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尧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79、80页。
【教学过程】
环节一:提升经验,让学生真正理解角的大小是什么
学生虽然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角,也借助直观演示,体会了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但那时对角的认识是感性的、直观的,学生对抽象出来的角的大小的表象还是模糊的。如,当教师让学生上黑板指角时,学生指的是一个点或一个面。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延长一个角的两边这个角会变大,而当两个角放在一起比较时,学生则会直观看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是因为,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仅是关注角的两条边,没有把角第三要素——顶点,考虑进去。因此,前面教学有必要提升学生对角的“三要素”的认知。学生知道了角的大小指的是什么,在量角时自然会体会到角的顶点与量角器中心点重合,角的一条边与0度刻度线重合,再看角的另一条边刻度线的指向的合理性。
【片断1】
师:(出示)请说说这个角的组成。
生:顶点、两条边。
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角的两边叉开距离、角度。
师:(相机延长上面角的两条边)角的大小改变了吗?
师生交流,明确刚才学生指角的大小,虽然指的部位不一样,但通过反向延长两条边,它们都相交到原来的顶点上。因此,角的大小是由两条边之间的角度决定的,与两条边长短无关。
师:如果要测量这个角的大小,你准备用什么测量工具?你知道测量角的大小用什么单位吗?
生:用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是度。
环节二:知其然,让学生知道量角器上刻度和角很“像”
我们常听到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测量长度我们用直尺。测量角的大小,你知道用什么工具吗?”学生几乎异口同声说:“用量角器”,当教师再次追问“为什么要用量角器?”时,学生回答是类似于“老师让我们带量角器了”“量角器就是用来量角的”等非本质上的应答,而很少回答出教师的预设:“量角器上有角”。因此,有必要增加解读量角器之所以能量角,是因为其构造的合理性的环节。通过量角器结构的解读,加上学生自身的认知经验。测量角度的大小,就要选用和角有相同属性的测量工具,量角器具备这样的属性吗?通过师生解读量角器,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片断2】
师:我们在测量长度时,选用的测量工具是直尺;测量面积时,是用一个个小正方形来拼摆,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直尺上有刻度。
生:面积是长和宽组成的,正方形长和宽一样,便于拼摆和数。
师生交流达成共识:测量工具的选择要和要测量的物体有相同的属性,也就是说它们长得要像。如直尺上有长度,这些长度由一个个小线段组成,而且它们都有刻度;面积由长和宽两组对边组成,因而,要选用有两条对边组成的平面图形作为测量工具,而正方形拼摆起来最方便。
师:那量角器上,有长得和角相同的东西吗?
生:量角器上有刻度,还有许多线。
生:这些线都相交在一个点。
教师引导:这些线和这个点是否组成了一个个小角呢?你能找出几个小角来吗?每个小角的顶点在哪里?
生:每两条线和这个O点都组成一个角。这个O点就是角的顶点,两条线就是这个角的两条边。
师:现在你觉得为什么可以用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大小了吗?
生:因为量角器上有小角,就像直尺上有许多1厘米、1毫米一样,量起来很方便。
师生交流:测量长度我们一般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而且1米、1厘米都有各自的长度标准。那测量角的单位“度”这个1度有多大?
(出示1度角的形成过程)
师生交流,明确量角器上有180个这样的1度角。
让学生在纸质的量角器上,描出15度的角,看谁的方法多。
交流展示,突出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种,从“内0刻度”线开始的。第二种,从“外0刻度”线开始的。第三种,从量角器中间任意两条刻度线开始的。
师:这三种方法,为什么都描出了15度的角?
生:因为,它们都包含了15个1度角。
师:观察上面纸质的量角器,你知道量角器上为什么要标两个0度刻度线吗?
师生交流发现,左边角开口向左,用左(外)刻度线比较方便,右边角开口向右,用右(内)刻度线比较方便。
小结:有了内外刻度线,更便于我们测量不同开口方向的角。
师:在用量角器量角时,你觉得用角的哪条边作为起始刻度边(线)呢?
生:根据角的位置,任意一条边都可以作为起始边(线)。
生:只要角的两条边,在量角器半圆内都可以。
环节三:打通联系,让学生理解角的度量的本质
学生之所以用不好量角器,主要原因是量角器上有两个0度刻度线。学生需要选择用哪个0度刻度线,同时还要考虑角的哪条边与0度刻度线重合,以及角的顶点要与量角器中心点重合。这一连贯的技术层面上的要求,需要学生既要用心观察又要用心思考,这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完全可以避开“内外0度刻度线”的使用上的要求,从度量的本质——要测量的角包含几个1度角来考虑,突出只要把要测量角的两条边与量角器上任意两个刻度线重合即可,这就与学生对角的大小——角的两条边叉开距离的认知经验相吻合了。同时,学生的经验也告诉他:测量长度可以把物体的起点对着刻度尺上的0点,然后看另一端指向哪个刻度,直接读出即可,也可把要测量物体的起点对着刻度尺上任何一个点,然后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这样,就沟通了量线段与量角的经验之间的本质联系——不管以哪个点(刻度线)为基准,只要看要测量的线段(角的两边)之间包含几个单位长(1度角)即可。
【片断3】
师:请量出∠1的度数,并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展示不同学生度量的方法。
用OA边作开始边,如下图1和图2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对准右刻度线,读出角的度数为60度(如图1)。
图1
图2
第二种是用OA边当开始边,对准量角器中间任意一条刻度线(如图2)如对准40度刻度线,OB边指向100度,因此∠1度数为100度-40度=60度。
用OB边作开始边,如下图3、图4两种基本方法。
图3
图4
师:为什么不同量法都能量出∠1的度数呢?
生:因为,虽然方法不同,但∠1的两条边都分别指向了量角器上不同的刻度线。
生:∠1包含了量角器上60个1度角。如,60度减去0度是60度;80度减去20度也等于60度。
生:量角与用哪条刻度线无关,只要是选择同一圈刻度线就行。
生:不管用角的哪条边作开始边,角的两条边之间的角度并没有改变。
师:你能量出∠2和∠3的度数吗?(如下图)
教师巡视予以指导,反馈展示时,突出生成性资源和在摆量角器上有问题的学生,并请这些学生说出自己的问题,来答疑、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