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芬
摘要:颁布和实施的新高中课程标准和改革,其课程改革的核心为学生素质的综合培养。2017 年考试大纲,第一次提出了“学科素养”的考查要求。因此,高三的历史教师首先要从观念上予以改变,把培养学生的历史底蕴很好地融入到高考的复习计划中。这样才能够让高三学生在复习历史时做到愉快复习。
关键词:高三历史 核心素养 培养措施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实施,把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确定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已在近几年高考试题命制中得到实施和体现。为了高效备考,做到有的放矢,在历史复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笔者根据多年备考实践经验,浅谈历史复习中凸显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借助历史中的注释让复习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所有的历史知识其实都是对过去发生事实的一种再现。所有的历史叙述都要以历史知识为基础,然后再在客观评判的基础上对各种历史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而重要的就是要在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更加客观地对历史知识进行评析和判断,最终深刻剖析出在那个具体历史时段所显现出来的相关问题。在这样一次次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也就能够更好地对历史问题进行及时地叙述和评析。例如:有人这样评析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度尚未被完全废除,那么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君权;B 削弱相权;C 实行君主立宪制;D 废除三省六部制。这道题目就通过对一个时期政治制度的描述来考察大家对君主制度的理解。
二、融通考点联系,凸显唯物史观
融通是将纵向历史发展的每一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横向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因果联系,因此,在通史复习教学中,教师面临着以何种史观为指导实现考点间融通的问题。唯物史观是总结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是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由生产力史观、社会形态史观、阶级斗争史观组成。《课程标准》中对课程性质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多角度地反映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展现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文明成果,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
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与领悟唯物史观的具体原理,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面对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事之间的关系时,学会灵活选择具体、适用的原理,合理融通与阐释彼此间的因果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唯物史观在认识历史中的根本性地位。例如,在复习“古代中国文明初步发展”时,教师可运用唯物史观中的生产力史观对重要考点进行融通解释。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具有分散性、封闭性,易导致政治割据。因此,在政治上,统治者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保证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汉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以“黄老无为”作为治国思想,至汉武帝时期出现王国问题,为迎合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创立了新儒学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构建多元评价——培养核心素养的支撑点
教学评价是课程改革的一大难点,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支撑点。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建构一种多元的评价模式: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是指在对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评价时,既要重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与历史技能的掌握,也要重视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能力的评价,更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的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要充分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仅是教师评价学生,还应该有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甚至家长参评等;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是指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 既要看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的结果,更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感悟历史,进而体验到一种历史情怀。 评价的手段也要灵活、多样,除了纸笔测试外,还可以釆用历史剧表演、历史小论文撰写、历史调査活动、历史档案等方式;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是指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优劣势与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尤其是对于缺乏信心学生 的评价更要鼓励和支持,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发展性作用。
四、关注热点问题,凸显家国情怀
现实性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历史研究的切入点,只有借助过去,才能充分理解现实。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而家国情怀是一种价值观,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其内涵为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体现为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天下为公等时代价值。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的教育功能之一,它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应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因此,热点、焦点、家国情怀问题是历年高考考查内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高三历史复习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师应以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为教学媒介,凸显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应教会其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念,理性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历史根源,使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華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关注国家和全人类的命运,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形成正确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开放的世界意识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是高考试题的基本考查目标, 因而也是复习教学的基本目标。笔者认为,老师应该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来进行教学,让整个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具有创造性和个性。这样对于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和今后的发展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最终可以把整个历史课堂作为训练学生历史思维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基地。历史的学习应该成为培养学生文科思维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张华中.基于实践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刍议——以普通高中为例[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5,(9).
[2]普通高中历史课标研制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