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教学法在“基础英语”课程文化模块教学中的应用
——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例

2020-09-04 07:14董洋萍
英语教师 2020年15期
关键词:基础英语中西文化教学法

董洋萍

引言

“基础英语”课程开设于英语专业的基础学习阶段,该课程的教学忽视了中西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讲授,造成国内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郭敏 2014)。我国英语教育跨文化意识双向成长是由国家发展战略态势所决定的,需兼顾中西文化知识的学习。然而,在国内高校英语专业课程安排中,学生入校的前两个学年鲜少开设文化类课程,这便导致大部分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出现文化学习空白期,对其英语技能学习及实际语言交际产生障碍,影响了学习效果。

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资源泛滥,使学生投入在了解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知识的时间越来越少。正统文化知识的热度敌不过流行文化、娱乐新闻及网络游戏的诱惑,学生文化知识匮乏,高校文化气息日渐淡薄。如何帮助大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的便利进行日常学习,在大学基础英语学习阶段融入中西方文化知识,培养其文化意识,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任务教学法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任务”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逐渐引起语言学家和一线教师的关注,任务教学法开始成为教育部制定课程标准所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方法。任务教学法以任务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参与、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动、交流,在实践中学习文化知识。任务教学法具有双重目的:一是人物本身所包含的非教学目的;二是任务设计者所期望任务参与者达到的教学目的。任务过程中通常会产生非语言性结果。任务的履行没有固定的模式或途径,也并非会达到统一的结果;完成任务的途径是非限制性的,任务具有开放性(贾志高 2005)。

朗(Long 2016)认为,真正的任务应是学习者在课外的真实交际场景中用二语完成的任务。可能是学术任务,如撰写实验报告、参加针对研究生的经济学讲座等;也可能是为了实现职业培训的需要,如参加电脑技工的培训课程;还可能是为了完成职业目的,如在旅游城市的酒店接待顾客等。基于任务教学法的内涵和特性,在英语类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任务教学法,一方面可以通过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相应的非教学目的,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将任务教学法引入“基础英语”课程中文化知识的教学,依据教材中的文化知识信息,设置不同的任务类型,如整理型任务、解决问题型任务、比较型任务、项目型任务等,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教材中的相关文化知识进行拓展学习,收集资料并分析研究,帮助他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应用能力。

二、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

随着信息化、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部对于“互联网+”时代下教育方式的政策性引导,为了辅助教学,各类网络教学平台不断出现,常见的有高教社的Ismart平台、蓝墨云班课及超星学习平台等。近些年来,教师纷纷开始利用教学平台,在电脑端或者手机端登陆教学平台,创建课程,发布教学资源,在移动网络环境下开展课堂内外活动。教师可随时随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在线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对其学习进行有效评价,以追踪他们在课外的学习情况,改善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登录网络学习平台,下载教学资源或进行在线学习,根据作业要求完成视频、音频、文档上传等任务,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在线学习。

在基础类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中西文化知识,教师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指导,要求他们定时上传学习成果,组织他们对学习成果进行相互学习和评价,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培养文化素养。

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任务教学法的可行性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教学提供了多种现代化手段,如微课、慕课及手机APP等辅助教学工具逐渐被应用到教学中。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采用任务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教师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位置,全程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文化知识,使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升。任务教学法可以使中西文化知识融入“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治疗”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帮助学生深入学习中西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文化敏感意识和自觉进行文化对比学习的习惯,使其主动感知文化差异,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实现跨文化意识的双向成长,鼓励其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兼顾英美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用“任务”督促学生利用课内、课外时间摄取大量文化知识,拓宽对中西文化知识的了解,深层次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引导他们从多元文化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实其多元文化底蕴和内涵。

四、任务教学法在“基础英语”课程文化模块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虽然“基础英语”课程相关教材门类繁多,但教学基本是按章节进行,每本教材10—15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教学主题,教学内容围绕教学主题设定,基本内容包含听说、阅读、词汇、语法和文化信息等模块。文化信息内容依据单元内容而定,层次性、系统性不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文化信息进行梳理,整合成相应的文化主题,然后依据课程内容安排,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步骤。

(一)文化主题的整合

本次实验以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英语专业所选教材《综合英语教程》第一册和第二册为例(《综合英语教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邹为诚主编),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主题和文化信息内容,对两本教材的30个单元文化信息模块进行研究,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整合出12个文化主题,分散在两个学期的教学安排中。每个学期6个文化主题教学内容,贯穿在2—3周的教学活动中完成;将学生分成3—4个小组,每个小组所要完成的任务及需要定期上传到网络平台的成果见表1、表2。

表1:《综合英语教程》第一册6个文化主题

表 1(续)

表2:《综合英语教程》第二册6个文化主题

以上12个文化主题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分布在特定的教学单元。教师根据需要将文化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以发布任务的方案安排学生共同协作,分步完成任务,并实时将任务成果上传至网络平台。教师通过平台和实体课堂两种途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

(二)教学模式的探索

根据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安排及任务教学法的设计原则,“基础英语”课程文化模块教学的方法和步骤如下页图所示。

每个文化主题教学共占用课内3学时,课外2—3周,分散在课程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相互协作,共同学习完成任务。首先,教师利用一堂课介绍文化主题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文化知识;布置任务,组织学生分组、认领小组任务并完成内部分工。课下,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阶段性任务,并让他们根据要求将阶段性任务成果上传至网络平台,其中阶段性任务形式主要有基本数据整理、录制的视频原材料、研究报告大纲等。教师在网络平台对阶段性任务成果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小组对阶段性任务成果进行修改完善,开启小组合作模式,共同协作完成小组任务,并将最终任务成果上传至网络平台,成果形式包含汇报PPT、思维导图、微视频、研究报告等。然后,教师在网络平台开启投票任务,让学生选出2项优秀任务成果,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教师组织学生对优秀任务成果进行学习评价。任务成果展示及学生评价共占用1.5学时。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对优秀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结语

将中西文化知识融入“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对教材中相关的文化主题进行整合,并以主题为单位分散到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教学法,让学生在协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知并习得中西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同时,教师可依托网络平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安排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教学任务,随时随地指导学生,与他们沟通交流,对其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跟进,提高他们完成任务的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基础英语中西文化教学法
基于新媒体专业能力培养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中西文化视阈下的《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英语教育的价值与基础英语教育的改革探究
池州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基础英语》课内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