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智
日韩留学生使用离合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曹德智
(吉林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220100)
汉语“离合词”这种特殊语言单位在日韩语言中没有与其对应的离合单位,同时也成为日韩留学生难以掌握的一种语言现象。在日常交际中,离合词的使用频率也很高,留学生在学习离合词的过程中会产生错序、遗漏、成分残缺、重复、倒装形式的偏误。针对这些偏误,本文从教师、教材和学习者三方面提出教学策略。
离合词;日韩留学生;偏误分析;教学对策
离合词的学习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韩留学生对离合词的掌握并不理想,不知道什么时候合起来用,什么时候分开用。本文结合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检索离合词语料,总结日韩留学生出现偏误的类型,分析偏误出现的原因,并根据对外汉语教学中离合词教学的现实困难,提出关于离合词教学的方法和建议。
就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对离合词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
林汉达先生认为离合词是词,是由动词加上附加词构成的,这类词中间可以插入其他的成分。[1]王力先生的观点与其不同,他认为离合词是词组,凡是能在两个字中间插入其他的字就是词组,否则就是一个词。[2]吕叔湘先生认为离合词组合的成分如果可以被拆开,变换其位置,这个组合只能是短语。[3]
基于上述争论,我比较赞同林汉达先生的观点,离合词是词的一种,把离合词看做词,既表达了完整的概念又使教学过程简单化,离合词既有“合”的形式又有“离”的形式,就像化学分子一样,是一种可以紧密相连又可以拆开的一类词,在某个语境中是相连的,在某个语境中也可能是相离的。从对外汉语教学上看,离合词是一类特殊词。但无论是“词说”“词组说”,还是“短语说”,从本质上,都看出了离合词的语法特征。
1.与“了、着、过”等助词的语序偏误
A.*朋友们见面了以后,谈了很多事。正确形式:朋友们见了面以后,谈了很多事。
B.*我洗澡过了。正确形式:我洗过澡了。
C.*家人们鼓掌着来迎接我。正确形式:家人们鼓着掌来迎接我。
此类偏误的出现是因为不了解“着”“了”“过”等助词的用法。由于在日韩语言系统中没有助词的时态含义这种用法,根据插入的助词不一样,其在日韩语言里对应的成分也有所不一样,所以日韩留学生经常在这类词的使用上出现错误。在汉语中“着”“了”“过”表示动作的进行、持续和完成。表示动作发生在过去,在离合词中插入“了”,例如:“我们见了面以后,聊了很多事情。”表示动作的持续,正在发生时,离合词中间插入“着”,例如:“家人们鼓着掌来欢迎我。”表示动作的完成,在离合词中间加入“过”,如:“我理过发了”。
2.与“人称代词”的语序偏误
A.*我明天见面他。正确形式:我明天和他见面。
B.*请不要生气我,我会及时改正错误。正确形式:请不要和我生气,我会及时改正错误。
以上两个句子出现偏误的原因是把人称代词放在了离合词之后。当表示动作的离合词与人称代词连用时,应该把人称代词插入到离合词的动词语素和名词语素之间,需要注意的是,人称代词后要加“的”,用公式表示为:离合词动词语素+人称代词(的)+离合词名词语素;除此表达外,还可以使用介词,用介词引出谈话对象,在介宾短语之后加入离合词。如:帮忙:帮她(的)忙/给她帮忙;生气:生我(的)气/让我生气 3.与“时量补语”和“数量补语”的语序偏误
A.*他今天洗澡两次了。正确形式:他今天洗了两次澡。
B.*我刚跑步半小时了。正确形式:我刚跑了半小时步。
时量补语和数量补语应插在离合词中间,并且在和“了/过”同时使用时,要放在“了/过”的后面,用公式表示为“动词语素+了(过)+时量补语(数量补语)+名词语素”。时量补语、数量补语是对动作持续时间的长短、数量的多少进行补充说明的一种语法。也可使用离合词“合”的形式,即“离合词+动词语素+了/过+时量补语/数量补语”,如:“我跑步跑了半小时”“他洗澡洗了两次”。由此可以看出,由于汉语和日韩语言语法特点不同,日韩留学生在找不到汉语补语的情况下,倾向于把补语放在外部。
当碰到在离合词中间插入成分的情况时,为了避免出错,有些日韩留学生会回避使用离合词“离”的形式而借助能愿动词来表达。如:“这件事我帮不上忙了。”留学生会写成:“这件事我不能帮忙了。”虽然没有语法错误,但是表意不够准确,与本来想表达的意思有出入。
1.离合词表示动作的程度补语,数量补语等意义时,成分残缺
A. *他唱歌很好。正确形式:他唱歌唱得很好。
B. *小明读书三个小时。正确形式:小明读书读了三个小时。
