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斌
摘要: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初中体育教学是锻炼学生体魄、意志的重要教学途径。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下学生的生活过于安逸,以致于很多学生遇到一些挫折就会出现退缩、畏惧心理,甚至出现“自杀”等念头。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探究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抗挫折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169
前言
在初中階段,由于学业负担的加重,以及升学压力与父母期望值过高,学生的心理压力负担极大,导致很多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并且存在着容易被挫折打败情况。对于学生这一问题,初中阶段其他学科的教学无法展开相关教学,即使一些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只是停留在知识表面层,并没有触及学生灵魂对学生开展抗挫折教育。新课改要求,初中体育教学既要锻炼学生的体魄,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与培养。下文简要分析体育教学中构成初中生挫折心理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
一、体育教学中构成初中生挫折心理的因素
在初中阶段,挫折心理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对一些困难和挫折时,内心产生的期望与现实存在较大落差情况的心理活动。对于初中阶段学生,导致学生存在这一心理活动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其一,客观因素,这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客观存在,在现有基础上很难改变的因素,通常是客观天气、学生身体素质不达标等情况导致的。例如在天气情况的影响下,学生在体育训练中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或者是学生自身身体存在健康状况,身体素质较差,缺乏良好的体育能力。
其二,主观因素,对于一因素存在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于教师方面,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训练目标,统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导致一些体育素养较差的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与挫折,因而产生畏惧心理。对于学生方面,由于自身生理、身体情况,在实际体育训练过程中对一些体育训练项目产生畏惧和难以克服的心理。例如:一些体型较胖的学生,难以完成跳高,对于横杆产生畏惧心理,并且害怕其他学生对其产生嘲笑。
二、初中体育教学实践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念
在初中阶段,每个学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促使学生不畏惧挫折,培养学生抗挫折心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体育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促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正确面对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念。在面对挫折时,要克服一切畏惧心理,在经历挫折之后,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挫折后的心理调节,引导学生在失败之后主动宣泄自己内心压力,转移自己的负面情绪。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范围,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以身作则,亲自参与体育活动,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和榜样,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另外,教师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标准,尊重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对于受到挫折的学生,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主动找到遇到挫折的原因,分析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引导学生树立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决心。
(二)教学内容要做到循序渐进
对于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授,需要像其他学科知识一样,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与阶段,在合适的层次与阶段时传授学生相应的技能,从而循序渐进、由简到难逐渐导入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遵循学生的人体自然发展和机体适应基本规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避免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情况的发生,在初始训练目标设计时,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完成相应的目标。然后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教学难度,逐渐提升体育锻炼的困难,设置一个又一个小目标。从而促使学生在不断完成小目标的过程中,获取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乐趣,不断树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信心,引导学生不断翻越一座又一座高峰。
例如,在排球练习时,对于排球训练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与流程,教师要充分为每一位学生讲解清楚,从发球、传球、垫球、扣球、拦网、防守各个点出发,逐一培养学生相应的技巧,在实操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步骤进行操作练习,在学生充分掌握相应的技巧之后,再将所有的步骤和技巧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分组进行排球训练。
(三)在体育教学中磨炼学生的受挫意识
由于社会发展的加快,以及学生生活水平的提升,很多学生在家庭里受到娇生惯养,缺乏良好的吃苦耐劳精神,为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设法磨炼学生的吃苦精神和抑制,强化学生的受挫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置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身体素养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项目,尊重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从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的独立性、合作性、坚韧性。
例如,对于一些缺乏恒心、容易半途而废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耐久跑的课程,通过适当增加跑步距离、缩小跑步时间、增大跑步难度等方法,逐渐提高学生受挫意识,提高学生坚韧性。另外,在教学情境设置时,教师要注重划分好层次,对于体育素养较强的学生,要不断加强体育技能的要求和难度,通过体育竞赛促使学生感受挫折体验,以及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通过游戏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课程的兴趣,逐渐提高学生的受挫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体育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强化学生身体素养,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学生受挫心理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受挫观念,及时对学生受挫心理进行引导;循序渐进开展体育教学,逐渐增加体育教学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体育训练项目,逐渐磨炼学生受挫意识。
参考文献
[1]戚海江. 体育教学中学生抗挫折能力及培养研究[J]. 读与写(教师), 2020, 000(003):P.1-1.
[2]周丽红. 浅谈关于培养初中生抗挫折能力的成因与对策[J]. 考试周刊, 20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