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实践研究

2020-07-29 02:08李建茹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生心理学校文化实践研究

李建茹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防患于未然,应当学扁鹊三兄弟的治病之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要把对学生的关心关爱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让教育符合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善师生、生生关系,把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校园欺凌事件尽可能消灭在萌芽前和萌芽中,让校园充满正能量,成为学生的心灵家园。

关键词:学校文化;学生心理;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8-0022-04

一、前言

学校对学生的身体、心理、智慧的提升、品德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长,而且系统性强、专业性强,所以说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具体到某一所学校,因其发展历程不同,教师特点不同,形成一些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逐渐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而影响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行为特点。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让其具有自我维护的意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共识。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当学生遇到问题和挫折时,有一些问题暂时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那么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带领学生把眼光投向一个新的领域,可以把學生带离心理问题的泥潭,帮助学生打开一扇新的窗户,把温暖和阳光带给他们。从同学的转变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在众多的学生活动中,有益、有趣、有效是学校一直考虑的因素,也就是要对学生有帮助。学校教育可以带给学生新奇、挫折、快乐、满足、美好等各种感受,是一个可以思考的方向。这不只是心理教师要做的,更需要学校的整体设计,其中学校的育人理念及学校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校文化的形成

(一)学校育人理念的背景

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是一所年轻的、快速发展的学校,并校后生源构成比较复杂:既有居住在本区新建住宅小区内的城市学生,又有方圆十几公里17个自然村的学生,再就是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改造区域内的学生。根据2009年情况统计,在校学生2686人中,农村学生(含城乡结合部学生)比例占60.7%,城市学生比例占39.3%。

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我们一遍又一遍追问,教育的目的何在?学校教育的使命是什么?基础教育的“基础”在哪里?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你所有的学生不可能都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及艺术家,可是所有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假如学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教育任务的话,那么,放在首位的是培养人,那就是,培养丈夫和妻子、父亲和母亲,其次才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和医生。”教育就是培养人、成全人,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合格的人。因此,“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的教育理念得到认可,成为学校的育人理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7年党的十九大更加明确提出要求,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时代主题。从党和国家层面明确了教育工作要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可以看出,成“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切中了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基于这种考虑,学校以成“人”教育为核心,确立了“责任、荣誉、感恩、包容”校训,把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放在一切教育工作的首位。在育人过程中,要求每一位教师树立“三年影响孩子一生”“学校无小事,事事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育人”的教育理念,营造整体的育人环境。

(二)提出“团结、勤奋”为基础的共同价值观

学校适时提出以“团结、勤奋”为基础,努力做到“工作讲原则,生活讲感情”,引领教师在建立和追求共同愿景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对全校教工提出:教师应站在学生思想的起点上,干部应站在教师思想的起点上,致力于打造一流的现代化教育团队。让教师生活在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在鼓励勇挑重担勤奋工作的氛围中,正气越来越浓厚,评优打破原有的惯性思维,让教师放下心理负担轻装上阵,专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为此,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教工活动,比如参加河北电视台“激情大冲关”节目举行教工演讲比赛等。

(三)做有能力、有情怀的教师

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并校教师比重加大,但初始本科学历只有23%,且所教学科不相符的所占比例较高(达到24%),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待提高。于是学校启动了多层次的培训。

1.坚持班主任队伍培训。班主任工作关系着学校的稳定与发展,更关系着精细化管理的水平。为此,学校开展了多元化的班主任培训。平时专题培训和假期专门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整体培训与分年级专题培训相结合,个人反思与交流分享相结合。在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水平,实现精细化德育管理的同时,学校坚持师德为先,在每学期都要举行优秀班主任的师德报告会,引领教师真正去关爱学生,关爱特殊学生。

2.实施教师基础业务培训。为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经充分调研学习,制定了《四十四中学教师基础业务培训实施方案》于2012年9月正式启动,内容包括四个维度、十八项指标,每项任务有明确的负责人、完成期限和质量要求。2017年开始,学校加大了对教师人文涵养的培训,学校组织教师选购图书,定期举行阅览活动,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要求教师多读书,在建设书香校园中发挥教师的带头作用。

3.新教师培训“六个一”成长计划。近五年新教师不断加入,学校坚持“先培训后入职,先见习后上岗”的原则,开展了新教师“六个一”培训模式:即跟好一位优秀教师、分析好一个教学案例、上好一节汇报课、设计好一节班会课、写好一份读书笔记、做好一次成长汇报。通过一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与学习,检阅每一位新教师的学习成果和实践能力,展现他们师德师能的成长感悟。

三、落实学校常规,培养有规则意识、有责任感的小公民

一个群体,有行动规则才有明确的行动目标,在规则之内大家是自由的,这样的群体才有安全感。根据学生心理成长规律,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规范日常行为、培养良好习惯是首位。

(一)律行成习,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卫生习惯。并校初期,卫生习惯是明显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在全校内开展了个人卫生督促检查工作,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一点一滴要求,从初一进入校门起,就鼓励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可喜的是到第一届学生2010年毕业时,这些昔日的“土娃娃”已经变成了仪表文明的现代学生。由此,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自信。

2.培养劳动习惯。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广大中小学生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再一次指出:要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的功能。劳动教育成为学生行为习惯培养、道德品质教育、健康人格养成的平台。

