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宗教文化和宗教思想

2020-06-08 10:09张文娟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宗教文化西游记佛教

张文娟

摘要: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本源,它提倡积极入世的精神,其核心思想是“仁、义、礼、忠、孝”,“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义”是指对于大局的舍生取义,“礼”是古代社会的章典制度和社会规范,“忠”是下级对于上级的服务,“孝”在封建社会中指的是对父权的绝对服从。

关键词:《西游记》 宗教文化 宗教思想 佛教

一、《西游记》中的宗教文化

《西游记》中,同时包括了佛教、道教、儒教的文化,三者贯穿揉合在一起。《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变化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性,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透过《西游记》中描写的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本文从小说涉及的宗教文化这一角度入手,探求该小说所体现的宗教思想及产生的根源。

(一)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是小说中最明显的部分,这部小说的题材本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小说借助唐僧、观音菩萨等人物之口大量宣传佛教思想,唐僧师徒遇到劫难时往往求助的就是佛教的神仙。唐僧的三个徒弟由妖到僧、终成正果的结局也阐释了佛教的文化思想。小说还通过唐僧师徒的生活起居,反映了佛教的不吃荤、不杀生、不淫欲等清规戒律。书中具体描述佛教徒参禅诵经以及佛寺建筑陈设等是不胜枚举,整部书中处处可见佛教文化的内容。

(二)道教文化

小说中也有大量的道教文化内容,如书中与佛教众位神仙共事的神仙中就有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太白金星等道教人物。道教的法术像炼丹术、房中术等在小说也有所体现。孙悟空在偷吃了大量的仙丹并在炼丹炉中烧炼之后而获得了巨大法力。帮助唐僧师徒度过劫难的九转还魂丹、定风丹等均体现了道教文化。

(三)儒教文化

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儒教的仁义忠信观念在孙悟空的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孙悟空十分敬重孝顺师傅,即便是被师傅错怪,赶他走,他在十分难过的情况下,还向师傅行礼拜别,并嘱咐师弟保护好师傅。儒教倡导的仁义忠信在孙悟空身上得到充分体现,故而清代的张书绅在《新说西游记总批》中说:“今《西游记》,是把《大学》诚意正心、克己明德之要,竭力备细,写了一尽,明显易见,确然可据。

二、《西游记》体现的宗教思想

《西游记》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的宗教思想,可以将其概括为三方面:

(一)宗教多元化思想

一部《西游记》中,儒、道、释三种宗教文化并存,而且相安无事,和平共处,甚至相互融合,彼此照应,体现了当时宗教多元化的社会现象。书中佛、道两教神仙并举,玉帝、王母蟠桃盛会邀请如来、观音参加,玉帝有难就请如来、观音相助,两家配合密切。而且佛道两家的神仙同朝共事,玉帝和如来也无明显的尊卑之分,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哪吒还成了玉帝的官员。唐僧虽为佛教中人,却时时不忘忠君报国,“是戴着僧帽的儒士”(张锦池语)。儒、道、释三教思想互不排斥,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化宗教思想取向。

(二)宗教合流化思想

小說中不但体现了宗教多元化的思想,还体现出三教合流的思想。一个人物身上往往具有两种或三种宗教思想。这三种宗教思想在小说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唐僧既有持戒修福的佛教思想,又有忠君报国的儒教思想。孙悟空从开始的修道求仙到后庭经》是道教经藏)的须菩提祖师,而按佛教教义,须菩提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这位祖师登坛讲道时“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第47回《圣僧夜阻通天河金木垂慈救小童》中,孙悟空对车迟国王说:“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更是直接说明了三教合一的思想。

(三)宗教淡漠化的思想

小说虽然以宗教为题材,但不少地方却对宗教进行调侃和嘲讽,并未表现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整部书对佛教推崇备至,如第8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和第12回《唐王秉诚修大会观音显圣化金蝉》中更是集中突出了对佛教的赞颂。作者顺手拈来,把宗教内容随心所欲地加以改变,增加小说的戏剧性效果,同时也反映了宗教淡漠化思想。

三、《西游记》宗教思想的形成根源

(一)思想根源

明中叶是中国忠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集中表现为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的兴起。“心学”主张融儒教的“存心养性”、道教的“修心炼性”和佛教的“明心见性”于一体。《西游记》最后定型时期正是陆王心学影响巨大的时期。所以,《西游记》受陆王心学影响产生宗教合流化思想是很自然的事。

(二)政治根源

宗教历来是统治者控制人民群众、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因而只要有这一功能的宗教都是统治者乐于提倡和利用的。汉唐以来,统治者不仅尊崇儒教,他们中有不少还信奉佛教,更有一些人追求道教所谓的长生不老术。诸多朝代对儒、道、释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吴承恩生活的年代里,明朝皇帝如明世宗朱厚璁又是热衷于方士之术、沉迷于道教玄修的昏君。统治者对三种宗教的提倡为宗教多元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三)历史根源

自古以来,宗教在中国的社会地位就比较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教其实宗教意味一直很淡,在传统上也对宗教持一定的反对态度,“子不语怪力乱神”。中国自古以来就对宗教持淡漠态度,《西游记》中宗教淡漠化的思想一定程度上根源于此。

四、结论

从根本意义上讲,《西游记》只不过是借用了佛教中的概念、佛门中的取经故事,吸收了一些佛教教义和思想,真正表述的则是以儒家为基础的人生理想,所传递的不过是改良主义的儒家药方:君:励精图治;臣:忠孝仁义。忠孝观念是儒家的主要人生价值内容。修身齐家的核心便是尽忠尽孝。《西游记》是我国文化艺术乐园的瑰宝,是一部深受明代后期思想解放启蒙思潮影响的巨著。它对共同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佛、儒、道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以神魔的世界影射社会现实,反映了明朝时代人们的宗教信仰,告诫人们既要有积极的入世精神,又要有淡泊的出世精神,为以后中国三教文化融合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参考文献:

[1]吴光正 《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0)

[2]孟湘 《<西游记>宗教超越主题之透析》,天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第二期

[3]吴承恩 《西游记》,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25

猜你喜欢
宗教文化西游记佛教
佛教艺术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人文视野下宗教文化对湄公河流域代表性民间舞蹈的影响
羌族民居建筑主室空间的宗教文化探析
浅谈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看中国·在浙江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
陈哲文(韩国)佛教题材作品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