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璇
中国诗词的魅力,总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婉约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豪放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豁达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一直以来,诗词阅读都是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既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教会学生读历史、品人生。作为最具中华特色的文化符号之一,古诗词是每个中国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颂千年,华彩依然。
诗词之华美,美在给人以心灵的滋养。常有人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诗”和“远方”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的眼界、理想和心态。因此,“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了追寻“远方”的标配,我们不妨把“标准配置”里,加上“读诗”一项。大自然的风霜雨雪,人世间的百态万千,成就了古詩词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手捧诗集,便可在文字中畅游千年,去赏千百年前的云,去走历史久远的桥,心灵也会随着平仄起伏的韵律感受种种亘古不变、浓郁厚重的情思。同时被诗词滋养的心灵是不同的,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里说:“美人者”,“以诗词为心”。“诗词为心”即是“美人”的灵魂,真正被诗词滋养的心,也终会外化于“气自华”。
诗词之华美,美在给人以情感的慰藉。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打破了原本的生活节奏。同时,各国各组织捐赠的物资开始向中国汇集。其中,一批贴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等颇具中华诗词文化特色标语的物资箱引起了国人的热议。这些或引用、或化用的诗词,极大引发了我们的情感共鸣。诗句简短,情意凝聚其中,既含蓄优雅,又字字铿锵,我们借此能真切地感受到来自日本友人的真诚与善意。那是一份情感的慰藉,于无声处给人以温暖和力量。
诗词之华美,美在给人以前行的动力。诗词里高度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品性,古人既常常借诗激励自己,如“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也习惯用诗宽慰友人,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彼时,诗歌是要配乐来进行吟唱的,时至今日,那些古乐曲虽然大多已经失传,但其中的精神和气节并未失色。一曲融合了三首诗词的歌曲《出征》在庚子鼠年的元宵晚会唱响,作为致敬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人员的歌曲,《出征》恰似擂起的战鼓声,气壮山河,振奋人心。近年来,改编古诗词并配以现代乐曲进行演唱的文娱节目并不少见。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就是典型代表,该节目用时下流行的方式为旧词谱上新曲,使古诗词又呈现出另一番神韵。
诗词的华彩,既见于只可意会的意境之美,也展示于遣词造句的“炼字”之精,更是穿越千年扣动心弦的力量。夏已至,情更浓,愿诗意陪伴平凡的生活,在不可错过的时光里,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作者单位: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