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荣见
摘 要:三角形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几何图形,教师只有让学生高效学习三角形,才能使他们夯实基础,学富才高。文章从动手动脑、体验形状特点,拼围结合、找出结构特征,链接生活、拓展认知范围三方面研究高效学习三角形的方法。
关键词:三角形;动手实践;结合实例;认真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6-0054-01
三角形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种图形,如学生平时经常需要佩戴的红领巾、春天出去踏青时部分学生放的风筝等,这些都是由三角形构成的。而三角形具体有哪些形状特点,又有哪些结构特征,这些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一、动手动脑,体验形状特点
三角形是学生在几何图形的学习中新认识的一种几何图形。而在了解和学习三角形之前,其实它已经在学生的学习或生活中出现过,只是学生不知道怎么去运用它。所以,教师要想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只要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去实践一次,就能让他们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这一课时,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分别准备了一张白纸和一把剪刀。接着,教师又在生活中找出了几种属于三角形的物体作为参考,让学生在脑海里对三角形有一个概念。在简单介绍完三角形之后,教师让学生在自己的白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并剪下来,而且剪的这个三角形的大小可以不相同。学生们积极投入到动手环节中,很快就剪好了三角形,并把自己剪好的三角形举了起来。这时,教师再让学生互相观察自己的三角形和其他人的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点?学生们开始观察并讨论起来。在学生们讨论后,教师问他们:“通过观察自己和同学的三角形,我们发现了三角形有哪些形状上的特点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顶点和三个角。”
这一节课下来,完全都是学生自己在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并且自己组织语言总结三角形的形状特点。这样,学生自己动手做、动脑想,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学到的知识还会让他们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二、拼围结合,找出结构特征
学习几何图形中的三角形时,教师会让学生准备充足的材料,自己亲自动手实验。而实验时,让学生自己做三角形,不仅能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而且还能让他们从自己的实验结果当中总结知识点。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时,课前教师让学生分别准备了长10cm、6cm、5cm、4cm的小棒。开始上课时,教师让学生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小棒,并可以任意从中选择三根,只要这三根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在旁边的白纸上做一下记录,最后可以总结自己的记录并说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实验开始,学生们都积极地做实验,并且认真做着记录。慢慢地,有些学生发现:想要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两根较短的小棒另一端肯定能碰到一起,如果另一端碰不到一起就围不成一个三角形了。教师让学生们按照这个思路再继续自己的实验,过了一会儿,他们好像又发现了一些规律,拿着自己的记录说:“老师,我发现这些三角形其中的两条边加起来,肯定比另一边长。”教师表扬了学生并且说:“对,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记录,总结出了想要学习的知识点。这种在学习几何图形中拼围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加善于动手、乐于思考。
三、链接生活,拓展认知范围
学习几何图形时,学生往往可以从生活和学习中找到相关的图形,三角形也是一样的。从生活当中找图形,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拓宽认知范围。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事先观察生活当中出现的一些三角形,并让他们把可以带过来的实例带到课堂上来,这样课上和课下结合,更容易让学生发散思维。上课时,教师从学生们拿的例子当中选出了几个让他们观察,并且比较:“这几个都属于三角形,如果我们把它们分一下类,该如何分呢?”教师说完之后,学生们通过认真观察,很快就找到了分类的方法,并且告诉教师“可以按边分”。
这样,从生活中找实际的例子,会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知识,而且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拓宽他们的思路,拓展他们的认知范围。
四、结束语
基础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高效学习三角形的基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实践、动脑思考,自己总结基础知识。这样,学生们学到的知识会让他们印象特别深刻,并且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丽华.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发[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孟月.关于小学学困生课堂参与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3]刘洋,肖绍菊.我是如何上“三角形的分类”这堂课的[J].凯里学院学报,2014(06).
[4]李秀银.“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及反思[J].中小学数学,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