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自成
摘要:《破解人人成功的密码》立足现实,着眼于人的长远发展和成功的需要,着眼于广阔的时代背景,多角度地论述了成功的要件。创造性地提出了通向成功的“拐点”理论,破解了成功的密码,揭示了智慧成长的一般规律,为人人成功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并大胆提出创建二十一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机制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破解成功密码创建成功机制
二十多年来,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面临的一个最直接最普遍的问题,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一问题,也是所有家长和孩子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一个班级中,同是先天没有智障的聪明孩子,同样的教育环境,为什么有的孩子很优秀,有的却很落后呢?为什么我们老师所追求的人人成功的理想却很难实现呢?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怪现象:小学高年级的老师抱怨中年级的老师没有教好,中年级的老师会抱怨低年级的老师,低年级的老师则会抱怨孩子的父母没有生下聪明的孩子。同样的环境下接受同样的教育,有的孩子却那样费神、那样难教!老师们一致发现:许多进入高年级的后进生,事实上从一年级开始逐级都是后进生。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一极具普遍性的教育现象呢?
经过反复观察和研究,我发现:孩子每每因不能尽快适应学习环境的变化和新的学习要求而掉队。
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要经过几个重要的转折期,我们把这些转折叫作成功的“拐点”。
对幼儿来说,刚进入幼儿园是一个重要的“拐点”。许多幼儿一开始就极不适应,有的甚至神经兮兮地整天哭闹,有的出现严重的生理不适,要打针、吃药!
最明显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拐点”就是幼儿园刚进入小学的这一重大的转折。学龄前儿童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主要是玩,其次才是学习,学习的时间、内容都没有严格要求,相对于学习来说,感性认识是第一位的,他们无拘无束地、快乐地生活、快乐地成长,学习的层次和行为习惯的要求都相对较低。而进入小学以后,成为一名小学生,系统化、程序化的严格的学习生活开始了。这一重大的转折,带来了许多棘手的教育问题。一些孩子因不能顺利过渡、适应这一生活方式的转变而掉队。一年级的老师为此往往要付出十分艰辛的努力。事倍功半是家常便饭,有过一年级教学经历的老师都有同感。
在小学阶段,刚进入三年级,也是一个重要“拐点”,许多孩子因不能尽快适应习作和英语学习的新要求而困惑。
小学毕业进入初中,是一个很大的“拐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处在一个大的转折期,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也有了新的要求。
事实上,孩子们整个学习生活,都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拐点”组成的。他们每天都处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拐点”之上,每天都面临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每天都要去适应这些新的“拐点”,一有疏忽,就有可能落后。而越是处在大的“拐点”之上,孩子越容易掉队。甚至会出现一步掉、步步掉的情况。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因而,这些大大小小的“拐点”伴随着我们的一生。连接这些“拐点”,我们可以画出一棵棵智慧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智慧树,而且,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这棵树一定会越来越根深叶茂。透过这些“拐点”,我们可以发现智慧成长是那样和谐,那样富有肌理!孩子们每越过一个“拐点”,都是一次进步,都是一次成功,都是一个飞跃!透过这些“拐点”,我们似乎也可以发现,一切都并不那么神秘,并不那么高深莫测!
人们普遍认为,剛刚过去的20世纪,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科学家。其实,爱因斯坦也只不过是在自己智慧树的末梢有所突破,顺利越过了新的成功的“拐点”而已。当他的相对论问世以后,世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为其超天才的理论而惊叹不已!然而,爱因斯坦并不觉得自己的伟大,反而更加谦虚,在他身上看不到半点中国式的故弄玄虚!他所到之处,用朴实而有说服力的语言向人们介绍相对论,使人们发现,原来相对论是那样简单。在爱因斯坦看来,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能尽快适应学习环境的变化和新的学习要求而掉队呢?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掉队的孩子真是笨孩子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些幼儿园,可能请专家给孩子们做过收费的智力测定。但我坚持认为专家对儿童的智力检测只能作一参考,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目测更直接。虽然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的智力量表有其比较科学的一面,但孩子的潜能是无法测定的,它们的智力还有待开发。当年,有谁能相信,曾被老师认为是笨孩子的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后来却取得了举世注目的伟大成就?对于先天没有智障的儿童,我们都坚持认为他们是聪明的孩子。而开发孩子潜能最直接最亲近的“导师”就是孩子的父母和老师。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耐心、信心和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孩子没有进入学习状态,不适应这一教学环节。这时我们老师就要及时寻找原因,及时调整方法,促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然而,任何问题都有其复杂性。我们要深入洞察问题的根本,以便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在一些地方和一些幼儿园十分突出,加之幼儿园教材版本种类繁多,各类名目的幼儿培训、智力开发此起彼伏,致使幼儿教育发展参差不齐,可能是一些小学一年级新生不能很快适应这一重要“拐点”的主要原因。
好动、贪恋玩具、以玩为主的心理行为定势和惯性,也导致一些小学一年级新生不能及时适应正规的小学学习生活。
识字量少、语言表达较差,人际关系初始化矛盾,学前准备不细致,各种诱惑因素的干扰,导致学习困难重重,致使一些小学一年级新生不能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而恰恰在这一时段,又是整个学习生活的一个最重要的“拐点”,在这一节骨眼上,我们老师和家长都要看到自己的责任重大,都要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去做十分细致的工作,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引导学生在无声无息中,顺利实现这一重要转折。这将为孩子的一生垫定十分牢固的基础。
为此,需要特别提醒我们的家长朋友,也要不断地学习和反思,同孩子一道适应学习生活的新环境、新要求。因为孩子的成長是全方位的,不是单一的线型成长,需要我们家长在思想上、行动上做好有预见性的比较周密的准备工作。我们坚决反对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做家长的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因为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通力配合,才能顺利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就说过“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思想、言行与家长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有研究发现,思想和行为的定势往往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陈旧的、落后的教育理念,更要学会“扬弃”,以便更好地适应这一转变。
