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淑青
摘 要: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合作学习氛围的营造、平台的搭建等,并以此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之中,进而让他们在合作中的视野得到拓展,思维得到开阔,从而让他们的数学学习更加有效,也充满灵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有效学习;数学素养
合作学习是当下数学教学所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整合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使二者尽可能地发挥出最大的优势,进而助推孩子们数学学习深入,让他们在合作学习视野得以拓展,思维得以碰撞。同时,教学中教师还得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合作学习的技巧等,使得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发展合作意识,也能促进他们的数学思考、数学活动经验等素养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地谈谈相关的实践思考,主要是利用合作情境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也使得他们的数学学习更加有效,且充满智慧。
一、指导学习合作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聚在一起的学习,而是在一定的框架下的科学分工协作,共同探索、共同磋商的特定形式。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合作学习的引入,又要重视合作学习规律的学习,让形式知晓和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规则和要领。比如,个体从事的角色,以及学会观察、倾听、分析、思考、争辩、交流等,进而使得合作学习不再是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体验探究之旅。
例如,在一年级“4的加减法”教学中,教师就得善于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思考、交流和讨论中,更科学地理解“4的加减法”的原理,进而让他们的数学学习不再是空洞的记忆,也不是简单的形式主义合作学习,而是那种人人参与、个个动脑筋的理想学习状态。
一是抓住合适时机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都知道,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种常态的学习,而是为解决某一问题而特别强调的一种合作形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得把握好时机,在关键点、不易理解处,引导合作探究,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思维碰撞,最终实现学习的突破。
例如,在分析3+1=4的由来时,教师就得重视小组智慧的交互作用,就得引导形式进行应有的合作学习,从而用好数学活动经验,用好既有的知识,促使这个问题的学习顺利推进。
二是指导小组有效合作。试看一个形式小组合作的实例。小组负责人:刚才老师要我们思考,为什么3+1=4?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认真地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在这里小组长发挥出了小老师的作用,再次组织好小组学习活动。“A同学,你想到了什么?”A同学被点将了,只好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因为3与1合起来是4,是不是就可以说3+1就等于4啊?”他的回答带有询问色彩,既说出了自己的思考,以及模糊的答案,又为大家提供了学习思考的新思路。
此时,小组其他成员也正参与学习研究之中。“是啊!前面的数学课上,老师不是讲过3的加减法计算了吗?我们可不可以仿照那个方法去想4的加减法呢?”小组成员的议论,打开了另一扇窗户,进而诱使他们主动地参与A同学的学习研究之中。
“我是这样看的,你们一共3个人,我在这边,我们合起来,就是4个人,我想这就是3+1=4的道理。”同时,B同学也插嘴道:“我们还可以摆小棒、数圆片,来学习为什么3+1=4。”此时,小组组长,引导大家一起动手操作,一边摆3根小棒,一边摆1根小棒,合起来数一数,就是4根小棒,紧接着相互说出整个活动过程,得出3+l=4。
从案例中不难看出,有效的小组合作,它是一种智慧的交互活动,更是一个平等对话的域场,学生融入其中,各抒己见。这样的过程,不仅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得他们的思维得到激活;而且还能诱发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视野得以拓展,学习经验得以扩充,从而使得整个学习活动在自主的前提下,更富有个性的色彩,也使得学习活动更加深入人心,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自信,也让数学活动充满快乐。
二、创造合作机会
合作的最大价值就是调动群体的主动性,形成团队合力,同时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所以在小學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善于营造氛围,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去合作、去分享、去探讨、去争辩,进而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中感悟知识、拓宽视野,使得他们的学习活动更富生机,也使得他们的知识积淀变得扎实,素养发展稳步推进。
例如,在三年级“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就得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创设合适的合作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合作中感知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有0 的乘法)计算算理,并在合作中实现思想碰撞,积累更为厚重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是引入课题,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首先利用课件展示例题9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相互说说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其次是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进行应有的学习交流与共享。“体育馆的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这样的看台一共有4个,请问这4个看台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有效的合作交流,使得例题的基本信息更加明晰。同时,也为学生解决问题理清了数量关系、理清了思路。
二是引导尝试,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首先指导学生自主列式,并在小组中进行列式意义的解读,使得解题思路更加清晰。其次引导学生自主列竖式计算,让学生在具体的计算体验中感知“因数中间有0”乘法计算的关键点,也让学生初步感知乘积中间有0的基本规律。
三是组织合作学习,合作探究“乘积中间有0”的计算原理。首先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让每一个小组成员说出自己对102×4计算中的感悟,特别是哪个地方最容易出错”,等等。其次由组长负责,让每一个小组成员认真回顾计算过程,特别提出“乘积的十位上0的由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认真计算中、认真分析中握准0的由来,进而掌握因数中间有0乘法的算理。
“第一步是算4乘102中个位上的2,得出8,没有进位的,所以在乘积的个位上写上8;第二步是用4乘102中十位上的0,0乘4得0,又因为个位上的乘积是8,没有进位的,所以乘积的十位上只能写0;第三步算的是4乘102中百位上的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使得上述的计算过程变得更加清晰,也使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算理得以凸显。
从中可以看出,有效的合作不是形式华丽的表象,而应该落实在形式对某一知识点的探究之上,更是对突破学习难点、化解学习重点的群策群力的结果体现。在其中,每一个学生都是意见的发表者,也是一个个质疑者,更是一个个倾听者。同时,也让孩子们的学习视角得以拓展,学习思维得到碰撞,学习智慧得以共生。
三、用好评价策略
用好评价机制,助推学生合作,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也是激发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的有效举措之一。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评价的时机、方式、方法等,促進学生合作学习的发生与推进,进而助力他们对数学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促进他们数学素养的稳步发展。同时,也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以及团队学习对自己知识理解、智能发展的促进,从而乐于投射于小组合作学习之中,也使得数学教学更显战斗力。
例如,在一年级“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中,教师就得善于运用评价机制,促进孩子们合作学习的投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品质,以及合作学习意识、团队意识的形成。
一是指导学生阅读主题图。首先,教师一开始就得用引导性的评价语言,把学生的学习激情催发出来。“我们一年级(4)班的小朋友,看图本领和说图本领是很棒,请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地阅读例题2,并相互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
其次,安排小组合作探究主题图。小组学习中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主题图的解读也不尽相同。“有大汽车、中汽车、小汽车的说法”,也有“蓝汽车、绿汽车和黄汽车”等。合作探讨,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视角更开阔。
二是指导合作。当学生收集小组成员的所有小棒,集中起来进行实践操作时,他们的团队意识就会得到强化。此时,教师的点评就可能成为数学学习的润滑剂。“你们的做法很好!把大伙的小棒集中在一起,就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操作……”
从中能够看出,教师适当的评价,是能够增强学生的小组意识的,也能促使他们乐于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以及能让他们在交互式学习中收获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小组合作的作用,要用活相关的教学机制,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也促进他们团队意识的培养和发展,进而为孩子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他们综合素养的发展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