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信息化视角下的聋生生态课堂构建

2020-10-21 03:50李怀彬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聋生教育信息化

摘 要:随着“互联网+”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技术深度融合,为特殊教育学校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积极构建符合聋生实际需求的生态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笔者结合聋生特征和教育信息化的优势,从生态课堂的基本蕴含、构建缘由、构建方法和成效分析等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聋生生态课堂的构建为进一步提高聋生课堂的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聋生 生态课堂 构建

一、聋生生态课堂基本蕴含

聋生生态课堂是一种基于特殊教育学规律,运用教育生态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融入信息化教育理念,突出交流、学习的无障碍特点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并不否定传统课堂,而是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生态课堂本质特征包括关联性、全面性、发展性和无障碍性。关联性是指运用科学的教学规律将影响课堂教学的各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信息交流的多维度、多角度;全面性是在实施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内容与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进行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即在专业技能课堂中注重德育、文化以及其他专业知识的渗透;发展性是指生态课堂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能力;无障碍性,是指利用信息化教育手段,倾力打造无障碍的知识传播和无障碍信息交流渠道,拓宽聋生学习视野,打破传统特殊教育的局限性。

二、聋生生态课堂的构建缘由

1.聋生功能性补偿的需要

人类社会的交往离不开语言。聋人因受生理障碍影响,无法通过听觉系统捕获信息,仅依靠视觉获取信息,所以这就有了传统意义的“手语”,即手势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数据呈爆发趋势,新的词汇不断涌入日常生活中,手语的局限性也就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在现代职业教育领域,运用手语作为交流载体的传统课堂已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的需求,教师与学生往往会出现十分尴尬的局面。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教师或教育参与者就必须深化教学改革,运用现代化技术来弥补聋生的生理功能缺陷,实施补偿性教育。

2.聋生个性化教育实施的需要

教育资源发展的不协调、不均衡、不充分,聋儿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差异性较大,相当一部分聋儿因受康复治疗、心理障碍等诸多因素影响,没有真正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长期赋闲在家,学生在进入中等职业教育初期,存在个性差异性较大的现象。就样本学校而言,在2017年至2019年所招收的新生中约有40%以上聋生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任务。

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要实施符合聋生特点的个性化教学。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积极构建适合聋生个性化学习的生态课堂,借助新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推送至每一个聋生的移动终端,以实现聋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进而缩短个性化差异。

3.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需要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开启了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新征程。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融媒体技术的深度融合,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空间、呈现、传播及学习途径和学习手段方面的局限性,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相比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步伐较为缓慢。然而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音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虚拟仿真技术等新型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特殊教育教学改革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全新的变革契机。教师运用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制作并发布丰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聋生依托课程资源,实现在课前、课中、课后、闲暇时间随时学习,在课堂、宿舍、家庭等适合场所随地学习,打破了学习时空限制,实现个性化、泛在化的学习,通过自主学习、研究、互动讨论、虚拟仿真、模拟实践获得知识技能。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1]。

三、基于信息化的聋生生态课堂构建方法

基于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聋生生态课堂侧重于培养聋生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学习的能力,依靠“互联网+”教育技术以及新媒体技术来实现师生无障碍交流互动。其基本宗旨是实现聋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形式呈多样化、多角度、多元化发展,最终实现聋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这种生态课堂的构建注重从教学理念、主体角色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的转变。

1.转变理念,明确聋生生态课堂的角色定位

教学理念,即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是教育者在教育实践和教育思维中形成的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和认识。它以教育的使命、目的、文化、精神、价值、要求和原则等形式對教师和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传统的特殊教育教学理念与普通教育教学理念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常常是教与学泾渭分明,课堂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环境呈单一化和线性化。而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聋生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具有人性化、可逆性、多元性、融合性以及无障碍性的新时代特点,它将教育实施者、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深度地有机地融合,逐步形成一个符合聋生学习需求、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多元化、交互式的教学理念体系(如图1)所示。

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扮演也将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呈动态化趋势。角色的扮演将充分发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地位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1]。

2.转变计划,构建聋生生态课堂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根本依据,基于教育信息化视角下的课程标准的设立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新媒体技术、网络传播技术的融入,作为特殊教育类学校,课程标准的建设更要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来弥补聋生的生理缺陷,促进教育公平。各个专业要不断加强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完善,逐步形成一个市场引领、就业导向、功能补偿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各专业带头人要深入市场调研,充分了解就业市场及相关行业协会对该专业人才和技术的需求,推进校企共建,以项目案例结合现代教育信息,不断推进课程标准动态化建设。课堂教学实施工程要融入岗位能力、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培养,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2]。

