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训敏
摘 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审计专业实施,要探索符合专业特点的具体模式。
关键词: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审计专业
2015年下半年,教育部公布了100多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正式启动试点工作。各院校各相关专业也在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但是,探索之前,必须首先了解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学徒制”三个字并不新鲜,“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传统师徒制的写照。历史上,师徒制保障了传统工艺技艺的薪火相传,是手工业时代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20世纪50年代,被视为学徒制在中国消亡的分水岭。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大机器生产使职业院校代替师徒制,职业院校在我国也蓬勃发展。然而,替代学徒制的学校教育则也存在弊端,知识技能仅靠学校教育难以满足。于是现代师徒制诞生,在吸纳传统模式优点基础上,以全新的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产业工人培养模式,在这些国家工业腾飞的道路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也在2014年发布文件《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导“现代学徒制”试点。
所谓现代学徒制,是把传统师徒制和现代职业教育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方式。其特点主要有四:一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二是教师和师傅双导师教学,三是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四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本文以审计专业为例,简单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一、职业院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
各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方面已经过了十几年的探索,“订单班”、顶岗实习等方式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代学徒制”下,企业在招生招工和人才培养方面也拥有了话语权。但是对于审计专业来说,必须结合实际。审计、会计等专业和培养制造企业高技能人才的专业不同,单一企业对学生(学徒)的需求数量不是大批量的,很难实现“入校即入厂”。因此必须在校企合作和双主体育人的其他方面进行探讨,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二、调整教学模式,探索企业深度参与方式
现代学徒制有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老师、师傅两个导师,学生如何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实现学习的转换和衔接,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为此,各专业都应该结合专业特点在教学模式和学习进度等方面都进行探索,审计专业可以借鉴其他专业的经验进行选择。下表是一些院校采用的教学模式:
审计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注册会计师审计是由一个又一个项目构成的,一个项目的完成时间并不是很长,而且事务所工作也有忙季和淡季,因此,学习进度和教学模式可以借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3+3”模式。但在具体执行中,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应分别选择忙季和淡季,忙季更好地锻炼学生技能,淡季更有利于学习技能。
三、校企互动,遴选优秀师资
“现代学徒制”的成功实施,关键是师资的保障。各院校普遍的做法是:一是将企业业务骨干列入学校企业师傅教学资源库,制定相应考核制度,强化企业师傅、教师、学徒之间的交流沟通;二是从学校内部遴选专业娴熟的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素质和业务能力。审计专业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同时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可以选择以前年度本校的优秀毕业生进入“师资资源库”。
四、多方探索实践模式
(1)优化课程体系,科学设置课程,推进“双证融通”。会计审计行业和职业有被社会普遍接受的职业资格标准,所以企业和学校的合作能在科学设置课程,推进“双证融通”方面有很好的效果。(2)通过社团活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各院校都有种类丰富的学生社团,极大的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同时也可聘请企业的指导教师对社团活动、技能培养进行指导,为学生介绍企业文化、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企业新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和热爱,体验工作过程,获得工作经验,提升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
[2014]9号,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