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敏佳
摘 要幼儿园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以幼儿为主,学习内容简单、宽泛,幼儿的学习环境相对轻松自在。而小学呢?则以学习为主,学习内容丰富,且每天的知识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因此,培养好孩子的自主阅读理解能力,不仅能发展孩子的能力,而且也为孩子入小学后接受正规的读写教育做好准备。
关键词阅读环境;自主;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K26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0-0033-01
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可以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龄前儿童而言,学习环境的创设、良好兴趣的培养、阅读技能的培养都是很重要的。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一)班级区域的共同商讨
教师应重视创设感知积累和主动探索汉字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文字无所不在。可以和孩子共同商讨班级区角的在教室内开辟游戏名称,如阅读区“美美看书吧”、美工区“巧姑娘手工坊”、表演区“帅帅大舞台”等等,可以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悬挂在教室内。
(二)图书区的创设
墙面上及阅读区把阅读活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或在生活中的常见汉字,可做成卡片图文对照。阅读活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如“大”“小”“一”“二”“三”等,还有孩子自己的姓名,都可用电脑打印出文字卡片,幼儿在空余时间随意翻玩、认。之后,教师再提高游戏的难度,比如,找出你好朋友的名字,或者从全班名单中找出自己的名字,并拼好……从孩子的身边入手,让孩子在原有的经验上跳一跳就能够到,这也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阅读区的创设
幼儿通过与环境的对话,产生了感知认识汉字的积极性、敏感性和主动探素汉字的欲望。同时教室内的阅读区要提供大量适合大班幼儿阅读的书籍:除幼儿熟知的《恐龙家族》《大卫,不可以》外,还要有益智类书如《蓝猫淘气三千向》《十万个为什么》,中外文学名著《西游记》《格林童话》,趣味性强的图书如《趣味迷宫》等等。教师可将这些书摆放在散开式的图书架上,积极鼓励幼儿在来园、自由活动、点心后、离园前等时段自由选择阅读。
二、激发孩子自主阅读的兴趣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
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内容丰富、数量充足,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图书、故事、光盘、录像等,比如在笔者班里的阅读区,有为孩子提供平板和耳机,供孩子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也可以选择自己制作图书,并用平板进行录音,创作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
(二)教师的耐心指导
在幼儿进行阅读前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找答案的心,去有意识地阅读图书,在阅读后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提出尚未理解的内容,进行讨论、质疑,并根据幼儿个体的不同差异,因人而异地进行适度、适时地指导,让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体验自主阅读带来的快乐,从而更积极主动投入其中。
(三)巧用周记本
筆者所在的幼儿园每一位孩子均有一本周记本,用来记录孩子在学校和家里发生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孩子们都很喜欢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故事,这时候爸爸妈妈也会将孩子们的故事用文字记录在相应的图画上,既发展了孩子的绘画、表达能力,也十分有纪念价值。
(四)表达方式上的激趣
瑞吉欧“百种语言”的教育理念指出:把文字、动作、图像、绘画、建筑等都作为儿童语言。因此,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通过阅读活动为幼儿创设操作的条件,启发和鼓励幼儿用“百种语言”来表达表现。在每一次集体阅读后,教师都应该提供充足时间和条件,让幼儿自由选择表达表现的“语言”,让幼儿将阅读中接收到的语言信息再现到相应的活动中。
三、掌握正确的阅读技能、方法
(一)学会按照页码顺序看绘本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按页码顺序翻阅图书,使他们掌握看书方法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学习按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绘本
在看书过程中,幼儿会感受到图书是一页一页组成,故事是一幅画一幅画、有序地接下去看,才能理解故事内容。
(三)提高孩子的理解力
教师应引导孩子学会观察每幅画面上的人物、动物形象,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
(四)创设和利用各种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条件,让孩子将已获得的阅读经验运用于新的情景之中。
如,秋天到了,教师会带孩子到凤凰湖秋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引导孩子根据已有的经验、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将这如,秋天是棕色的,因为树上只剩树枝了;秋天是红色的,因为枫叶是红色的……孩子也可以将这些感受用图画书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经验迁移的目的。
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园携手共进,通过多种手段,让幼儿在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环境中,持之以恒的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