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雯
摘 要: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让学生学会学数学,而非学会数学。要让学生学会学数学,就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探究性教学是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参加实践活动,主动提出、分析、解决问题,以此来获得数学知识的新型学习方法。对在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所积累的探究经验进行总结,为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所开展的探究性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实践;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小学数学活动中开展探究性活动已经成为新课改的要求。传统的数学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这导致很多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是非常空洞、枯燥的。探究性教学活动是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并且观察中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这不仅可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
一、增加小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
学者史宁中曾说:“我们必须清楚,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智慧并不完全依赖知识的多少,而依赖知识的运用、依赖经验,教师只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炼。”要想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首要任务就是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获得数学知识,开发探究性思维。小学生还处于对世界进行摸索的阶段,他们的认识水平比较低,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够多增加他们的实践活动,就能够开发他们的智力,让他们明白实践的重要性,从而学会如何把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小学四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很多心理研究证明,他们喜欢扮演游戏。老师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讲述乘除法的时候,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种数学情境。老师可以扮演商家,让学生模拟买家,通过商品买卖让学生学会简单的乘除法。比如,老师可以拟定一个书包是80块钱,一本教科书是40块钱,那么两本书的价钱与一个书包的价钱是一致的。如果要用数学公式来表示的话,就是80÷40=2。
二、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的学习活动。因此,自主探究活动是探究性教学中的重要步骤。新课程提出“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自主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的核心要素,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用开放式的问题来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找到问题的答案。学习“两点确定直线”一课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在本子上面画一个点,然后经过这个点画直线。学生通过这个活动可以看到,通过一个点可以引出无数条直线。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画两个点,然后画出直线。学生通过实践会发现,通过两个点,他们只能画出一条直线。为了加深他的印象,老师可以让他们先画三个点,然后再画直线。学生会发现,除非三个点在一条水平线上,否则一条直线无法同时经过三个点。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大家通过这个活动,发现什么问题了吗?”“两个点之间只有一条直线。”由此,就完成了探究性活动。
三、小组合作
合作是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会获得与同学合作的交际能力,这对他们未来进入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一个成功的人是离不开团队合作力量的,只依赖个人能力也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老师除了要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之外,还应该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习“圆柱体在什么情况下能够滚得比较远”的时候,老师可以先把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内的学生负责测验并记录在不同情况下圆柱体的滚动情况。在综合考虑圆柱体的重量、滚动的坡度等情况之后,要把各小组成员的结果汇总起来,并且通过这些实验数据,得出这个问题的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中开展探究性活动,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也是新课改对师生所提出的新挑战。老师要勇于接受新的挑战,树立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接受新课程教育,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注意总结这些探究活动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在探究性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要及时纠正,对于充分发挥学生探究思维活动的要素老师要予以保留。
参考文献:
[1]许和英.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如何积累探究活动经验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35).
[2]康健.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J].小学科学(教师),2011(5).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