以上两个句子出现偏误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好离合词带程度补语、数量补语时应将动词语素重叠,即“主语+动词语素+结构助词‘得’(动态助词‘了’)+程度补语(数量补语)”。
2.离合词重叠形式的偏误
A.*你应该多和父母沟通,多谈心谈心。正确形式:你应该多和父母沟通,多谈谈心。
B.*我们在操场上散步散步。正确形式:我们在操场上散散步。
离合词和普通动词不同,离合词的重叠不是简单的词语重复,而是动词语素的重叠之后再加上名词语素,用公式表示为:“动词语素+动词语素+名词语素”。
3.倒装形式的偏误
有的时候,为了情感的需要,汉语会把某些表示强调的名词语素提到前面,但不是将离合词的两个语素都提到前面。其表达方式是为了表示一种没有耐心,想要离开的负面情绪。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种倒装形式有使用的语言环境,例如在两者的对话中单独使用,如果需要加以补充,要在其后面加入其它成分。
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这就是偏误[4]。日韩留学生在学习离合词时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1.离合词的研究不够完善
离合词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现象,虽然对离合词的研究众说纷纭,就目前来看,离合词的“离”和“合”的界限很难确定,其自身的复杂性也使离合词成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离合词是词的范畴还是语法的范畴还有待研究,离合词属于哪一层级的语言单位也存在争议,这就使得汉语教材中对离合词的定义没有科学的编排,也使得教师在讲解离合词的时候没有十分准确的定义和相应的练习,只能概要地讲解、粗略地练习。
2.日韩留学生学习汉语缺乏语言学习环境
语言环境是学习并运用一种语言的决定性因素,是必不可少的。大多数日韩留学生学习离合词仅限于课堂的学习和操练,而离合词自身的知识又比较复杂,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难度很大。加之,留学生汉语知识的不足,教材、字典的注释不够完备,汉语教师的讲解不够准确和全面,从而造成日韩留学生在学习离合词时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偏误。
3.目的语语法规则的过度泛化
汉语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由于对目的语语法规则掌握得不够全面和系统,在学习新的语言知识时,他们经常习惯性地用类推方法将学过的知识不恰当地套用在新的语言点上,从而造成了偏误。在学习表示语气轻松、时间短小等含义的词,如“研究研究”“锻炼锻炼”,会把它们当作普通动词来使用,用一般动词的重叠规则代替离合词的重叠规则,于是就出现了“散步散步”“谈心谈心”等错误表达,继而出现了偏误。
4.母语知识的负迁移
汉语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由于对语法规则掌握不好,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形成一个有着少量母语特征的目的语系统——中介语。例如:日韩语言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没有汉语的介宾形式,所以便不会像汉语一样通过介宾短语表示动作对象。这就是日韩学习者在使用离合词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用母语的思考方式和习惯来学习离合词,从而导致学习效果整体不佳。由此可知,日韩留学生的母语知识会对掌握离合词产生迁移的作用,如果利用的好,那么就会产生正迁移的作用;反之,如果利用的不好,就会产生负迁移。
1.应加强对离合词定义、用法、规则和练习的阐释。
1992年,吕文华老师提出了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应该增加离合词的教学内容和练习内容。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应该明确离合词的定义及用法规则,从而进行科学的编写,让离合词的练习更有针对性。如:“谈心谈心”“散步散步”等可能是汉语语法规则的泛化造成的,如果教材明确与之相应的规则,把普通动词和离合词的异同作出对比分析,学习者也就减少了离合词使用的错误。
2.完善教材国别化
现在通行的汉语教材外语版本基本以通用语--英语为主。因此,对于母语本就不是汉语的日韩学生而言,除了要受到来自汉语的干扰还要受到来自英语的干扰。所以,为适应汉语教育国际化的需要,可以设计编写一部适于日韩学生的离合词用法词典,用韩国语详细解释离合词的语义和语用,以及各种扩展用法、离合词与介词的搭配用法等,使学习者在课下学习离合词时有据可查,帮助学习汉语,起到无师自通的作用。