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制定的课程标准如图2所示。计算机网络课程标准的设定充分结合专业课程体系,立足于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面向学生综合素养,引入典型项目案例,融入课程知识与技能。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强化聋生的补偿教育。

3.转变方式,拓宽聋生生态课堂的交流渠道

听力障碍者现有的普遍的交流方式主要是依靠手语,这种交流方式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其局限性十分明显。一方面是课堂教学,手语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无法满足专业术语的表述,词不达意随处可见。另一方面是当教师实施技能演示时,双手要操作设备,无法同时通过手语传递语言信息,即交流的实时性受限。

随着“互联网+” 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教学手段给特殊教育带来了春天。无障碍教学便应运而生,为聋生生态课堂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聋生生态课堂显著特点是多技术手段相互渗透融合,为解决长期困扰特殊教育教学的信息交流方式的障碍,创新和变革特殊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保障。多种技术的有效融合可将抽象理论形象化、视觉化,复杂知识技能碎片化、简单化,文字表述图形化、视频化,学习资源多元化、共享化,教学过程可控化、反复化,教学互动全面化、网络化,学习时空开放化、泛在化,学习质量可测化、可控化,学生作品个性化、展示化,为拓宽聋生交流渠道,实现无障碍教学提供了保障。

4.转变策略,开发聋生生态课堂的学校资源

聋生生态课堂的无障碍性,要求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聋生量身定做丰富的数字化课程和学习资源,并利用互联网技术为聋生课程学习提供便捷渠道。基于聋生生态课堂构建的课程资源开发要注意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知识点的碎片化。即将一个章节或一个项目拆分若干个子任务,每一个子任务分解成若干个知识模块,针对每一个知识模块制作出一个或若干个配备字幕的微课视频。二是将制作好的课程资源通过教学平台、公众交流平台(如微信、抖音、快手等)推送给聋生。三是聋生则依托教学平台或公众平台,完成自主研究学习、互动讨论,并通过虚拟仿真、模拟实践获得知识技能,着力突破学习时空限制和知识传播途径的局限性,实现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四、成效分析

任何一项教学模式的革新,都要用成效进行检验。两年的实践证明,基于信息化视角下的聋生生态课堂的构建在缩短聋生个性化差异、促进任课教师素养提升和特殊教学资源开放方面是极其有效的。

1.聋生学习能力个性化差异大幅减少

正是基于将抽象理论形象化、视觉化,复杂知识技能碎片化、简单化,文字表述图形化、视频化,学习资源多元化、共享化的教学理念,部分后劲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有效弥补了课堂上听不懂,做不完的缺陷。进而缩小了与优等生的差距。以2019级服装专业学生为例,学习任务达标率整体提高了近50个百分点,如表1所示。

2.一线教师教学素养进一步提升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一线教师整体教学素养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对全校62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一线年轻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教育理念自我革新率达百分之百;无障碍教学资源开发技能提升了48.4%,达到96.7%;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到了98.3%;在与学生无障碍交流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聋生对交流方式的满意度达98.7%,尤其是教师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3.开发了一批高水平显特色的教学资源

经过近两年的摸索,样本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开发出一批高水平显特色的无障碍教学资源,如配备字幕的微课500余个,精品课10余门,优质课50余节,具有与市场接轨的课程项目10余项,具有无障碍教学平台正式上线投入使用。随着教学资源的不断完善和无障碍教学平台的投入使用,为进一步提高聋生生态课堂的教学资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科技在发展,教育技术也在持续发展变化中,信息化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也在与时俱进。技术与课堂教学更深层次的跨界融合引起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全面变革。 聋生生态课堂的构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也将在时代发展的大浪潮中不断完善,为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3]。

参考文獻

[1]苏大伟.对特殊教育的再认识[J].现代特殊教育,2001(3):7-8.

[2]李怀彬.“互联网+”技术在创新特殊教育教学模式中的渗透[J].现代特殊教育,2018(23):232-233.

[3]甘容辉,何高大.“互联网+”赋能课堂教学创新路径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4):78-81.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聋生教育信息化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构建生态课堂,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