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果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语篇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语篇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语篇意识,把握语篇的结构特征,从而提高理解语篇意义的能力(教育部 2018)。而新高考中引入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等题型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聚焦对语篇结构的把控能力(刘思庆、陈康 2016)。高中英语阅读材料体裁多样。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明客观事物的特点和性质,事物发生和发展过程等为主要表达内容给读者以知识的一种文体。其中,新研究类说明文语篇的目的和性质是客观地介绍某类新研究,使读者获得知识和信息(方伟 2007)。这类说明文的语篇模式和体裁都有着相似的结构和特征,教师可以用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即组合一组新研究类说明文进行比较阅读,以帮助学生对这一语篇的主题、语篇模式形成整体的认知,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许多学生在各类测试中对说明类语篇理解不够深入、到位,导致此类阅读语篇的相关试题也完成得不够理想,失分严重。许多学生认为此类文章词汇量大、专业术语多、句子结构复杂多变,直接导致“读不懂文章、做不对题目”。面对该教学难点,如果教师仅仅是“就语篇分析语篇”“解析词汇、翻译长难句”等,很难帮助学生树立再次面对此类阅读语篇的信心,所以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训练。交际的目的决定了语篇的体裁,这使某类语篇具有大体相同的结构,并影响着语篇内容和语言风格的选择。比如,对于本课例中的新研究类说明文,可以用以下模式进行语篇结构分析:新研究发现(新科技产品)—优势功能—研究过程—评价展望。针对以上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为了增加课堂阅读教学的厚度和深度,选取最新的阅读语篇和高考真题中一组话题相似、体裁相似、结构相似的新研究类说明文语篇作为阅读教学的语篇材料,通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重点指导学生理清此类语篇的篇章结构和通过语言组织话题,帮助其在大脑中构建语篇图式,使其能够在以后同类语篇的阅读中使用习得的阅读策略,增强其阅读信心。
Step 1:导入
在课前分享教学目标(见下页图1),师生共同作好群文阅读和篇章结构训练的教学准备。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呈现近年来高考英语试题中考查说明文语篇的话题体裁(见下页表),让学生在主观上接受高考对这类说明文语篇的考查力度,充分作好心理准备。
图1
年份 题材 范畴2 0 1 6年 沉默的文化内涵 社科2 0 1 7年 自制蒸馏器 科普2 0 1 7年 植物的自我保护 自然2 0 1 7年 移动的实验室 科普2 0 1 8年 分解垃圾的虫类 自然2 0 1 8年 语言的消失 社科2 0 1 8年 3 D食物打印 科普
【设计说明】开门见山地引出教学目标和内容,为之后的教学作铺垫,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本堂课需要解决的what,why和how。
Step 2:构建语篇模式
1.教师呈现学生最近阅读的一篇关于VR的新研究说明文语篇,并要求学生找出每一段的关键词和主题(见图2)。
图2
【设计说明】通过扫读找到语篇的结构和段落主题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阅读基本技能。通过这个技能训练,教师可以自然地将重点引到语篇结构模式上,有利于后续课堂活动的开展。此外,利用“二次阅读”的语篇材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对语篇进行再加工的阅读体验。
2.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语篇结构模式获取的方法和途径。师生对话如下:
T:How did you find the topics of each paragraph?
S:By spotting the certain opinions and key information of each paragraph.
T:Which kinds of sentences can help you spotthe certain opinionsand topics ofeach paragraph?
S:an unexpected use/a new level in man-made environments participants will be asked to...
