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在县域教科研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2020-07-29 02:08李彦斌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师成长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

李彦斌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县域教科研工作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县域教科研部门可借助信息化手段,从网络课堂、网络教研、网络听评课、网络集备、网络优质资源库、网络名师工作室、网络课题管理、网络研修等方面入手提升工作效率。教育信息化不仅能加速城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而且能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县域教科研;教师成长;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8-0004-04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展,各地各学校都按照教育部的部署,纷纷开展了线上教学的工作实践。在落实“停课不停学”工作的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克服种种困难,积极作为、反复探索,保障了疫情期间学生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与此同时,伴随着“空中课堂”和在线学习的推进,家庭和学校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家长陪读的烦躁问题、学生健康的焦虑问题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质疑问题等,尤其是线上教学是否会因地域和校际差异而使教学质量和教育均衡产生更大的差距,更是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重点。

河北省武安市于2017年开始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实践探索,在网络教学和网络教研方面积累了相对较丰富的经验。武安市教研室将“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在县域教科研及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应用策略作为重点研究方向,因此,在疫情期间,武安市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以强大的空中教研、网络集备做支撑,有力保障了在线教学的质量,获得了社会和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一、教育信息化是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党一直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要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但于县域而言,城乡区域从办学条件到师资水平都与城市地区存在明显的差距。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全市有17多万名学生,403所学校,其中三分之二的学校分布在西部山区,且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同时,全市虽有一万余名教师,但由于学校数量多,特别是教学点分散,使得成规模学校相对较少。因此,师资不均是造成武安市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及教师数量少、工作负担重等原因使得教师培训、学习、教研难以形成长效机制。而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既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构建泛在学习环境、实现全面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撑。因此,借助教育信息化手段,无论是开展远程培训、在线教研,还是网上观摩、资源共享,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都会变得更加灵活便捷,從而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可能。

二、教育信息化是县域教科研工作转型升级的最佳手段

教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而县域教科研工作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最终保障。但长期以来,县域教科研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以武安市为例,由于地域交通、学校分布、教师工作负担、师资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武安市的教科研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学校和教师对市里组织的教研活动或业务培训,往往以人手不够、经费不足、工作繁重、没时间等理由推托或应付。其次,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全市虽有万余名教师,但是参加教研活动,尤其是市级以上教研活动的教师较少。再次,教研活动多是听课、评课或集中到城区开展讲座,形式单一,系统性差。最后,教研和培训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市、乡、校三级良性互动的体系,或者是徒有形式,考核监督不够,效果不佳。

因此,要破解这些难题,我们可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传递速度快、信息发布及时、透明度大、参与面广等优势,重视和加强网络教研,建立研讨交流和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等多种方式,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改革。”武安市教研室正是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开展了系统的探索工作,并且走出了自己的信息化应用之路。

三、教育信息化在县域教科研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打造网络课堂

武安市根据学校教学水平遴选了20所前端校,其中包括小学15所、初中5所,且各前端校根据学科能力承担某一科或几个学科的名校网络课堂任务。同时,前端校同学科教师按照备课、播课、晒课的“三环”模式和自主备课、协同研课、播前磨课、网络播课、反思议课、精品晒课的“六步”模式开展网络课堂工作。“三环六步”研播一体化模式,既保证了名校网络课堂的质量,又促进了教师在研播过程中业务能力的打磨提升。此外,乡村远端校既可以根据本校实际实时同步直播网络课程,也可以延后选播,或可以作为观摩学习、参考提升的优质资源。

与此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学校大多是教师包班教学,即一名教师同时教授几门学科,而且没有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教师,这就造成包班教师很难有精力在所有学科上做全面准备。鉴于此,我们加大供给侧改革,有计划地增加了一些学科网络专递课堂的制作,基本满足了农村学校的使用。这样既提高了远端校的课堂质量,又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此外,我们还整合全市名师资源,制定计划、分解任务,共同开发网络名师课堂资源,并系统覆盖各年级、各学科、各章节,从而给远端校提供更多的选择。

(二)实行网络教研

1.教研员根据学科教学实际确立主题,一般是针对学科专题或难点进行研讨;

2.教研员会同本学科名师共同研讨教研内容,形成基本观点、思路和方法,确定主讲人;

3.网络平台发布教研公告;

4.主讲完毕后,远端校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并进行现场解答或讨论;

5.活动结束后,主讲教师在网络空间发布整理修改后的内容,远端校教师可继续学习并反思交流。

网络教研打破时空、人数限制,可使教师足不出户即可与名师对话,从而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并调动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进行网络听评课

听评课既是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最直观、最有效的手段。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武安市各校互动课堂的建立,教研室依托市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教研“钉钉”群等方式开展的网络听评课活动也在不断提档升级。网络听评课的一般流程是:

1.网络平台播放优质课实录,各校教师单向收看,且评课议课由各所学校在线下进行;