另外,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犯错误。我们家长和老师不能对他们求全责备。其实,人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要允许他们犯错误,这是他们成长链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不允许孩子犯错误,甚至会影响其智力发展!我们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有居高临下的眼光,千万不可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美国前国务钦希拉里·克林顿女士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就曾提出“爱第一,纪律第二”的正确主张。我们只有融入教育孩子的一大堆细节中去,因势利导,使孩子在一次次犯错误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要真诚地鼓励,只有这样,才能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逐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
孩子处在不同的“拐点”之上,都有可能存在不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可能成为孩子不可逾越的“大山”!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要做细心人,要善于观察和研究,要善于助力孩子顺利越过新的“拐点”!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老师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培养良好的班风;抓习惯养成教育;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树立自信心;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创建激励评价机制;当面批改和辅导;构建“一帮一”、“多帮一”的合作学习模式;从伙食、心理、学习等诸多方面全面关心孩子;有针对地制定家校基本行为规范,三位一体共同修正孩子的言行……
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建议家长朋友们也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研究,把工作做具体、做细致,做得恰到好处!
面对孩子,教育是最现实的具体问题,我们老师和家长任重而道远。我们都应该对孩子充满爱心和耐心。“着眼未来,立足现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理念。
我们坚信,先天没有智障的儿童,理应人人成功!老师们,家长朋友们,让我们共同携手努力,铸就新的教育辉煌吧!
不要为孩子暂时的掉队而灰心,不要为自己接到的新班后进生太多而抱怨!为了孩子,我们家长和老师受点苦、受点累、受点委屈算得了什么?
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朋友们,每天都应该想一想,我们自己活得快乐吗?我们的孩子们快乐吗?我们成年人有时过的不快乐可以理解,但我们有没有把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呢?我们提倡“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如果孩子经常不快乐,那么我们老师和家长就应该反思,并做出及时调整。我建议,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朋友,从每天的第一件小事做起,使孩子们有一个好心情,从而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
有些事情不是很容易做好的,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也要尽力去做,比如“减负”问题,我们要在可能的限度内,尽量做到最佳,并做好孩子们的心理辅导。当然,我们也希望教育改革事业要进一步推向深入,教育的“上层建筑”必须要与教育一线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这样才能使师生的教学活动其乐无穷。
我们的祖国,需要千千万万的既爱国又有真才实学的像钱学森一样的顶尖级科技人才,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和世界更需要像爱因斯坦一样的划时代的伟大的科学家。而我们庞大的教育系统,就要成为蕴育这些人才的摇篮!
成功是有规律可循的!从小到大,人的一生,不就是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顺利越过一个又一个新的“拐点”,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的过程吗?我们在研究了人人成功的普遍规律——破解“拐点”密码以后,建议我们国家,把赏识激励的理念向整个科学、教育界延伸,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功机制(其主要内容为激励评价、多维辅助等),极大地调动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创造热情。该成功机制是全新的系统的科学机制,从精神到物质、从软件到硬件、从幼儿园到科研院所,从政策到运行有一系列科学体系,它将摒弃一切虚无的形式主义的束缚,匡扶高效、务实、创新、充满活力的科学精神。该机制的创立,将会体现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它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成功促进机制。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将会彻底割除应试教育的毒瘤,将会极大地纠正学术领域的市侩、造假、伪科学等令广大知识分子深恶痛绝的不正之风,极大地维护学术的科学性、纯洁性、严肃性和权威性,极大地促进个人和团体的成功与进步,让中国人民在二十一世纪不仅富起来,而且强起来,更要“牛”起来!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科学机制必将极大地唤起科技、教育队伍的工作热情,必将促使中国的科技、教育事业,在21世纪走向世界最前列!
1900年秋天,21岁的爱因斯坦大学毕业了,处在人生重大“拐点”之上的爱因斯坦,面对求职和失业的双重压力,感到前途一片渺茫。年底,爱因斯坦完成了第一篇科学论文,题为《由毛细管现象所得的推论》,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其寄给当时最权威的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不久,爱因斯坦的论文得以公开发表,这无疑是对爱因斯坦的肯定,更是对他的激励。
正是这种肯定和激励,促使年青的爱因斯坦焕发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从而“轻松”越过了使他的人生走向辉煌的决定性的“拐点”,1905年——仅仅过了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就在物理学的三个领域同时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伟大成就,并荣耀地获得了诺贝尔奖!
反思这一珍贵的历史事实,给我们太多的启示!
激励是成功的加油站!广泛建立科技、教育领域里的成功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1978年春,郭沫若先生发表了《科学的春天》的激情洋溢的演讲。从此,中国的科技、教育事业迎来了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个春天。40多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成果卓著,有目共睹!可以断言,随着二十一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机制的创立和不断完善,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必将迎来第二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我们坚信,二十一世纪,中国必将领航世界,为人类科学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