【设计说明】学生在了解语篇结构模式的基础上再次回读语篇,找到语篇中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引导读者关注段落主题的。这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语言和观点之间的关联,引导其关注特定的语言和语篇段落主题之间的关联,学会在语篇中寻找“结构性”语言。
Step 3:验证语篇模式
1.教师呈现另一篇新研究类说明文语篇(3D food printer),要求学生借助上一个语篇的结构模式(见图3)阅读语篇,发现该语篇结构与前一个语篇结构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图3
2.教师引导学生阐释两个语篇在行文结构上和语言表达上的异同,主要关注在表达“同”一个段落主题时在语言表达上的“异”(见图4)。
图4
【设计说明】学生在阅读中通过信息搜寻、检索和比较得出两个语篇的相似处,有助于巩固学生建立同类语篇的结构模式,并在头脑中形成图式。很显然,单个语篇没有“模式”一说,但是教师可以在两个相似语篇中引导学生关注“语篇模式”,有意识地引导其发现同类语篇的不同之处(如第二个语篇没有对整个研究实验过程的描述)。而在表达“同”一个段落主题时在语言表达上的“异”的教学过程中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真实的“语篇模式”。
Step 4:设问语篇模式
教师要求学生在整体阅读语篇和建构语篇模式后,仔细研读相关试题的设问形式,进一步关联设问形式和语篇模式,让其体验成就感。师生部分对话如下:
T:What is the key point of“1.What does the unexpected use of VR headsets mentioned refer to?”
S:The unexpected use.
T:How will you find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S:In Paragraph 1.
T:Why?
S:It’s about the topic (the unexpected use of VR headsets)...
【设计说明】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非常关注教师讲授的方法是否可以运用到实际训练中。通过在群文阅读中建构语篇结构模式和多样化语言表达同一主题的图式后,本环节关注针对语篇模式的设问形式。通过真题分析,学生能够对语篇模式有更好的理解,并适时运用。
Step 5:体验语篇模式
教师再次呈现一个同类语篇(night milk),要求学生带着阅读任务(建构语篇模式,设计一个语篇设问)完成限时训练,鼓励其利用头脑中的图式整体阅读,感知文本。
【设计说明】激发学生运用本堂课所学阅读策略和技能,培养其独立阅读、设题的能力。通过同类语篇结构模式的建构和检验增强学生面对同类新研究类说明文语篇时的阅读能力和信心。
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语篇分析理论进入常规课堂。各类研究表明,在高中英语阅读中运用语篇结构分析理论与英语新高考提倡的深度解读文本相契合(葛炳芳 2016)。本堂课教学环节层层递进,任务链设置合理,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利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有的放矢地分析了说明文语篇的某些语篇结构特征,帮助学生树立了阅读信心,提高了阅读能力。纵览全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该群文阅读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课堂设计理念:
本堂课针对阅读课中师生都感觉比较棘手的说明文类语篇展开分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这些体裁的语篇知识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本质属性和主要特点,帮助其准确把握篇章主题,抓住语篇要点,从整体上把握篇章框架,从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态度和意图。学生在群文阅读环境中不仅能够读懂一篇,而且可以读通一类,从而对话题相似、体裁类似的语篇进行有效理解、概括和梳理,还能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培养多元思维意识。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主动参与阅读过程,体验阅读的成就感,形成了进行说明文类语篇阅读的独到见解,加强了元认知策略训练。
英语群文阅读教学是指将组合的阅读整体通过梳理整合、拓展联系、比较异同,促使学生在多文本的阅读中关注语言特点、意义构建、结构特征、写作方法等。由读懂“一篇”过渡到读通“一类”。群文阅读教学既是对英语阅读教学内容的突破,又是对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思想的创新。本堂课是教师对于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一次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在通过课堂建构语篇模式、检验语篇模式、设问语篇模式和体验语篇模式等环节的推进下,层层深入地理解并建构了同类语篇的模式,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同时,在语篇阅读中不断夯实模式并获得新知,最终培养了对说明文语篇阅读的信心和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教育部2018)。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很容易成为个人解读的“灌输”者,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要求。群文阅读课堂尤其如此,因为群文是围绕同一个话题、同一种体裁或者同一个作者等方式选择一组文章(文本),将这一组具有关联的文章(文本)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阅读整体。选择的这一组文章的最大特征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联系。群文的最大特征在于关联的可讨论性,各类体裁文体的语篇不是决然区分的,有些语篇类型就没有明显的界限,利用这些群文材料时,要避免绝对化,要全面地分析和比较,客观地归纳与总结,承认语篇的共性和特殊性(程晓堂 2005)。所以,教师在设计群文阅读关联性这个维度时,要注重关联性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客观不变的,课堂上应放手让学生在这个空间内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与文本对话,从而形成对语篇的感悟和见解,最终形成基于不同类型语篇的有效阅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