2.通过教研群共同在线互动评议;

3.实时直播课堂教学,全市教师同步观课,共同在线交流;

4.开展网上优质课评比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参赛者作品展示、评委评比打分通通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评选结果实行网上公示,获奖作品公开发布并充实到资源库中。

(四)实施网络集备

网络集备就是乡镇各校或集团校依托网络平台开展的学科网络集体研讨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活动能够有效发挥团队优势、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不仅如此,集体备课的过程就是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交流、研修提升的过程。网络集备将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分成若干水平相当的小组,并分配好学期主备任务。同时,成员校统一集备时间,各学科每周定期开展集备。一般流程是:

1.教师初备,并由主备人发布教学初案;

2.在线集备研讨,修改形成通案;

3.每人再备形成个案;

4.课后集体反思、提升。上述流程简称为“两备一研一反思”。网络集备既能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备课质量,又能让更多的普通教师和牵头校的名师骨干一同备课研讨。这个过程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提升,而且能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五)建立网络优质资源库

教研成果的固化是教师教学经验传递的捷径,不仅可以使网络优质教育资源库便于检索使用,而且更有利于优秀经验的传递。同时,网络优质资源库还为教师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更有利于调动各级各类教师的积极性,并更便于资源的共建共享。

武安市教研室依托武安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多种途径共建优质教育资源库,包括从前端校网络课堂资源、从网络名师课堂、从每年的网络优质课活动中评选出的微课、教学设计、课件设计等。此外,每项评选活动会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开展,并纳入学校的教研考核,以此来保证活动的严密公正和资源的质量。

网络资源库的建立过程,既展现出了教师们成长的足迹,也见证了武安市教科研工作规范、科学前行的步伐。同时,武安市教育资源库会根据教学内容的调整不断地进行内容的更新补充。

(六)完善网络名师工作室

受经费欠缺、工作负担重、学校不支持等限制,武安市县域一级的名师工作室大多处于停滞状态。经反复调研论证,教研室制定了网络名师工作室规划方案和运行考核制度。同时,每个网络名师工作室由名师牵头并组建研修团队,制定年度活动计划方案。方案要求活动内容需丰富、形式需多样,可以是问题性研讨(就教学中的某个问题或学科专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可以是主题性研修(就教学改革发展的某项专题组织研修学习);可以是课题研究(就承担的课题或实验开展情况进行网上调查、研讨和交流)。此外,所有工作室应在教研室统一部署下开展工作,需要有期中和年度活动报告或成果,并在年终统一进行考核。

经过调整之后,网络名师工作室借助网络克服了时间、地域、经费、校情等多方面的限制,使工作运行更加灵活便捷。此外,通过工作室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研修活动,不仅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大大拓展提升了名师引领、带动、辐射的效应。

(七)进行网络课题管理

1.借助网络平台宣传、遴选组建课题研究团队;

2.团队成员通过网上共同学习、研讨,制定课题规划方案;

3.团队成员分工合作,进行网络交流并修订讲义;

4.课题研究团队分若干期组织开展全市性的课题研究网络培训活动;

5.依托网络平台对课题立项、过程督导、结题评审、成果交流、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管理。

网络课题管理不仅方便了教师、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武安市课题研究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八)组织网络研修

每学期,武安市教研室会根据国家教育改革方向、上级工作重点、本区域存在问题、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需求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网络研修规划并提前公告。网络研修要求教师每天需抽出一小时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并由学校做好督查工作。同时,教研室筛选或制作培训资源,传送至武安市教育公众服务平台专栏供教师选用。其中,研修资源有讲座视频、课堂实录、文本演示、政策解读、教材培训、备考指导、课改观摩等。此外,网络研修参与便捷,不受地域距离限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电脑、手机来进行学习。

经过三年的实践,武安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发展已显成效,河北省教育信息化现场会和河北省教科研工作会、邯郸市网络教研现场会的与会人员都观摩了武安市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且中央电教馆领导及省内外专家也给予了高度肯定。此外,《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均报道了武安市利用网络教研提升山区教师业务水平的典型做法。因此,在县域教科研工作中,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既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双提升,也能够有效促进城乡教育均衡的优质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2018-04-18.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2016-06-07.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時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1911/t20191128_409950.html,2019-11-25.

[4]刘   畅.教育部长袁贵仁:保证农村师资的关键是教师“下得去,留得住”[J].人民教育,2012,(23).

[5]赵清海.互联网背景下教研员工作方式的转变——以河北省网络教研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9,(10).

[6]李建国.区域“互联网+”教研制度建设的实践——以邯郸市“互联网+”教研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9,(10).

[7]翁开明.关于区域教育现代化及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4,(1).

[8]庄敏琦.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下的区域协作和信息化推进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8).

[9]李   艳.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促进教研工作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

猜你喜欢
教师成长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幼儿园教坛新手园本培训的实践研究
拓宽师徒结对思路促进体育教师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