成以下三个维度: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三者既有差异,又彼此联系。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策略有很多,但是如何增强培养综合思维的针对性呢?下面笔者尝试从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综合思维的“要素综合”和“时空综合”以及具体培养策略两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一、“要素综合”及其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体现

区域地理是区域内各地理要素的集合,各要素相互关联,综合作用,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区域系统[2]。要对这一系统进行研究,必须要对构成这一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区域地理要素在内容上,可以基本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自然地理要素,主要包括地理区位、地形地势、气候条件、资源能源等;第二部分是人文地理要素,主要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以及交通条件等。这些要素对区域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又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变化的?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教师需要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各种地理要素进行认识、解释和概括,而对这些地理要素进行认识、解释和概括的过程本身就是培养综合思维尤其是“要素综合”思维的过程。

在教学具体某个区域时,离不开对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前根据区域地理教学原则和地理课程标准作好准备,使自己的教学有总体的逻辑框架,结构要清晰,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订好后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重点要从能够体现地理要素对区域地理特征形成、区域差异比较、区域联系产生影响的角度进行设计。

二、“时空综合”及其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体现

“时空综合”对应的是地理学研究的动态性特点,要求学生学会用动态、发展、联系的眼光看待地理问题。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分析区域地理要素的发展变化、对区域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都需要引导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展开思考。从时间的角度强调的是对某一区域不同时期的地理要素进行分析,而从空间的角度则需要将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化发展的差异与联系。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全球人口增长为例,通过对图表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全球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变化,并且还可以分析出人口数量多、增长速度快的地区。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注重时间上的动态分析和把握,更要注重空间上的研究及利用。因此,“时空综合”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地理的区域性与综合性特征。同时,这种方法也可用在某个区域的农业区位选择、城市化进程、工业地域联系发展等教学内容上。

三、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培养综合思维的具体策略

(一)厘清地理要素间的关系,培养“要素综合”思维

在区域地理教学中首先需要厘清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关系。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包括地表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它们相互影响和制约,使地理环境具有了复杂的地理区域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各种生物、土壤等要素构成,而这些地理要素通过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作用等循环过程,进行着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从而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见图1)。

自然地理要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气候,气候类型又由气温和降水决定,气温和降水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研究某个区域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就必须要考虑到这个区域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貌、大气环流、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洋流等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只对区域自然地理要素进行分析不能满足区域地理教学对学生综合思维培养的目的,因此,区域地理教学还要关注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的关系。人文地理要素主要由社会经济、政治、交通、居住、科技和旅游所构成,区域中的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自然地理环境为人类进行社会活动创造了条件。因此,区域的资源与生态环境会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有着无法分割的关联,并共同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影响。例如,在讲人教版“荒漠化的防治”这一课时,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就是“干旱”,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和查阅到的西北地区的相关资料,通过分析资料中的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干旱的气候、平坦的地形、疏松的土壤等)以及各种人文地理要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来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出“干旱”这一突出的地理特征,从而完成“分析—综合”的过程(见图2)。这种思维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也能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获取、加工、储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尤其是对地理要素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二)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利用“时空尺度”思想培养“时空综合”思维

在区域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多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综合把握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在讲授区域地理中的具体模块,例如农业、工业的区位选择,湿地、森林地区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流域的治理与开发,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时,要引导学生从时间空间变化的角度去理解地理事象的发展变化过程,从而研究解决地理实际问题,例如分析珠江三角洲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移入地变成产业移出地的变迁过程,以此引导学生理解区域发展对产业转移的影响,利用时空尺度思想使学生切实把握区域发展变化的规律,学会运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解决具体问题,并提出合理措施。

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离不开具体的教学情境。区域地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征,其中包含许多知识概念,在教学资源、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案例。因此,教师在进行区域地理教学时,要特别注重主动地去开发教学资源,合理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创设的情境中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学习,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升华。下面结合问题情境教学法举例谈一谈如何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时空综合”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农业地域类型时,在带领学生学习了自然区位因素之后,教师提问:为什么相同纬度的地区却发展了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我国东部地区发展了季风水田农业,而欧洲西部地中海地区却形成了乳畜业,为什么这个地区形成了这种农业地域类型,而另一个区域却形成了另一种农业地域类型?这正是“时空综合”方面要求学生重点把握的内容。教师要把问题的分析思路教给学生。这些引人思考的问题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思维处在活跃的状态。教师可以适时进行启发和诱导,让学生利用所学解决问题,从而在思考、总结和表达中形成地理综合思维。区域地理的教学十分有利于学生“时空综合”思维的培养。在区域地理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符合学生认知能力,更应该体现地理学科的规律和原理。

四、结论

综合思维的培养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梳理和总结区域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的培养策略,为教师选择综合思维培养路径提供参考,以期打破高中地理教学只强调知识记忆而忽视核心素养培养的局面,提高教师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   参   考   文   献   ]

[1]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2]  李淑春.基于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地理教学策略:以中学区域地理教学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0):18-20.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区域地理综合思维
漫溯学生思维之湖,科学导航促思启智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科素养
区域地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以整体思维统筹卓越法律人才本科教育
分析高中区域地理学习的盲点及策略
环视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政治之新视角
突破区域地理软肋,提升高考复习动能
区域定位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方法探讨
基于学习过程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调查与分析
借助GIS辅助手段的区域地理教学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