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娟
摘要:美术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新课改背景下,美术课程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在生活教育理念的影响下,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美术生活化教学是以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事物为主,引导学生将其与美术知识联系到一起,使学生快速掌握新知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阐述了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分析了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并从三个方面重点讨论了生活教育理念下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以供广大美术教师参考。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念 小学美术 优势分析 有效策略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传统美术课堂重理论记忆和名作鉴赏,导致学生缺少观察美、创造美的意识,课程内容枯燥,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因此,美术教学宜回归生活,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巧妙融入美术课堂,从学习兴趣、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多个角度出发,不断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依托生活中的事件,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同时使学生可以运用美术知识美化生活。现如今,如何高效開展生活化美术课堂、提升美术教学质量,已成为广大美术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对此的分析与论述。
一、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教学理念难以转变
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美术教师未能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仅将美术作为一门简单的辅助类课程。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侧重于理论知识讲解,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判断教学质量的高低。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对知识的理解“浮于表面”,难以真正地将其运用,长此以往,还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方式单一
由于未能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部分美术教师以模仿式教学为主。即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教材现有的图画以及PPT课件中展示的图画来“照猫画虎”,理解最为基本的线条、色彩等美术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极为单一,只能使学生进行盲目、枯燥的美术学习,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同时也阻碍学生发挥想象力。
3.教学评价僵化
对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与认可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及激发学习动机的关键性因素。但现阶段,部分美术教师的教学评价存在着僵硬化、模式化的特点,仅以单一的“优秀”“良好”来对学生的美术创作进行打分。这种教学评价难以使学生获得被认可、被肯定的喜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美术创作积极性,长此以往,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
二、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分析
最好的课堂来源于生活,生活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课堂则更加强调生活化,并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本质体现为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且具有包容性、广泛性的特点。此教育理念对推动新课程改革进程有指导性的现实意义,也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传统美术教学相比,美术生活化教学有以下几点明显的优势:第一,课堂上充分融入生活中的事物能够有效地丰富教学资源,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还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范畴,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第二,在大量生活元素以及生活事物的作用下,学生可更加直观且清晰地认知某一较为抽象的知识,并充分地发散思维、展开想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理解能力;第三,美术生活化教学课堂上,学生既可以充分感知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联,又可以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更加细致、高效地发现生活中的美术;第四,在多姿多彩的“生活美术”的作用下,小学美术课堂气氛更为活跃,教师可将教学侧重点放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上,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分析并理解新知识,进一步打造美术高效课堂。
三、生活教育理念下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1.利用生活元素,拓展美术教材
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纵观现有的美术教材,不难发现其中包含大量的趣味性导语以及图画,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着极为重要的引导性作用。同时,美术教材还呈现出了可延伸、可拓展的特点。因此,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支持下,教师应当利用生活元素为教材增添更多的色彩。例如,在小学阶段,自然画是一项主要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借助自然界的各种元素,带领学生以绘画的方式来展示自然之美。为了进一步延伸美术课堂,教师可以四季为主题,将春夏秋冬与美术课程整合,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来展示自己脑海中的美景。以春景为例,教师开展了《春天在哪里》美术课程,在教学开始留下预习任务,即要求学生寻求家长帮助,将春天的美景记录下来。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拍摄、收集的花草、蓝天等图片,教师利用学生展示的图片来导入新课,并借助歌曲《春天在哪里》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接下来,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结合实际情况说一说自己是在哪里发现了春天。有的学生说在公园发现了嫩绿的小草,有的学生说在路边发现了色彩缤纷的花朵……教师对学生给予表扬与肯定,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发现进行统计与汇总,使学生更加明确地认识到春景的美妙之处。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的美术知识创作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在其中充分体现出个人的思维特点。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美术知识。
2.活化生活情境,体验生活之美
陶行知先生认为,“活的知识”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即教师应当突破“死读书”传统思维的禁锢,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上,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更加快速地吸收并消化新知识。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活化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充分地体验生活之美,并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效果。同时,亦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合理规划生活情境。例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当适当引入童话故事,针对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应当适当引入探究性实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生活情境的新奇性、独特性以及色彩性,这样才能更加高效地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以人教版《鸟语花香》的教学为例,教师明确此节内容为学习中国画的基础,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中国画绘画特点与技巧。课堂上,教师借助视频以及音频来导入新课,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活化生活情境,并提出问题:看到这些美丽的中国画,你们能够想到什么呢?以问题驱使学生展开深度思考。接下来,教师重点展示几幅著名的花鸟画作品,要求学生进行细致观察,说一说画中的花鸟与生活中的花鸟有什么不同之处,促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美术作品展开更加全面的赏析。再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并归纳水墨画的特点,每组指派代表来阐述观点,教师则认真倾听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中国水墨画借物喻人的主要特点,并熟知更多的基础绘画知识与技巧。最后,仍以小组自主探究与合作为主,展开课堂练习,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加全面地吸收并应用新知识。
3.创新美术活动,重视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三大原理。在生活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组织并创新美术活动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创造的乐趣,使学生学会用知识来美化生活事物,并深刻地理解美术知识,进而实现教学做合一的目的。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创新才能的展示,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美术活动的规划与设计可结合校内运动会、儿童节、艺术舞台等,为学生布置相应的美术任务,使学生将所学的美术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美化生活的作用。以校内运动会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在《美丽的纹样》《色彩的和谐》等章节中所学的知识来设计班级徽章、班级标识等,使其能够充分体现出班级的特点,并具有色彩鲜明、寓意深刻的特点。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学生开展分组合作,收集大量素材并发挥想象,创作出了一个又一个独特又有意义的作品。通过这样的美术活动,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学会以知识充实生活。再以校内艺术性舞台活动为例,教师可鼓励学生参与舞台设计,引导学生对《舞台布景》等课上学到的美术知识进行有效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自主创新。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将美术元素融入舞台表演服装设计,为现有的服装设计更加有特色的配饰,为服装增添更多美的元素,充分表现出独特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采取评比的方式,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并发挥主動性,散发思维,创造出更具个性的作品,以投票制来评选出最有特色的美术作品。以这样的美术活动来实现生活化教学,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受,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另一方面也能够达到教学做合一的效果,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最终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美术课堂呈现出了生活化、实践性的特点,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现阶段美术教学存在的不足,了解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并从利用生活元素,拓展美术教学内容;活化生活情境,体验生活之美;创新美术活动,重视教学做合一等方面做起,将美术与生活有机结合,探索创新型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美术创作空间,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马燕玲.提高审美情趣 体味生活之美——建立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的链接[ 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76.
[2]赵灿.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8,5(49):165-166.
[3]丁海华.联结生活,感知审美存在——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例谈[ J].小学教学研究,2014(02):19-20.
[4]秦积翠,张海钟.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解读[ J].教育探索,2012(0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