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2020-09-10 06:15田雨淅
新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动手实践生活情境

田雨淅

摘要: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的教育从“应试教育”逐步走向“素质教育”,小学生要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中应具备的综合性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即是数学的应用意识。我认为如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有策略、有方法地渗透学生的其他核心素养的阶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离不开实际问题的解决或解决与实际问题贴近的一些事例,因而,它更便于为学生的思维活动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其次,学生应用意识培养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及其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身更便于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一种可接受性基础,有利于学生形成全面、深刻的数学观;再者,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过程中,建模过程的特点及其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要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便于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信心;最后,应用意识培养的教学过程本身,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多样游戏;生活情境;动手实践;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一直以来都是来源于现实,再应用于生活,它要满足于人们实际生活的需要,所以数学的核心素养——数学应用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应该利用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下谈一谈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想。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途径

1、开展多样游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课上,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游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玩游戏。比如在学习加法的简便运算时,出示了几道计算试题,35+68+65,57+59+43等让学生比一比,看谁计算的又对又快,学生应用了整数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又快又对地计算出结果,沉浸在夺冠的喜悦之中。就这样,让他们在不同的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创设生活情境,树立学生的应用意识

从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示范。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涉及的问题是:你自己买过东西吗?你用的是我国的人民幣吗?你还知道有哪几种货币?人民币一共有几种面值的,什么样式?你知道它们谁多谁少?买一只笔需要一元五角,你可以怎样付款?(老师提供样币)。 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他国家的币种知道得很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有部分学生没有独立买过东西;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晰,在所调查的1个学生里,有8个学生能清楚地说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只有4个学生能说出1元5角是15角,1元5角我可以拿一张1元和5张一角和其它方法的。根据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对外币的一些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放在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用1元五角钱买了一支笔,我可能拿哪些钱去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最后还原到生活当中去。小学阶段中大量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和一些抽象的内容,都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树立了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比如组织学生去一个经常交通堵塞的路口进行现场勘察:通过对各种汽车的数量,行人的数量,堵塞的情况,红绿灯的间隔时间状况的调查,学生做出了如下的分析:此路口货车经过的有多少?人行横道离路口远,有多少行人横穿马路?等等。根据以上的情况调查,学生做出了以下改进措施建议:(1)加强对交通法规的宣传;(2)限制货车的重量、长度、高度;(3)延长主干道的红绿灯时间。同学将实地考察的数据写成了考察报告,寄往了交通队,得到了交通队的重视,情况得到了解决,学生高兴得说:“数学知识用处太大了,它能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啊。而且,学数学,用数学也不那么难呀!”这样当生活实际中的情景再现时,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学生就会再现所学知识时的情景来解决数学问题,增强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数学应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从内容安排、教学形式、教学设计等方面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立足课本,夯实基础,超越课本,加强理论与应用的结合。从数学学科本身来看,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的学科,要想了解数学的特点、应用和发展还需要系统的数学理论,这是培养较高的数学素质所不可缺的。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并不意味着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削弱,恰恰相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首先要有一个牢固的基础知识作为后盾。应用数学于实践意味着要求我们对于特定的情境中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简化、抽象出数学模型,并通过推理、变换、计算得出应有的结论。理论是应用的基础,没有对数学知识本身的理解,对一些基本技能的牢固掌握,也就谈不上应用。一味抓基础,练技能,忽视应用意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片面的,是不科学的,多年来的教学实践 证明,利用教材,突破教材,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应用意识教学之必需。

2、结合实际,循序渐近,逐步理解、内化数学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此来体会数学的应用和价值,这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但作为应用问题的教学,它毕竟对学生的知识及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应用的教学相对于知识的教学来说,综合性更强、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更高。因此在加强应用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意识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从知识的学习、掌握到应用,在各个环节上注意转折的衔接性。在知识的初始化阶段,教师可以多举一些简单有效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确知识的来源,理解知识的应用方向,在此阶段,应该在知识的掌握上多下一些功夫,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扩展到让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释一些实际结果,描述一些实际现象,从模仿地解决一些比较确定的应用问题,到独立地解决教师提供的数学应用和建模问题,最后能使少数学生发展成能独立地发现、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并能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或部分解决它。

3、强化建模过程的五大环节,加强课堂建模过程完整的教学

作为数学的应用,仅有应用意识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大量的程序化的知识作为基础。因此,我们应当结合教材内容,优化课堂结构,精选典型案例,向学生展示建模的完整过程,使学生能够获得建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横向渗透的效果,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课堂知识, 加强对应用问题程序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作为问题的解决,一般来说,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分析模型;抽象概括,建立模型;展开问题,研究模型;审视问题,评价模型及回顾问题,拓展模型五大环节。 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每个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领略成功的喜悦,并初步体会解数学应用题的“理解题意,弄清关系;抓住关键,建立模型;数学解决,检验模型”的数学建模过程和思想,为更好地应用数学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

总之,小学是培养公民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我们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长期应用于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树立数学应用意识,形成数学应用能力,然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猜你喜欢
动手实践生活情境
科学课的生活性与科学性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高效学习三角形的方法研究
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性活动的教学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方面教学策略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