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杰 周 莹
(广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541004)
数列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是培养学生发现、认识、分析、综合等能力的重要题材,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难点,因为学生对于这部分仅有初中学的简单函数作为基础,所以新课的引入非常重要.
所谓“六何”,可看成由对知识来龙去脉及总结反思的发问而构成的认知链,即“从何→是何→与何→如何→变何→有何”认识链.[1]值得注意的是,“六何”认知链并不是简单的单向进行,而是多种开端,多种组织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运用.本节教学将选取“从何、是何、如何、变何、有何”展开设计.
如图1,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三脚架的最下面一层放1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铅笔,最上面一层放100支.问这个三脚架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图1
图2
由图1,有S100=1+2+…+100, ①
由图2,有S100=100+99+…1. ②
设计意图 从学生生活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公式推导打下基础.
师:大家观察一下③式,能否根据它得出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呢?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特殊推出一般公式,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归纳能力.
师:由特殊类比出一般的公式是否缺乏严谨性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证明④式的合理性.
已知等差数列{an}.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其中,a1为等差数列{an}的首项,an为尾项,n为项数.
例1 计算下列等差数列的和:
解析 (1)a1=101,an=60,n=42;
(2)a1=2,an=2n+4,n=n+2.
代入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一即可.
说明 通过上述两个例题我们发现,要想正确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一,就必须找对项数n.
设计意图 对本知识点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
等差数列2,4,6,… 中前多少项的和是9 900?
说明 此时,我们会发现直接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已经不能够计算出结果,那么就应该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进行变形.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只能对an进行变形,使an=a1+nd,则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可变形为
即为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变形公式.
对于上述问题有
解之得n=99.
其中,a1为等差数列{an}的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设计意图 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当已知公式不适用时,可以将公式变形来解决问题.
在本节课开始时,计算三脚架所含铅笔个数过程中,我们将①式反序相加得到 ②式,再将①②相加,得到最终结果.在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过程中,可以依旧采取相同的方法得到了最终结果.故把这种方法叫做倒序相加法.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两个公式:
一种方法:倒序相加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反对孤立片面的观点.“六何”认知链将课堂教学完整地呈现出来,以整体视角把握知识结构,通过问题驱动,调动学生兴趣,将数学课堂变成充满思考的探究“实验室”,正蕴含了这样的哲学思想.整个过程,通过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知识“从何”、“是何”、“如何”、“变何”、“有何”的认知过程,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依托六个任务,各环节之间环环相扣,步骤清晰,层次分明.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高中阶段一个重要的内容,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他们的认知水平.本节课从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引入,通过对一般规律的探索,逐步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推导出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再通过例题,进一步理解和体会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和倒序相加法的内涵.通过上述过程,逐步形成用数学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