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荣
【摘 要】 本文笔者首先肯定了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戏剧教学法的重要价值,随后详细论述了具体的应用措施,建议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科学准备剧本,其次需要同情境教学法进行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才能使得戏剧教学法这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得到普及和提升。
【关键词】 戏剧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部编版;小学语文;剧本
戏剧教学法是近些年才广泛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和传统教育理念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戏剧教学法更加强调学生的参与程度,希望能够将传统的刻板的语文课本知识内容变化成为一部又一部经典戏剧。在令学生参与演出的过程当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独特乐趣。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采取戏剧教学法更加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也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好玩好动的心理需求。
一、科学准备剧本
剧本是戏剧教学法的根基,一部剧本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关系着最终戏剧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如果剧本本身都已经超出了学生的认知体验,那么,学生在扮演剧本角色的过程中也必然会丧失兴趣,甚至会出现难以理解剧本内容的情况。所以笔者认为,如果想要在小学语文阶段实现戏剧教学法,那么必须要对剧本的编撰和设计保有更加强烈的注意力。笔者认为,在准备剧本之前,教师首先应当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考虑学习主体的兴趣爱好所在,也就是考虑语文教育活动当中的学生主体的兴趣爱好,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年龄差异较大,导致师生之间的代沟同样也是不可逾越的,教师不能够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是应当学会以己度人,学会换位思考。考虑本班学生在这一年龄段之内喜爱的剧本内容是怎样的,他们热爱的表演形式是怎样的。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更加喜欢故事性较强的剧本内容,都更加喜欢情节贴近实际生活并跌宕起伏的剧本内容,所以在准备剧本之前,教师应当首先保证这两项原则达标。
其次,剧本的设置也需要考虑到角色的人数。如果学生人数过多,那么教师往往很难兼顾每一名学生的表现;而如果角色过多,那么主角和配角之间的发言、台词数量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悬殊。所以笔者建议,为了能够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在剧本当中彰显自我,剧本人数设置应当保证在十至十五名人员。可以将本班级内的学生划分成三大小组,每一次剧本只针对某一小组,这样令小组内的成员都可以有机会上台表演,大家轮番上阵,表演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升。而当三个小组成员全都顺利完成表演以后,教师还应当在本班级内形成一定的评价机制和竞赛机制,三个小组互相比拼,看看哪个小组最终表演得最好,在班级内得到的支持率更高。
二、戏剧教学法同情境教学法的融合
事实上,戏剧教学法本身就可以归为情境教学法当中的一个分支,大部分的戏剧文本设置和场景选择都是與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都是具有生活化元素的,当学生能够在剧本当中扮演不同角色的时候,那么也就意味着学生已经进入了剧本的角色当中来,笔者建议,如果想要实现戏剧教学法同情境教学法的有机融合,那么就需要做到以两点:
首先,通过生活化的场景来进行剧本设计。在传统的语文课堂当中,学生被绑定在教室之中,当前,剧本的场景选择应当不断向外拓宽,选取在学校的操场中,也可以选取在室外的大自然当中去,让学生在这种自然的生活情境当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独特兴趣。这类剧本的设计则需要以观察为主,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观察大自然当中的各种事物,并且与实际的教育内容有机结合,甚至可以将一些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更加立体和直观的方式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例如在小学部编版的语文课本当中有一篇关于端午粽的课文,端午节想必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但是粽子的实际制作手法却是十分陌生的,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剧本的情景设置为外部环境,可以设置在商场或者是食品加工厂当中,带领学生进入这些社会环境中去,观察粽子的制作方式,并且让学生扮演粽子工人,看看谁包的粽子最好、最快。
其次,虽然戏剧教学法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主,强调学生在其中扮演角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不参与其中。教师既是整个课堂的参与者,又是戏剧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当教师能够参与到整个戏剧活动当中,可以使得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综上所述,戏剧教学法是当前比较先进的一种教学办法,被广泛地运用在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当中,对于每一名小学生来说,真正参与到戏剧教学当中,有利于对语文知识的深切体会,也有利于提升学科素养和文学修养,使得学生的情感和思想能够与戏剧及语文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谭宇翼.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151-152.
[2]曹翠.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