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唤醒”艺术美学建构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的研究

2020-01-18 02:26谢舒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唤醒高中数学教学

谢舒

[摘  要] 教学即唤醒. 通过激发师生内在的积极品质,情感拉动唤起师生的积极情绪,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通过典型引导,目标设定,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 文章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立足于高中数学教学研究,从心灵、精神、行动三方面对学生全面唤醒,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自由自觉建构.

[关键词] 唤醒;美学建构;高中数学教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为学生传播道理,解决疑难问题. 高中的学生面对新的知识和更难理解的题目总会疑惑,长此以往就会变得麻木不仁,将自己求知的欲望埋于心底从而产生“反正也不会,随便学学”“随便写写,反正也考不好”之类的想法,而作为老师要做的就是要“唤醒”学生. 唤醒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具有更深的内在意蕴与美学价值. 本文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立足于高中数学教学研究,从心灵、精神、行动三方面对学生全面唤醒,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自由自觉建构.

■心灵上的“唤醒”

马克思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这不光是简单的一句饱含深度的语言,而是每名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后茅塞顿开的真理. 教育,是一种唤醒,唤醒学生幼小的心灵,开启他们的心智,让他们顺着正确的、健康的、幸福的人生价值观积极乐观地发展,于是,走进并唤醒学生的心灵显得尤为重要.

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笔者曾经观摩了由徐州高级中学许亚慧老师执教的一节《弧度制》课,片段如下:

师:身高用米作为单位度量,我们还知道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

生:度、分、秒

师:那1°的角是如何定义的?

生:1度角即用任意线段为半径画圆,其■为1°角.

師:很好,其实角的度量单位我们还可以用弧度来表示,首先在角度制下,r,l与n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去“唤醒”知识基础,在学生回答的同时点击幻灯片,得n=■.■)

师:在角度制下,我们研究载体是什么?研究方法是什么?(“唤醒”学生知识理论支撑,组织学生思维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生:研究载体是圆,研究方法是等分圆法.

(问题是进一步探究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大小与■的关系,将“未醒”的学生逐步“唤醒”,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活动,使学生不感到重复与乏味)

上面的片段中,教师在讲授新的知识点的过程中,设计创设一系列问题,唤醒学生还略带稚嫩的心灵,点燃学生们的求知欲. 教师给予学生满足感,用爱和责任给他们勇气去追寻真理,而不是一时的“新鲜感”和“盲目跟风性学习”,让思想与学识在课堂上相互碰撞,创造出真实的灵感.

■精神上的“唤醒”

《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指出教育的作用不是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唤醒学生的道德品质. 教育是把你学到的知识内化成你的灵魂,从而唤醒精神世界中的学习知识的方法. 有些高中生缺乏学习兴趣与社会责任感,我们对于学生精神的唤醒就显得极其重要.

以笔者观摩的《弧度制》这一课为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弧度制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吗?

(教师想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弧度制的意义,需要追本溯源,利用数学史的知识从弧度制的基本思想对学生讲解.)

生:(一脸茫然到迫切求知)

师:希腊的天文学家托勒密接受了巴比伦人发明的60进制,以度为单位,将圆周分成360等份,每一份称为1度,每度分为60小份,每1小份称为1分. 这个阶段是弧度制思想的萌芽阶段,到1748年欧拉主张用半径为单位来量弧长,正式提出我们现在所说的弧度制,欧拉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人类的数学事业,在欧拉去世前的17年间,他双目失明,但他继续在黑暗的世界里凭着他的记忆和心算进行数学研究. 弧度制一词是由爱尔兰工程师汤姆森在1873年正式提出. (笔者发现所有的学生都在专注倾听老师的讲解)

叶圣陶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细细想来,身为老师的自己,不正应该用自己的方法、自己的精神来唤醒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及他们内在的精神. 学生有独立的思考,有活力、有潜能,他们是带着思考、兴趣、需求走进课堂的. 可当教师的课不足以吸引他们时,发呆、打盹、聊天便会慢慢地涌现,有时学生的打盹不一定是昨夜晚睡,也许只是课堂的无聊,才导致其毫无精神,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思考.

一百多年前蔡元培说:教育者非为以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文明的继承者. 对学生精神上的“唤醒”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学生在情与智得到了升华与陶冶. 学生有了目标,有了动力,才会学习,去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并去解决. 学生有了独立性与社会责任感、价值感后,会开始计划自己的未来,有了对未来生活的思考. 学生会主动自觉地从内心深处生发一种想学习、想前进的动力!

■行动上的“唤醒”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课堂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而想要一堂课生动精彩,主体仍在于学生,如若在一堂课上,只有老师在舞台上进行一场无人观看的独角戏,而学生们都是一脸冷漠,爱听不听,那这一堂课注定是失败的. 所以想要让一堂课真正有意义,就需要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思维更加活跃,对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唤醒深埋于学生心底学习的种子. 而种子的成长离不开水和阳光的滋养,所以作为老师就要有真正“教育学生”的目的,用行动去唤醒学生.

还是以《弧度制》这一课为例.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弧度的角.

师:同学们,1弧度的角到底是多大呢?下面请同学们动手画画1弧度的角?(“唤醒”学生的行动意识)

(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合作、探究的全过程)

以上教学片段,笔者捕捉到了教育的真谛,教师讲知识点,将概念硬塞给学生自然是不行的,因为这样不仅会让学生无法记住,还会使学生反感,作为一个“摆渡人”应该灵活地将知识点送出去,让学生真正通过理解去记住,在一点一点地自我探究中明白其中的道理,如何将知识点“摆渡”出去?笔者认同该老师的教法,“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作为老师要做的就是要唤醒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从心底里热爱学习,从精神上去激励他们学习,从行动中引导学生学习,从而对学习的看法不再是厌恶,而是一种乐趣,让他们在老师的手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从数学美学的立场出发,教师在数学课程的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唤醒”学生回忆过去的知识结构、思想方法,探寻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思路,以此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以更“清醒”(从生命自觉到文化自觉)的状态,找到数学的“真善美”. 构筑审美、立美的教育范式,经由师生“生命—实践”的美学活动,达成数学教育的美学建构. 这种带有美学意义的学科教育模型,并非简单的知识或技能重复,而是一种再认识、再梳理、再联通和再创造的建构过程.

猜你喜欢
唤醒高中数学教学
在大英博物馆“唤醒”中国古画
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
关于高中数学学科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解析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激趣带生,共历生命成长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中应用算法教学的研究
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
“唤醒”泉城
天天正能量:当公益以“唤醒”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