1.适当加强汉语与日韩语言的对比意识
针对日韩留学生的离合词教学,教师应当加强汉语与日韩语言间的对比意识。例如,日韩语言中保留着数量不少的汉字词,这些汉字词虽然看起来或者听起来和汉语离合词相同或十分相近,但词性和词义都存在相当大的差别。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比较汉语离合词与韩语日语中汉字词的异同,细致到具体用法上,使学生留有深刻的印象。为此,教师不仅要加强对离合词本体特点及其扩展方式的认识,还应了解在日韩语言中的翻译方式,弄清异同。让学生能够减少由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影响。
2.结合语境策略教授离合词
教师可以利用语境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给日韩留学生展示使用离合词的交际场合和文化背景,结合真实的语言材料和交际氛围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交际环境中,从而使学习者掌握离合词的概念并熟练运用离合词。例如讲解“见面”一词时,给学生模拟真实的情境,联想两位朋友见面的交际氛围,引导学生使用“见面”一词,用对话的形式,细致的进行讲解和下一步的练习。这一教学法不仅让学习者学会使用离合词,还能将所学的词和语境联系起来,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又掌握了离合词的语法规则。例如在学习“洗澡”和“洗一次澡”时,引导学生说出“天气太热了,我想要洗澡。”(“合”的用法)和“夏天到了,我两天洗一次澡。”(“离”的用法),从而了解两者在用法上的差异。
3.提供多样练习方式,巩固课堂教学
在教授离合词的过程中,汉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课文中遇到离合词时,给学习者介绍离合词的使用背景和文化含义,不要填鸭式地灌输离合词的所有语法特征,也不要回避离合词的教学,含糊不清的教授离合词。与讲解同样重要的是课堂操练,在操练的过程中,应重视操练的方式方法,以便及时且有效地巩固课堂内容。对待学习者的偏误,教师应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纠正和指导,切忌有错必纠和过度放任的策略,根据学生的偏误类型和规律做出适当地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经常与汉语母语者沟通和交流,提高出口率。例如在学习离合词重叠规则的时候,不能因为已经掌握了普通动词的重叠规则,就主观错误地认为离合词的重叠规则和普通动词一样,造成泛化。经常和汉语母语者进行沟通、交流,提高出口率,加强目的语的语感,良好的语感可以帮助减少使用上的错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不断学习,有了良好的语感之后,就会更好地掌握离合词的用法。离合词其语法规则太多,再加上高度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如果只是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那么学习者可能无法很好地掌握离合词的规则,同时大量地灌输式教学还有可能造成适得其反的局面。日韩留学生只有通过加强阅读和增加开口率才能使离合词的运用更加自如,语言更加通顺流畅,准确率更高,在交际中更接近汉语母语者的熟练程度,并且在学习中也能够更好地接受更深层次的语法规则。
综上,离合词作为汉语词汇当中一种可离可合的特殊词,体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和汉语的博大精深。无论是汉语语言研究还是对外汉语教学,离合词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1]林汉达.动词连写问题[J].中国语文,1953(10):9-10.
[2]王力.汉语语法纲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23-24.
[3]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2.
[4]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191-192.
2019—11—25
G642.0
A
1673-4564(2020)02-0052-04
* “唱歌也唱歌了,跳舞也跳舞了,我们也该回家了。”正确形式:歌唱了,舞也跳了,我们也该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