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桂英
摘 要: 共历生命成长,教师就要打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热情学习,并因材施教,学会耐心等待,还要和学生一起,在语文课堂以外创造“用语文”的机会,体验“用语文”沟通的乐趣。
关键词: 兴趣 热情 唤醒
“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将无穷无尽握于手掌,永恒就在这一刹那收藏”。我理想中的语文教学,是天地间那朵最具灵性的花,应该在“润物细无声”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适合儿童成长的语文,也是师生共历生命成长的过程。
共历生命成长,教师就要打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带着热情学习。春秋时期,孔子与学生同游沂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多么原生态的课堂。有了这种和谐,学生学习的欲望才会被激发。千百年后的我们,能创设这天人合一的课堂情境吗?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这种心随意动的魅力吗?这样的课堂,是美的课堂,是令人神往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是艺术的教学,是润物细无声的教学。于是在这样的课堂中走出来的孩子——提笔时,一笔一画是语文;谈吐时,一字一句是语文;吟诵时,一声一韵是语文;静默时,一颦一笑是语文。
共历生命成长,教师就要和学生一起在语文的学习殿堂里上下求索。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语文教学,就是教师以自身的觉醒唤醒学生发现、探索、研究的需要。我的课堂常有这样的情景:杏林子为什么要写《生命生命》?我与孩子们读着,领悟着。文言文怎样才能读出韵味?我与孩子们试着,感受着。作文怎样才能文质兼美?我与孩子们写着,探索着……一次次寻根问源,一次次绞尽脑汁,一次次豁然开朗,一次次欣喜若狂。这难道不正是语文教学带给我们独特的生命体验吗?记得王崧舟老师在上《一夜的工作》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位伟大的总理,制作了一个课件:让我们一起走进总理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日子吧——(课件呈现字幕:总理在最后的日子里)。教师充满深情地朗诵周总理从1972年被确诊患了癌症到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的这段时间,总理依然忙碌地工作。
师:(问一学生)你哭了,为什么你哭了?
生:因为周总理为了人民,他生病了也还是为了人民,所以我哭了。
师:(对另一生)你感动了,为什么你的眼里饱含泪花?
生:因为周总理为了国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关心着其他的人。
生:总理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总理也是病人呀,他为什么又要让护士去照顾别的人呢?
师:是啊,你想问问总理,为什么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你还不想想你自己啊!
生:我想说,总理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人民,为什么到最后还是想着别人!
师:是啊。
生:我还想问问总理,为什么还要告诉邓颖超死后不要保留肯灰?
师:他连自己的骨灰都没有留下来,撒向了碧蓝的大海!
生:我想对总理说,总理啊,您已经尽职了,为什么还要对自己的身体不负责呢?
师:我知道,这不负责是带引号的。所以,同学们,了解了总理事迹的每一个人,都被他伟大的人格给深深感动了。1998年3月5日,就在总理100周年诞辰的那个日子里,作曲家三宝和我们一样,怀着对总理的无限崇敬和爱戴,为《你是这样的人》谱写了一段极其感人的旋律。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无限的崇敬和爱戴,走进我们伟大的总理——周恩来。
(学生起立,大屏幕播放电影《周恩来》的剪辑片断,并配有戴玉强原唱的歌曲《你是这样的人》。师生共同观赏,全场肃穆,许多学生、许多听课的老师,包括王老师本人,纷纷泪下。)
因为学生的情感被那带有温度的文字激起兴趣,也激起学习语文的热情。心生情动,怎么会学不好语文呢?
共历生命成长,教师就要学会等待,不可揠苗助长。当今小语界,流派众多,名师辈出。曾几何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意语文”让我们如痴如醉,流连其间;“激情语文”让我们热血沸腾,跃跃欲试;“简单语文”又让我们大刀阔斧,删繁就简……“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我们不妨静下心想一想:我们不是名师,我们的班级不同于名师的班级,因此名师的教案固然好,却不可复制。再说,种子能在一天内长成参天大树吗?雏鹰能在一刹那学会展翅飞翔吗?当然不,那我们又怎能指望学生在一节课内达到类似成人思考的高度呢?要知道,孩子生命中的每一天只有一次,我们必须尊重和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面对学生,教师要冷静,思考,再冷静,再思考。没有最好的语文教学,只有最适合学生的语文教学;没有最深刻的语文教学,只有最符合学生此时此刻心智发展的语文教学;没有最成功的语文教学,只有最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语文教学。让我们用等待,唤醒学生生命之花的种子,共同经历那从发芽那长成花蕾,从含苞欲放到欣然怒放的美妙旅程。
共历生命成长,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在语文课堂以外创造“用语文”的机会,体验“用语文”沟通的乐趣。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语文教学,大多数时间都花在阅读教学上,在不少教师的课堂上,“理解”成为主旋律。学生用语文的机会太少。那么,我们就要更好地利用课外时间与学生共学语文。我对自己说,如果有一小时,给同学写封信。学生的回信总是让我体验到他们心中的喜怒哀乐,品尝到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我对自己说,假如有一分钟,给学生一句赠言。学生的回馈也许是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还记得几天前,我曾点拨一个孩子:“适天,‘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好好想一想吧!”谁知道,今天我出发前,适天对我们:“单老师,我也赠您一句话:取法上上,得乎其上。你一定要加油啊!”是啊,生活中并不缺少语文学习的机会,教师善于把握机会,创造机会,就能实现双赢。
老师们,让我们用智慧激活孩子的智慧,以追求引领孩子的追求,用激情点燃孩子的激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生命不息,我就要将理想中的语文教学进行到底。