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荣荣
【内容摘要】总体来说,物理这门学科的教学难度以及复杂程度较强。对于学生来说,会形成一种不小的学习压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做好学生的辅导者,对学生形成有效的引导性作用,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观念进行合理的创新调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有效提高中职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以及质量展开分析。
【关键词】中职物理 教学有效性 教学对策
前言
在当前的教学领域,由于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普及,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受到了较為广泛的关注。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摇篮,中职教育机构在教学活动中是否能够对学生形成有效的指导,将会决定学生的未来发展,同时也会关系到我国的社会发展。在这一前提下,对于中职教育机构来说,其就应该不断的进行自主创新,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观念进行有效改革,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水平,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当前中职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材存在落后情况。总体来说,由于教学性质不同,中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侧重点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构建的教学标准以及所讲述的教学内容也会有所区别。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中职院校在选择教材时,都会存在一定的懈怠心理,直接沿用普通高校的教材版本。这样一来,其所讲解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之间会产生脱节情况,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阻碍了学生学习动力的发展。
其次,中职物理教师并没有正确意识到物理教学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中职教育机构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全面的技能型人才,各个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丰富学生的教育素养。针对于物理这一门文化类的课程,很多教师都会对其形成一定的忽视状态,只是简单的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信息进行了解。甚至有一部分中职院校并没有为物理教学分配足够的教学时间。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自然也不会对物理学习形成重视,久而久之,整体的学习质量自然会产生问题。
最后,学生自身能力不足。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来说,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较大问题。很多学生都不具备较为扎实的学习基础,并且对于学习活动会存在较大的抵触心理。在这一情况下,即便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整体的教学质量也无法得到加强①。
二、中职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对策
1.优化教学导入,调动学生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多数教师会选择“师生授受”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借此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这种教学方法也会存在较强的弊端。比如,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学生的思维理解等等。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被动学习的心理,整体的教学氛围也会过于压抑,最终影响到教学效率。针对于这一问题,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就需要通过调整教学观念以及教学导入方式来处理。总体来说,有效的教学导入能够给予学生很大的兴趣冲击,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开始时就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进而能够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对教学效率形成有效保障。
2.加强授练结合,强化教学效率
在中职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否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是否能够达到较高的教学质量,能够对其形成衡量的主要标准,就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深度。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以此为标准,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强授课与练习之间的连接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深度,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②。
例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就可以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首先,在正式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或者教材,为学生介绍与分压以及串联电路相关的理论知识,奠定学生的学习基础,让学生能够对本堂课的基本信息形成大概了解。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和自己的同桌或者是前后桌的同学构成小组,共同对在视频中以及教材中所了解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并自主表达自己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例如,串联电路的功率分配、电压表的量程扩大等等。当学生讨论完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的分享自己的看法。比如有的学生认为“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阻的阻值之间具备着正比的关系”;有的学生会认为“短路问题的产生原因在于电路的电压大于电器所能够承受的电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够得到有效加强。并且在各抒己见、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思维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进而有效打造高效课堂。当学生表达完毕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答案,为学生设计出一些相对应的物理学问题。
例如,现在有一个电压表,通过测量得知,这个电压表的量程为三V,内阻为3。现有人想要对它的量程进行扩大,把它改造成一个量程为15V的电压表,那么应该如何操作呢?
当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3~5分钟的时间,鼓励学生结合之前所形成的见解以及所了解到的知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构建出大概的改装方案,并需要阐述自己的操作原因。比如,有的学生会认为可以添加一个电阻,通过串联的方式分担电压表所需要承受的电压③。针对于学生所提出的这一想法,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帮助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完善。比如“那你所串联进去的这个电阻在整个电路中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通过层层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分压”这一理念形成认识。
3.开展实验演示,强化学生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据着较为重要的组成位置。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直观的学习体验,也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全面的了解,缓解学生的学习难度。这些信息对于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不高的中职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积极影响。所以,在中职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借助实验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自感与互感》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就可以开展如下实验:首先,在正式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实验中所应用到的器材。比如规格相同的小灯泡、开关、电阻器、线圈等等。在正式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串联的方式,将上述实验器材按照图1进行连接。然后,教师可以闭合开关,对电阻器进行调节,促使两个小灯泡的亮度能够达到相同状态。之后,教师可以调节变阻器R1,促使两个小灯泡能够达到正常发光的状态。最后,教师可以断开开关,然后询问学生一个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你都发现了哪些实验现象呢?你有什么推论呢?”比如,有的学生会说A2可以在开关闭合的时候立即发光,但A1却是是缓慢发光的。
通过这一现象,学生很容易就会形成学习欲望,想要探索这一情况产生的原因。之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对自己的想法进行验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感知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加强,整体的教学氛围也能够得到充分的烘托,从而能够构建高效的终止物理教学课堂。
结论
综上所述,在中职物理教学活动中,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在于学生自己以及教师。所以,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就需要做好相对应的调整工作,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摆正自身的教学态度,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真正的喜欢上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形成思维,进而有效增强教学价值,提升教学有效性。
【注释】
① 任秋英. 关于提高中职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深入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2019 (33):202-203.
② 彭真勇. 如何提高中职物理教学的有效性[J]. 中国高新区,2018(11):78.
③ 王海丽. 探讨如何提升中职物理教学的有效性[J]. 中国高新区,2018(06):116.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