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微课助力前置性学习

2020-02-04 07:30高龙锦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7期
关键词:助力自主学习微课

高龙锦

【内容摘要】学生核心素养“学会学习”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前提,而前置性学习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方式。前置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可以利用微课小视频足不出户开展前置性小研究。微课能让学生温故知新,微课可以再现重要情境,微课还能释疑解惑,微课能传播数学文化,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终身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  前置性  研究  微课  助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科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核心素养“学会学习”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也是个体自主发展的前提,前置性学习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方式。前置性学习是学生在课外、在课前自我获取新体验、新知识的独立过程,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终身发展的能力意义非凡。

前置性学习中更多的形式是,让学生经历与生活密切相关社会活动,通过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调查访问等形式,积累更多的实际体验和生活经验。但是有时会遇到社会实践活动无法开展,或动手操作的条件不具备;再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同学的假期实践计划无法如期进行。然而,我们《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策略研究》(项目编号:HJG 19080)课题组尝试利用微课小视频,为学生在不同环境下顺利开展前置性小研究提供体验的平台。

微课是近年兴起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针对某知识点在短时间内进行讲解的音视频。内容涉及典例精讲、教材解读、经验方法;可以是技能传授、实验过程、场景模拟等。微课的优势是应用广泛,同时视频声像结合、动静搭配、图文并茂;目前线下线上资源丰富,利用微课配合前置性学习会获得更有针对性的效果。

一、微课助力温故知新

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学生的学习也不例外,新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已有认知的支持。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在前置性学习时每个人对旧知识的掌握有所不同,利用微课进行适当而又个性化的温故和铺垫,会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前置性探究的开展。

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通过前置性学习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能顺利进行前置性学习,将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面积单位的相关知识点,制作成一个微课视频,学生先观看、练习,再进行前置性小研究。学生在视频和练习中感悟出研究的方法和方向,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前置性学习。

再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把学过的“认识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内容,制成一个短小的微课,观看后学生对一个物体与一个整体有更清晰的认知,也促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全面认识“分数的意义”。短小精悍的微课适应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根据情况有选择地回看或反复看,从而更好地夯实基础,更好地激活旧知向新识的迁移,使前置性学习在个体中、小组里更加充分,促进课堂探究的更加深入、透彻。

二、微课助力情境再现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有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体验越是接近,学生就越能主动地接纳知识。如何让学生具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可想而知,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是前置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可是,当这种不可或缺的体验无法实现时,可以利用微课来神奇地再现实际场景。

比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先让学生在前置性学习中完成年历的绘制,初步了解一些年、月、日的知识。虽然学生自小到大,在生活中早已接触历法的相关内容,但很少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其内在的联系。这时提供太阳系行星公转和地球自转的模拟视频,让学生亲眼观察不可能切身体验的太空情境,有助于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内在认识,为前置性小研究提供现实素材,让研究性学习更有趣、有效。

在学习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时,生活中学生无法体验到这两个单位,对土地面积单位大小缺少直观感受。用微课大视角呈现实际地域地貌,能对比不同面积单位的大小,会给学生留下强烈的直观印象。

在前置性学习中嵌入微课,展现知识的来龙去脉,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合适的入口,学生接触到更多有趣的课外知识,能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空里,根据能力和需求获取不同的体验,让学生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让师生的课堂学习更深入、宽阔。

三、微课助力释疑解惑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前置性学习,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引导学生自我建构知识。学生总会有些知识点掌握不牢固,或者应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不足,或者思维的过程相当抽象,学习中就会积淀较多的疑惑,成为学生前置性学习的难点和障碍。这时可借助微课来突破以上认知环节中的困惑。

学习“圆柱的体积”时,在前置性小研究阶段,学生由于缺乏操作经历,会遇到圆柱体转化的认知难点。学生的空間思维存在局限性,难以理解圆柱体演变成近似的长方体的抽象过程。此时利用微课资源,演示出圆柱切分、拼合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在不断等分的情况下渗透极限思想,微课视频补足学生有限的生活体验,很容易理解两种形体之间的数理关系。

低年级在学习“时、分、秒”内容时,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中的时间体验不具体,前置性学习中难以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联动性。针对这个问题提供一个微课,学生通过观看并与生活中的计时联系起来,建立三针联动关系的完整知识体系,轻松化解探究中的疑难、困惑。

微课的动态、声像优势成功解决知识难点,实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生在微课的帮助下,自主突破思维障碍,获得前置性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也有利于后续的课堂交流和再探究。

四、微课助力文化传播

教材中编排的数学文化内容,是数学知识产生的前提背景。数学文化大多数安排在教材“你知道吗”里,学生有必要了解和领会,对前置性小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很有帮助。虽有文字阅读,但采用图文声像结合的微课来呈现,更能吸引学生注意,激发探究的欲望。

在“认识算盘”的前置性学习中,安排介绍我国算盘产生和发展历史的小微课,让学生循着古人的足迹,感受到算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计算工具,古人早在1000多年前就用算盘记数和计算。学生有了关于算盘历史的了解,同时明白了算盘记数的规则,就能自如地利用算盘认识千以内的数。

在学习“加法的运算律”时,学生在前置性学习单的引导下,自主理解并发现加法计算的简便规律,然后再用微课介绍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及高斯算法,不仅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发展史,进一步激发前置探究的动力和信心。某种意义上说,数学知识的教学也是一种数学文化的传播,数学素养的传递,用数学的无穷魅力感染每个学生。

信息技术下的微课形式,在数学的前置性小研究中得到合理、恰当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观察和思辨的声像素材,让学生体验到难以经历的生活实践,能有效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迁移桥梁,让前置性探究在更宽广的时空下,实现学生的自主发现与自觉感悟,提高前置性学习的实效性;进一步拓展课内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从而赢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和高效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吴文娟、纪美玲. 微课 走近数学文化的新途径[J]. 江苏教育研究,2019 (16).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助力自主学习微课
助力成功七件事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