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2016-11-05 03:43陈佳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基础日语失衡教育生态学

陈佳

摘 要 教育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为《基础日语》课堂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本文试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基础日语》课堂中的生态失衡现象并探讨如何建构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失衡;生态课堂

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教育生态学这一新兴的教学理论逐渐被引入外语教学中,为建构高效和谐的外语课堂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教育生态学是生态学原理在教育学中渗透的产物,通过生态学的原理研究各种教育现象,进而摸索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本文尝试运用教育生态学的原理剖析目前《基础日语》课堂中的生态失衡现象,探索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模式。

1 教学生态学理论及内涵特征

“课堂生态学”理论是1932年由美国教育家沃勒在《教育社会学》一书中率先提出的,他将课堂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其主体是教师和学生。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在其专著《公共教育》中最早提出了“教育生态学”的概念,他指出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和生态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教育与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日语筑波大学语言学教授岡崎敏雄在《言語生態学と言語教育 人間の存在を支えるものとしての言語》一书中分析了如何将生态学运用在日语教学中。我们自20世纪后才陆续出版了有关于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著作,主要有范国睿的《教育生态学》、孙芙蓉的《课堂生态研究》、王庆杰的《教育教学生态论》、于永昌的《生态化教学》等。

课堂生态研究的基本功能单位是课堂生态系统。课堂生态系统是由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与课堂生态环境构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课堂生态系统因教师和学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输入能量而形成,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彼此适合度决定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能量流动。课堂生态系统分析重点是课堂生态中生物和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其中既有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也有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之间的关系。

2 《基础日语》课堂生态失衡现象的分析

2.1 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间的失衡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中指出基础阶段日语教学的目标为:“引导学生扎实学习,掌握日语基础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为高年级阶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更注重读、写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在N2、大学日语专四考试中往往会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在日常交际中却无法流畅地用日语进行交流,欠缺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

2.2 教学主体与学习主体间的失衡

《基础日语》课堂生态系统是由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构成,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应在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应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成为课堂的主体。但在目前的《基础日语》课堂中,许多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往往将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句、语法现象、文章译文及课后练习等一一讲解给学生听,学生完全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样的课堂缺乏师生间的互动,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空间,无法和教师平等地交流思想,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和活力,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构建不起自身的知识体系,师生关系逐渐呈现出隐性的对立状态。

2.3 课堂教学生态环境的失衡

课堂教学生态环境包括班级规模、教材、教学设备、座位排列等因素。现代外语课堂中提倡25人以下的小班化教学,以促进师生间的互动,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对优质的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随着高校的扩招,有些日语专业的班级规模超过了30人,甚至达到了35人,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个体差异较大,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无法在课堂上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和所有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在教材的选择上,选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日语》作为《基础日语》课程教材的学校较多。该教材虽然语法讲解较为详细,但是课文选文较陈旧,缺乏趣味性,场景设置主要集中在上海,难以引起其他地方学生的共鸣。在练习的编写上侧重于基础性操练,缺少交际活动的练习,不利用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此外,我国高校教室的座位排列大多呈“秧田型”, 不仅使教师和学生的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不利用师生互动和合作式教学的开展而且导致每个座位上的学生从站在讲台边的老师及黑板上所获取听觉和视觉上的信息存在个体差异,特别是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差异尤为明显。

2.4 学习动机与教学内容间的失衡

在许多高校中,日语专业的学生大多是零起点的,他们中有许多因为喜欢日本动漫而学习日语,可以说他们是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来学习日语。但在生态失衡的课堂中教学内容往往以教授词汇、语法为主,缺少社会文化知识的传授和语言交际活动的开展。由于教师不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尊重教学规律,导致部分学生渐渐地对学习日语失去了兴趣和激情,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基础日语》生态课堂的建构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基础日语》课堂中生态失衡现象突出,笔者试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结合日语语言教学的特点,探讨如何协调《基础日语》课堂生态主体间的关系,如何改善课堂生态环境,使《基础日语》课堂生态系统处于可持续发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1 “以生为本”,树立正确的日语教学理念

作为一名大学日语老师,应贯彻“以生为本”的方针,树立正确的日语教学理念。应认识到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交流的手段,让学生掌握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只是日语教学的出发点,能根据不同的情境正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才是日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生态化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以有效性为原则,设计课堂教学,把课堂教学有效地延伸到课外,给学生创造一种半沉浸式的日语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享受到日语学习的乐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3.2 转变课堂角色,寻求课堂生态主体间的平衡

在《基础日语》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生态主体,师生、生生之间具有互利共生关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课堂生态系统,必须协调好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首先,应转变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教师和学生,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教师应转变在课堂中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生产者,借助于教材和其他教育辅助工具为学生提供知识的输入。学生则同时兼具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他们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将其进行消费;然后把知识进行分解,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实际上是自我对知识的建构,因此学生又是学习活动中的生产者。第二,建立立体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师生互动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从参与对象看,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活动表现看,既有动态互动又有静态互动;从活动空间来看,分为课内互动和课外互动。教师要合理有效地设计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增加课堂生态主体间的情感沟通,共享经验,相互促进。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延伸师生互动的空间,增强师生互动的频率。第三,倡导合作式学习。将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任务。通过合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3.3 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使课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营造环境因子与学习主体间的生态平衡,首先要控制班级的规模。《基础日语》教学班的的人数控制在25人左右,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在教材的选用上,应重视实用性。选用顺应时代要求的,注重培养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材。同时,要充分考虑座位排列的科学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座位设置方式,在小组讨论时可将座椅排列成“U字型”,以此增强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互动和情感交流。

4 结语

教育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为《基础日语》课堂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本文试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基础日语》课堂中的生态失衡现象并探讨如何构建生态课堂。由于教育生态学在外语教学中刚刚起步,笔者所论述的生态化课堂有一定的局限性,仍然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探索,能构建一个和谐、平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日语》课堂。

参考文献

[1]孙丹,殷际文,李舰君.论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5).

[2]刘向辉.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英语课堂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3(12).

[3]蔡玲.失衡与平衡: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扬州大学学报,2013(10).

[4]葛晓昱,朱世波.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大学基础日语课堂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3(12).

作者单位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浙江省绍兴市 312030

猜你喜欢
基础日语失衡教育生态学
任务型教学法与“基础日语”课程教学
任务教学法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基础日语教学方法之我见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离异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JF“can—do”评价体系对《基础日语》教学的指导意义研究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试论门罗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的高职英语听说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