3.仪容仪表符合规范。规范显形象,仪表见精神。建校伊始,学校针对学生的仪表风纪(发型、着装等),制定规范并严格执行。在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辨别是非观念的形成期,并付诸行动极力模仿的阶段,是非对错都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学校培养的是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的意识,杜绝跟风攀比现象,培养朴实的求学风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德育的较高境界是“养行成习”,有时要通过一定的约束手段才能让学生记忆深刻,进而使“律行入心,成习于为”。通过“他律”的手段,来达到“自律”的结果,最后达到“为德”的目的。

(二)化习为德,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

通过初一阶段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再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特点,学校重点开展入团教育、青春期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生命安全教育、诗性教育等,通过这些主题实践活动,让追求真、善、美的种子在学生心里扎下根来,将“责任、荣誉、感恩、包容”的校训渗透其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1.一个团员一颗星——珍视荣誉,心有所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能变,做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学校开展系列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严格入团考试,在开学典礼或者华北烈士陵园举行盛大的入团仪式。每年的入团仪式,所有团员都穿着红色的校服、白衬衣严肃而光荣地加入共青团,我们追求每一个环节的规范化、精细化,防止流于“形式”,增强学生的荣誉感。

2.“我当一天家”——行敬尽孝,感恩父母。对父母的感恩和责任要落实到行动上,在行动中感受和体会,形成信念。每年寒暑假在全体学生中开展“我当一天家”活动。这一天,学生要做所有家务,从买菜做饭到打扫卫生,计划一天的开支等,以此充分锻炼学生的独立能力和感恩情怀。爱父母是爱社会、爱祖国的起点,有了对家庭的感恩与责任,才有对祖国的热爱与奉献。

3.志愿者活动——心系社会,体验责任。学校引导学生从担当家庭的责任、集体的责任,进而关注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各种志愿者活动,多年来,学校有50多个志愿者小分队,他们活跃在市区各个地方,比如医院、干休所、社区委员会、老年公寓、派出所、公交车队等,内容涉及环保、关心弱势群体、普法宣传、交通志愿者等。这些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我参与、我奉献、我劳动、我快乐”,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4.暑期夏令营——包容并蓄,开阔视野。学会包容,提高境界。没有眼界就不会有境界,能包容的人都会有较深的思考能力。我们既引导学生“读万卷书”,更鼓励学生“行万里路”。学校利用节假日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到省博物馆、地球科学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参观学习,为学生打开“没有天花板的教室”。

(三)修德养和,形成完美的健康人格

在约束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生命与未来。

1.组织秋季运动会——发扬拼搏精神,珍视集体荣誉。每年初三年级开展专项体育专题活动,比如秋季運动会、篮球对抗赛等,一方面营造浓厚冲刺氛围,凝聚集体力量,激励初三学子昂扬的斗志、必胜的信心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继续发扬顽强拼搏、争创佳绩的精神。这是拼搏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的展现,是奋发努力、克服困难的一次尝试。

2.百日誓师大会——鼓舞师生士气,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拼搏精神、增强团队仪式,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激发自信心。每年春天初三举行百日誓师,操场上空飘荡着蓬勃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全体师生现场加油助威,各班师生分别宣誓,整齐的队伍,响亮的口号,庄严的誓词宣告着必胜的决心和信念,也提醒全校师生,任何成功都需要努力拼搏。

四、五育并举,成就幸福学生

(一)三体三艺,百花齐放,纾解压力

体育活动和音乐能让人更坚强、有自信,还能达到纾解压力,放松心情的目的。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运动一小时。学校将教育部提出的体育艺术 “2+1”扩展为“3+3”,体育又跳绳、踢毽子、校园足球三项,艺术有口风琴、校园特色舞和合唱活动。全校开足体育课,每年的秋季举行班级足球女生联赛,春季举行班级足球男生联赛,重在全员参与。学校对课间操也进行了大胆创新,做国家体育局创编的《青春的活力》广播体操,在音乐伴奏下跑步,将体育艺术融合,独创特色课间操。学校的音乐教育从红色歌曲、到戏曲、再到河北梆子,逐渐深入到传统艺术,“梆响太行、舞动互托”成了学校的特色,在对外交流中,经常被学生展示和交流,成为学校文化的一个印记。

(二)科学探秘,给好奇心一个探索的平台

建校初期学校把科技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学校从最简单的科技小制作开始,逐渐形成人人参与的“科技节”,小发明小制作、百科讲坛、科普电影、创意积木大赛、放风筝比赛、科技知识讲座等十几项活动,角度不同,形式各异,班级公开竞标,学生广泛参与,让不同资质的学生都找到自信。科技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学校的一项发展特色

(三)植物探究实践活动,体验生命的成长

学生种植是学校一大特色活动,在种植、嫁接、管理、采摘的一系列活动中,体验“我与小树共成长”的快乐,感受植物生长发芽的神奇与感动,分享与同学一起收获的欢快。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自己组织栽种,分别开辟了“责任田”“感恩林”“包容园”,由学生选树苗,然后自己挖坑、栽树、填土、浇水、除虫,慢慢体会“爱”的浸润和生命的意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形式丰富多彩,过程充满惊喜。并且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实施积极影响,这将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另外,还会对学生品德的发展以及文明道德行为和习惯养成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希望通过我们的探索和努力,给学生创建一个阳光、安全、快乐的校园,让每一个学生在校园里成为最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学生心理学校文化实践研究
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的思考与升华
合理把握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度”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的数学课堂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