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春萍 马珀 王衍凤
【摘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总结现代学徒试点的经验,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工作”。 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全面对接与深度融合是真正实现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合作的终极目标。本文从分析高校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对发现问题的意义出发,帮助高校企业探索两种文化融合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校企合作 高职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前言: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力推广“现代学徒制”,行业、企业和学校积极开 展学徒培养,在招生招工一体化、标准体系建设、双导师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培养模式改革、管理机制建设等多方面共同进行了合作探索,但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职业精神、工匠精神、职业道德方面尚待提升。
一、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对学校以及企业双方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资源,加大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密切程度,对促进校企合作以及产学研结合的进一步发展有极大帮助。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同属于组织文化、管理文化,两种文化都是以人为本、关心组织成员的成长,凝聚成员力量,重视个人价值、个人的发展以及其素质提高。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都是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双方组织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是由制度、行为、物质以及精神文化构成,可以通过精炼精神文化、创新制度文化、崇尚行为文化、建设物质文化等步骤来构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比,具有适应性和差异性的特点。两种文化都派生自特定的社会文化,具有典型的社会文化烙印,主动吸收社会文化中有益指出,呈现两种文化的适应性。
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在长期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高职院校校园文,这是师生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集中体现;再企业领导长期倡导、全体员工积极认同、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经营特点、管理风格和传统习惯的影响下形成的总体价值观、信念、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构成了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但是两种文化分歧明显,一是目标定位有差异。校园文化具有包容、典雅性、含蓄和渗透的特征。 校园文化核心是倡导宽松、民主、平等、自由、个性化的学术氛围和文化环境,以兼收并蓄为目标,在宽松的环境中培养和塑造学生。企业文化具有实用、明晰、规范的文化特征,服从和执行是管理运营的保证。 通过激励和凝聚员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二是两者的绩效评价以及管理方面有差异。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师生在校园生活、学习、交流等具体活动中自然形成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充分体现了师生的创造力、活力和激情,管理方式灵活,更加体现了人文关怀。企业文化是企业各类型管理者和员工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建立形成的,它以是制度文化的特征呈现, 具有标准化,规范化,严格化的特征。第三种文化无法相互替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受目标定位、表达形式、存在环境以及文化主体等方面的差异,无法替代,只能相互融合。
(一)校企文化差异制约了校企文化融合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由政府主办,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决定了高职院校的运转更接近于本科院校,高职校园文化经过长期的积淀与传播,具有稳定性和广泛性;企业则是以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为最终目的,企业文化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文化的内涵和方向,同时企业为了适应市场、打造品牌,一般是一个企业一种文化,具有适应性和唯一性。企业的趋利属性与高职院校的学院派作风存在本质差异,导致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在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很难相向而行,增加了校企文化融合的难度。
(二)就业导向偏差阻碍了校企文化融合
从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来看,目前将学生薪资水平、就业满意度和专业对口率作为就业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所推崇的学生高质量就业概念主要从学生和学校的角度出发,而企业所需要是能够适应工作岗位并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毕业生,为此,高职院校的就业导向人为地将学生就业质量与企业利益割裂开来,这种导向不利于学生今后职業生涯发展,无法切实满足企业需求。高职院校就业目标与企业趋利导向的不相容,带来一系列校企文化特性的不同,以及校企之间诸多理念的不相融之处。
(三)高职院校发展现状限制了校企文化融合
在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并促进其高速发展的强力政策驱动下,大部分高职院校刚经历了转型升级,目前还处于内涵建设的加速发展期,百事待兴,没有过多精力通过打造文化品牌来凝练和宣传办学特色。目前,各高职院校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成效不一,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时常随着学校岗位人员变化而变化,校企文化融合的理念不能一以贯之;同时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所涉及的面有限,没办法实现全覆盖,深度和广度不够,为校企实现文化融合设置了障碍。
(四)高职院校文化理念弱化了校企文化融合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环境设计和标识应用等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一般均是由学校独自进行,学校邀请企业参与的意识不够,企业参与其中的主观意愿也不强,校企文化融合理念与实际行动相脱离,学校师生和企业人
结束语: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合作的最高层次是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全面对接与深度融合。坚持德技结合、工学结合、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与企业生产实习相结合、生活在现实中、实行弹性学习时间和学分制管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工学结合、在职培训,企业文化进入校园,融入课堂才能实现校企合作深层次融合,实现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传承。
参考文献:
[1]胡大明.职业学校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联系和区别探究[J].科学导报,2015,000(012):149-149.
[2]陈洪.浅谈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的重要性[j]教育与职业,2006,(36).
[3]刘彩琴,刘庆华,路建彩.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0,(1):64~67.
[4]丁晓军.谈谈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必要性问题[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